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包括车体、万向轮,在车体的一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桶,在车体上远离垃圾收集桶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置物架,在车体的顶部前端设有无菌操作台;在车体上且位于无菌操作台的下方设有多个器械放置腔,器械放置腔均包括前端开口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器械放置基座,在器械放置基座内设有若干个器械放置卡位,在器械放置卡位的前端均设有器械标识;还包括在车体的后端开设有贯穿该车体顶部的无菌袋容纳腔,在无菌袋容纳腔内设有无菌袋,在车体上且位于无菌袋的上方安装有可调节支架,在可调节支架上安装有悬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医疗器械放置分类明确、取用方便、便于医护配合以及不易产生交叉感染的优点。感染的优点。感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下治疗项目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POEM(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等开展越来越先进、成熟,这些技术大多复杂且精细,对内镜下治疗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需的附属器械、配件种类也相应增多;此外,内镜的诊疗不单只在内镜中心进行,还需要移动操作地点,例如在ICU、手术室、抢救室、病房等场所进行。因此对器械及配件的存放、移动、运送也有相应的需求。
[0003]治疗器械车作为医护人员日常使用的重要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的多为不锈钢推车,由车架、台面和车轮简单组成,其结构较为简单且配置不齐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器械摆放取用不便容易影响医护配合,而且器械摆放杂乱,容易产生交叉感染,难以完全满足内镜诊疗手术的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技术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放置分类明确、取用方便且便于医护配合以及不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包括车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车体底部的万向轮,还在所述车体的一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桶,在所述车体上远离所述垃圾收集桶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用于放置待用医疗器械的置物架,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前端设有无菌操作台;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无菌操作台的下方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备用医疗器械的器械放置腔,每一所述器械放置腔均包括前端开口的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器械放置基座,在所述器械放置基座内设有若干个器械放置卡位,在每一所述器械放置卡位的前端均设有器械标识;还包括在所述车体的后端开设有贯穿该车体顶部的无菌袋容纳腔,在所述无菌袋容纳腔内设有无菌袋,在所述车体上且位于所述无菌袋的上方安装有可调节支架,在所述可调节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悬挂已开封医疗器械的悬挂组件。
[0008]优选地,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可调节支架上端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挂钩,还在所述固定板上且位于每一所述挂钩的上方均设有一个器械名称标签。
[0009]优选地,所述挂钩设有八个,所述挂钩横向间隔排列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0010]优选地,所述器械放置腔设有三个,所述器械放置腔自上而下依次设在所述车体
内。
[0011]优选地,所述置物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个,每一所述置物架均前低后高倾斜安装在所述车体的一侧。
[0012]优选地,每一所述置物架的倾斜角度均为40
‑
60度,例如:45度、50度。
[0013]优选地,所述可调节支架的高度为15
‑
20cm,例如:16cm、18cm。
[0014]优选地,所述垃圾收集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两个分别用于放置生活垃圾以及医用垃圾的生活垃圾桶和医用垃圾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本技术使用时,将备用的医疗器械按照器械标识分别放置在相应的器械放置卡位上,在万向轮的辅助下移动本技术至工作场所,再根据患者的病情,依次从器械放置卡位中选取适用的医疗器械并分类放置在置物架上,同时,将无菌巾铺设在无菌操作台上,再将患者放置于无菌操作台上,根据使用需求从置物架上取出相应的医疗器械开封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操作完成后,先调节可调节支架的高度使挂钩处于便于使用的位置,再将医疗器械按类别悬挂在各相应的挂钩上即可;本技术通过器械放置卡位、置物架和挂钩分类收纳放置各类医疗器械,能够有效降低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通过器械标识以及器械名称标签明确标注各类医疗器械的名称,使本技术的医疗器械放置分类明确、取用方便,便于医护配合,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具有医疗器械放置分类明确、取用方便、便于医护配合以及不易产生交叉感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的垃圾收集桶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万向轮,3、垃圾收集桶,31、壳体,32、生活垃圾桶,33、医用垃圾桶,4、置物架,5、无菌操作台,6、器械放置腔,61、腔体,62、器械放置基座,63、器械放置卡位,64、器械标识,7、无菌袋容纳腔,8、无菌袋,9、可调节支架,10、悬挂组件,100、固定板,200、挂钩, 300、器械名称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包括车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车体1底部的万向轮2,还在所述车体1的一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桶3,在所述车体1上远离所述垃圾收集桶3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用于放置待用医疗器械的置物架4,在所述车体1的顶部前端设有无菌操作台5;在所述车体1上且位于所述无菌操作台5的下方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备用医疗器械的器械放置腔6,每一所述器械放置腔6均包括前端开口的腔体61,在所述腔体61内设有器械放置基座62,在所述器械放置基座62内设有若干个器械放置卡位63,在每一所
述器械放置卡位63的前端均设有器械标识64;还包括在所述车体1的后端开设有贯穿该车体1顶部的无菌袋容纳腔7,在所述无菌袋容纳腔7内设有无菌袋8,在所述车体1上且位于所述无菌袋8的上方安装有可调节支架9,在所述可调节支架9上安装有用于悬挂已开封医疗器械的悬挂组件10。
[0023]所述悬挂组件10包括安装在所述可调节支架9上端的固定板100,在所述固定板100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挂钩200,还在所述固定板100上且位于每一所述挂钩200的上方均设有一个器械名称标签300。
[0024]所述挂钩200设有八个,所述挂钩200横向间隔排列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00 上。
[0025]所述器械放置腔6设有三个,所述器械放置腔6自上而下依次设在所述车体1内。
[0026]所述置物架4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四个,每一所述置物架4均前低后高倾斜安装在所述车体1的一侧;每一所述置物架4的倾斜角度均为40
‑
60度,例如: 45度、50度。使用时,置物架4采用倾斜设置的结构,能够稳固地放置医疗器械,防止放置的医疗器械滑落损坏。
[0027]所述可调节支架9的高度为15
‑
20cm,例如:16cm、18cm。
[0028]所述垃圾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包括车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车体(1)底部的万向轮(2),还在所述车体(1)的一侧安装有垃圾收集桶(3),在所述车体(1)上远离所述垃圾收集桶(3)的一侧安装有多个用于放置待用医疗器械的置物架(4),在所述车体(1)的顶部前端设有无菌操作台(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1)上且位于所述无菌操作台(5)的下方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备用医疗器械的器械放置腔(6),每一所述器械放置腔(6)均包括前端开口的腔体(61),在所述腔体(61)内设有器械放置基座(62),在所述器械放置基座(62)内设有若干个器械放置卡位(63),在每一所述器械放置卡位(63)的前端均设有器械标识(64);还包括在所述车体(1)的后端开设有贯穿该车体(1)顶部的无菌袋容纳腔(7),在所述无菌袋容纳腔(7)内设有无菌袋(8),在所述车体(1)上且位于所述无菌袋(8)的上方安装有可调节支架(9),在所述可调节支架(9)上安装有用于悬挂已开封医疗器械的悬挂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手术专用器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10)包括安装在所述可调节支架(9)上端的固定板(100),在所述固定板(100)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挂钩(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芝禾,谢文瑞,何君连,叶芬华,秦妍,邓治良,何健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