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388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撑固定装置,前支撑托通过倒L型支架架设在底座上端的前侧,后支撑托通过支撑杆滑动设在底座上端的后侧,支撑杆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滑动定位组件固定连接;包扎装置,其包括环形包扎圈、设在环形包扎圈内壁的绷带缠绕装置以及设在环形包扎圈外壁下端的包扎圈驱动机构,包扎圈驱动机构的底端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在底座上,环形包扎圈可在倒L型支架的横板和前支撑托的外围无接触地来回滑动;剪切装置,其固定设在绷带缠绕装置的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患肢可能遭受的二次伤害,减轻患者痛苦;操作规范性强,操作方便、快捷,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包扎效率与包扎质量。大大提高了包扎效率与包扎质量。大大提高了包扎效率与包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创伤骨科是骨科中的一个分支,在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医生对于骨折部位的治疗一般是先复位内固定,然后再在伤口处进行包扎外固定,以便于伤口日后的恢复。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0003]目前,在对肢体骨折伤口进行包扎固定时,需要将伤肢抬高后进行包扎换药,现有的包扎固定装置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0004]第一,手动包扎伤口耗时长,且操作规范性差,容易误碰患者伤肢,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降低包扎效率与包扎质量;
[0005]第二,肢体骨折时,往往需要对其伤口两侧进行支撑,然后再使用圈型的包扎装置对伤口进行缠绕包扎,但是,患者骨折受伤的肢体需要移动伸入包扎装置内,极易造成患者肢体的二次伤害,给患者带来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固定装置(2),其包括前支撑托(21)和后支撑托(22),所述前支撑托(21)通过倒L型支架(24)架设在所述底座(1)上端的前侧,所述后支撑托(22)通过支撑杆(23)滑动设在所述底座(1)上端的后侧,所述支撑杆(23)与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第一滑动定位组件(3)固定连接;包扎装置(4),其包括环形包扎圈(41)、设在所述环形包扎圈(41)内壁的绷带缠绕装置(42)以及设在所述环形包扎圈(41)外壁下端的包扎圈驱动机构(5),所述包扎圈驱动机构(5)的底端设有第一滑块(43),所述第一滑块(43)滑动设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1)内,所述第一滑槽(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前支撑托(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环形包扎圈(41)可在所述倒L型支架(24)的横板和所述前支撑托(21)的外围无接触地来回滑动,所述第一滑块(43)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第二滑动定位组件(6);剪切装置(7),其固定设在所述绷带缠绕装置(42)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圈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43)上端的第一安装盒(51)、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盒(51)内的蜗杆(52)以及均匀设在所述环形包扎圈(41)外壁上的齿(53),所述齿(53)与所述蜗杆(52)相互啮合,所述蜗杆(5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盒(51)侧壁并与电机(54)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包扎圈(4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环形的第二滑槽(411),所述第二滑槽(411)的内部连通截面为圆形的第三滑槽(412),所述第一安装盒(51)的两侧设有倒L型连杆(55),所述倒L型连杆(55)的横杆伸入所述第二滑槽(411)内,并与滑动设在所述第三滑槽(412)内的滑球(5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缠绕装置(42)包括固定在所述环形包扎圈(41)内壁的第二安装盒(421)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盒(421)内部上端的绷带缠绕筒(422),所述第二安装盒(421)的开口(4211)朝下,所述剪切装置(7)固定在设在所述绷带缠绕筒(422)下端的所述第二安装盒(421)内;所述第二安装盒(421)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盒盖(4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创伤骨科用充气式包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装置(7)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421)一内壁上的第四滑槽(71)、滑动设在所述第四滑槽(71)内的两个第四滑块(7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四滑块(72)靠近所述开口(4211)一端的切割刀片(73)以及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421)侧壁内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四滑块(72)相向或相背离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四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海峰樊俊俊刘蕊邹继伟王陶然薛宝宝程建岗宋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