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包括:滴壶本体;安装壳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卡槽,在两个卡槽内分别插装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第一插管的底部与第一输药管连通,第二插管的底部与第二输药管连通,安装壳的中间开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滚动安装有一滚轮,滚轮沿滑槽滚动以使滚轮挤压安装壳内的第一输液管或第二输液管而控制药液流动;下滴壶的内部中空,下滴壶的底部安装有一输药软管以用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能够同时接入两袋输液袋,通过操控滚轮实现两个输液袋之间的快速切换,换液操作便捷,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阻止了药水针与空气接触,有效防止细菌感染,保证输液的卫生安全。保证输液的卫生安全。保证输液的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活动,临床中,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通常会使用输液器。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的通道,用于静脉输液。输液器一般包括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管、流速调节器、滴壶、穿刺头和排气管等。在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输液管中会时长产生气泡,气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环境温差、药物特性、管路缺陷以及操作不当等,如果气泡通过输液管进入患者静脉血管中会造成气塞而危及生命,所以严禁空气从静脉输注途径进入静脉当中。
[0003]静脉输液器滴壶具有显示滴速和首次排气的功能,有的滴壶还可以用来进给添加药物。但是,现有的输液器在换液时,需要将药水针拔出再插入新的输液袋中,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费时费力,并且药水针拔出与空气接触,容易沾染病菌,造成感染,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换液操作简单便捷、保证输液的卫生安全的静脉输液器滴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液操作简单、避免卫生安全隐患、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静脉输液器滴壶。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包括:滴壶本体,所述滴壶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安装壳和位于下部的下滴壶;
[0008]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卡槽,在两个卡槽内分别插装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一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一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二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二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二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一插管的底部与第一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一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滴壶内,所述第二插管的底部与第二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二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滴壶内,所述安装壳的中间开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滚动安装有一滚轮,在推动所述滚轮时,滚轮沿滑槽滚动以使滚轮挤压安装壳内的第一输液管或第二输液管而控制药液流动;
[0009]所述下滴壶的内部中空,所述下滴壶的底部安装有一输药软管以用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滚轮的中心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与底部形成有齿轮。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内形成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转动齿,以使滚轮沿
水平的滑槽滚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滴壶的底部形成有出液孔,所述输药软管穿过出液孔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插管通过第一套管与第一输药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套装在第一插管与第一输药管连接处的外侧。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插管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二输药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套装在第二插管与第二输药管连接处的外侧。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滴壶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下滴壶的外观头透明,便于观察下滴壶内的药液高度及流速。
[001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静脉输液器滴壶能够同时接入两袋输液袋,通过操控滚轮实现两个输液袋之间的快速切换,换液操作便捷,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阻止了药水针与空气接触,有效防止细菌感染,保证输液的卫生安全。
[0018]2.下滴壶的透明外观,便于观察下滴壶内的药液高度及流速情况。
[0019]3.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静脉输液器滴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静脉输液器滴壶的爆炸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滑槽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
[0024]1、第一插管
ꢀꢀꢀꢀꢀꢀꢀꢀꢀꢀꢀꢀ
2、第二插管
ꢀꢀꢀꢀꢀꢀꢀꢀꢀꢀꢀꢀꢀ
3、第一套管
[0025]4、第二套管
ꢀꢀꢀꢀꢀꢀꢀꢀꢀꢀꢀꢀ
5、安装壳
ꢀꢀꢀꢀꢀꢀꢀꢀꢀꢀꢀꢀꢀꢀꢀ
6、滑槽
[0026]7、第一输药管
ꢀꢀꢀꢀꢀꢀꢀꢀꢀꢀ
8、第二输药管
ꢀꢀꢀꢀꢀꢀꢀꢀꢀꢀꢀ
9、滚轮
[0027]10、下滴壶
ꢀꢀꢀꢀꢀꢀꢀꢀꢀꢀꢀꢀꢀ
11、输药软管
ꢀꢀꢀꢀꢀꢀꢀꢀꢀꢀꢀꢀ
12、卡槽
[0028]13、第一导药管
ꢀꢀꢀꢀꢀꢀꢀꢀꢀ
14、第二导药管
ꢀꢀꢀꢀꢀꢀꢀꢀꢀꢀ
15、转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决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包括:滴壶本体,所述滴壶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安装壳和位于下部的下滴壶;
[0032]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卡槽,在两个卡槽内分别插装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一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一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二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二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二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一插管的底部与第一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一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滴壶内,所述第二插管的底部与第二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二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
滴壶内,所述安装壳的中间开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滚动安装有一滚轮,在推动所述滚轮时,滚轮沿滑槽滚动以使滚轮挤压安装壳内的第一输液管或第二输液管而控制药液流动;
[0033]所述下滴壶的内部中空,所述下滴壶的底部安装有一输药软管以用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
[0034]进一步地说,所述滚轮的中心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与底部形成有齿轮。
[0035]进一步地说,所述滑槽内形成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转动齿,以使滚轮沿水平的滑槽滚动。
[0036]进一步地说,所述下滴壶的底部形成有出液孔,所述输药软管穿过出液孔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
[0037]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插管通过第一套管与第一输药管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套装在第一插管与第一输药管连接处的外侧。
[0038]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插管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二输药管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套装在第二插管与第二输药管连接处的外侧。
[0039]进一步地说,所述下滴壶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下滴壶的外观头透明,便于观察下滴壶内的药液高度及流速。
[0040]本技术的静脉输液器滴壶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1]第一导药管与外部的一袋输液袋连通,第二导药管与外部的一袋输液袋连通,通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器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滴壶本体,所述滴壶本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安装壳和位于下部的下滴壶;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卡槽,在两个卡槽内分别插装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所述第一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一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一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二插管的顶部向上伸出安装壳的顶部,且该第二插管的顶部一侧与第二导药管连通,所述第一插管的底部与第一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一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滴壶内,所述第二插管的底部与第二输药管连通,且该第二输药管的底部伸入至下滴壶内,所述安装壳的中间开设有一水平设置的滑槽,在滑槽内滚动安装有一滚轮,在推动所述滚轮时,滚轮沿滑槽滚动以使滚轮挤压安装壳内的第一输液管或第二输液管而控制药液流动;所述下滴壶的内部中空,所述下滴壶的底部安装有一输药软管以用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通。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琳,徐守超,张志远,郝昭晗,黄梓娆,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