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卡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包括悬挂固定件,所述悬挂固定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底端的后侧铰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顶端的前侧开设有插槽,所述下壳体前端的底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抵槽的内部设置有抵杆,所述悬挂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用户将特种电缆主体随意的放置,从而导致正常的行走的用户被绊倒,造成用户身体的损坏,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本装置可使得特种电缆主体固定在墙面,防止特种电缆主体出现散乱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避免用户在使用本装置时,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特种电缆主体进行调整,增强了本装置使用范围。增强了本装置使用范围。增强了本装置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卡固
,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特种电缆就是有特殊用途,可以在特定场合使用的有特定用途的电缆,特种电缆可以耐高温,耐酸碱,防白蚁,以及在轮船飞机核电站等场合使用的电线电缆,就分类来说,它与电力、控制、计算机电缆等类别不属于同一种分类方法,也就是上列电缆中也包含有特种电缆在内,一般特种电缆都需要制定企业内控标准,特种电缆是一系列具有独特性能和特殊结构的产品,相对于量大面广的普通电线电缆而言,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严格使用条件、批量较小、较高附加值的特点,目前现有的部分特种电缆在安装后并没有对特种电缆固定的装置,多数为随意的放置,当用户在行走时,容易将用户绊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现有的部分特种电缆在安装后并没有对特种电缆固定的装置,多数为随意的放置,当用户在行走时,容易将用户绊倒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包括悬挂固定件,所述悬挂固定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底端的后侧铰接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由于安装杆,所述下壳体顶端的前侧开设有插槽,所述下壳体前端的底侧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后端与插槽相连通,所述上壳体底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杆,且插杆的底端延伸至插槽的内部,所述插杆的前端开设有抵槽,所述抵槽的内部设置有抵杆,且抵杆的前端穿过抵槽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所述活动槽的前端插设有活动杆,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特种电缆主体,所述悬挂固定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位于特种电缆主体的表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组弧状槽,所述弧状槽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皆开设有三组凹槽,所述特种电缆主体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半圆卡块,所述半圆卡块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三组连接杆,且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延伸至凹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皆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抵杆底端的前侧呈斜面状,所述抵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后端与抵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活动槽上下两端的内壁皆开设有第一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后端与第一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半圆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胶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内壁皆与特
种电缆主体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凹槽前后连段的内壁皆开设有第二滑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避免用户将特种电缆主体随意的放置,从而导致正常的行走的用户被绊倒,造成用户身体的损坏,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本装置可使得特种电缆主体固定在墙面,防止特种电缆主体出现散乱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避免用户在使用本装置时,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特种电缆主体进行调整,增强了本装置使用范围;1、通过设置有悬挂固定件,当用户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户先将安装杆固定在墙面上,然后将特种电缆主体放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后,然后合上下壳体,使得插杆插入插槽的内部,抵杆的一端插入活动槽的内部,完成固定,避免用户将特种电缆主体随意的放置,从而导致正常的行走的用户被绊倒,造成用户身体的损坏,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本装置可使得特种电缆主体固定在墙面,防止特种电缆主体出现散乱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当用户在是要本装置时,用户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卡和后,半圆卡块、连接杆和第三弹簧可对特种电缆主体进行固定,第三弹簧可根据不同尺寸的特种电缆主体来进行调整两组半圆卡块之间的距离,避免用户在使用本装置时,无法对不同尺寸的特种电缆主体进行调整,防止一种悬挂固定件只能单独的固定一种特种电缆主体的情况,增强了本装置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中A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中:100、悬挂固定件;110、上壳体;111、下壳体;112、安装杆;113、插槽;114、活动槽;115、插杆;116、抵槽;117、抵杆;118、第一弹簧;119、活动杆;120、第一滑槽;121、第一滑块;122、第二弹簧;200、特种电缆主体;300、调节机构;310、弧状槽;311、凹槽;312、半圆卡块;313、连接杆;314、第二滑槽;315、第二滑块;316、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包括悬挂固定件100,悬挂固定件100包括上壳体110,上壳体110底端的后侧铰接有下壳体111,上壳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由于安装杆112,下壳体111顶端的前侧开设有插槽113,下壳体111前端的底侧开设有活动槽114,且活动槽114的后端与插槽113相连通,上壳体110底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15,且
插杆115的底端延伸至插槽113的内部,插杆115的前端开设有抵槽116,抵槽116的内部设置有抵杆117,且抵杆117的前端穿过抵槽116延伸至活动槽114的内部,活动槽114的前端插设有活动杆119,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11之间设置有特种电缆主体200,悬挂固定件10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300,且调节机构300位于特种电缆主体200的表面,调节机构300包括两组弧状槽310,弧状槽310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皆开设有三组凹槽311,特种电缆主体200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半圆卡块312,半圆卡块312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三组连接杆313,且连接杆313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延伸至凹槽311的内部,连接杆313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16,且第三弹簧316相互远离的一端皆与凹槽31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抵杆117底端的前侧呈斜面状,抵杆117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8,且第一弹簧118的后端与抵槽116的内壁固定连接,当插杆115的底端插入插槽113的内部时,抵杆117的斜面与插槽113的内壁相互抵触使得抵杆117向抵槽116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并对第一弹簧118进行压缩,当抵杆117移动至活动槽114的内部时,在第一弹簧118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抵杆117向活动槽114的内部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具有卡固结构的特种电缆,包括悬挂固定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固定件(100)包括上壳体(110),所述上壳体(110)底端的后侧铰接有下壳体(111),所述上壳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由于安装杆(112),所述下壳体(111)顶端的前侧开设有插槽(113),所述下壳体(111)前端的底侧开设有活动槽(114),且活动槽(114)的后端与插槽(113)相连通,所述上壳体(110)底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插杆(115),且插杆(115)的底端延伸至插槽(113)的内部,所述插杆(115)的前端开设有抵槽(116),所述抵槽(116)的内部设置有抵杆(117),且抵杆(117)的前端穿过抵槽(116)延伸至活动槽(114)的内部,所述活动槽(114)的前端插设有活动杆(119),所述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11)之间设置有特种电缆主体(200),所述悬挂固定件(10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300),且调节机构(300)位于特种电缆主体(200)的表面,所述调节机构(300)包括两组弧状槽(310),所述弧状槽(310)相互远离一端的内壁皆开设有三组凹槽(311),所述特种电缆主体(200)的上下两端皆设置有半圆卡块(312),所述半圆卡块(312)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三组连接杆(313),且连接杆(313)相互远离的一端皆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协初,
申请(专利权)人:朱协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