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腔支气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气囊,其上连接有用以给两个肺腔供氧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中,在第二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槽孔,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进气端延伸形成第一支导管,且第一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外侧,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出气端延伸形成第二支导管,且第二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内侧。通过设置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向麻醉的肺腔进行缓慢的供氧,保证该麻醉肺腔的氧饱和度,同时不会由于供氧而导致麻醉的肺腔发生鼓起,从而便于医生的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还可以作为辅助的吸痰管使用,避免多次吸痰管进出造成感染。次吸痰管进出造成感染。次吸痰管进出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支气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双腔支气管。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临床胸科手术麻醉多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给病人进行通气,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的需要,可选择性地进行单侧肺通气或双侧肺通气。
[0003]临床上,胸外科手术要左侧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双腔支气管单肺通气时,即使双腔支气管位置放置良好,手术侧肺,不通气容易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健康侧肺因为体位原因也容易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过增大氧浓度,不使用吸入麻醉药,吸痰防止通气不足,少用血管活性药等操作,还会有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从而加大医生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为手术中的肺部接入微量氧气,提高患者肺部手术安全性的双腔支气管。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腔支气管,包括:气囊,其上连接有用以给两个肺腔供氧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出气端存在高度差,其中,在第二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槽孔,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进气端延伸形成第一支导管,且第一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外侧,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出气端延伸形成第二支导管,且第二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内侧。
[0006]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的管径一致。
[0007]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呈一体设置,形成第三导管。
[0008]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第三导管与第二导管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0009]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在第三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设置卡夹,其中,卡夹的一端与第三导管卡接配合,卡夹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卡接配合。
[0010]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卡夹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的夹圈,其中,两个夹圈的封闭端相互紧靠连接,两个夹圈的开口端设置有导向部。
[0011]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该导向部呈锥形结构设置,其中,导向部中与开口端相连的一端口径较大,导向部中朝向封闭端的一端口径较小。
[0012]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导向部中与开口端相连的一端通过圆弧过渡。
[0013]在上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中,导向部中朝向夹圈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回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支气管,通过设置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向麻醉的肺腔进行缓慢的供氧,保证该麻醉肺腔的氧饱和度,同时不会由于供氧而导致麻醉的肺腔发生鼓起,从而便于医生的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还可以作为辅助的吸痰管使用,避免多次吸痰管进出造成感染。
[0016](2)、将第三导管与第二导管一体设置,避免第三导管在进行供氧或者吸痰时,与第二导管的连接处发生漏气现象,从而提高供氧,吸痰的可靠性,另外,第三导管中的第二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内,避免第三导管的出气端刮伤肺腔血管壁。
[0017](3)、通过在第三导管的关闭上开设小孔,不仅可以提高吸痰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作为小流量氧气的出气口,提高手术肺腔内的氧饱和度,从而降低手术的风险。
[0018](4)、通过设置导向部,使得第三导管能够顺利的卡入夹圈中,另外,将导向部呈锥形结构设置,避免第三导管滑出夹圈,提高第三导管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腔支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气囊;200、第一导管;300、第二导管;310、进气端;320、出气端;330、槽孔;400、第三导管;410、第一支导管;420、第二支导管;500、卡夹;510、夹圈;520、导向部;530、回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包括:气囊100,其上连接有用以给两个肺腔供氧的第一导管200和第二导管300,且第一导管200和第二导管300的出气端320存在高度差,其中,在第二导管200的管壁上开设有槽孔330,槽孔330沿靠近第二导管200的进气端310延伸形成第一支导管410,且第一支导管410位于第二导管200的外侧,槽孔330沿靠近第二导管200的出气端320延伸形成第二支导管420,且第二支导管420位于第二导管200的内侧。
[0024]在临床上,如果需要对患者的其中一个肺腔进行手术时,先将双腔支气管从口腔中插入,且第一导管200和第二导管300分别对应患者的两个肺腔,而后对其中需要动手术的肺腔进行麻醉处理,而另一个肺腔则通过对应导管给其供氧,但是麻醉后的肺腔,在进行手术时,由于没有氧气的输入,导致氧饱和度下降,从而加大了手术存在的风险性。而如果直接将麻醉肺腔所对应的导管内通入氧气,且该供氧的方式通过呼吸机实现,由于呼吸机供氧时冲击较大,容易将该麻醉的肺腔鼓起,不利于医生手术。
[0025]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腔支气管,通过设置第一支导管410和第二支导管420,向麻醉的肺腔进行缓慢的供氧,保证该麻醉肺腔的氧饱和度,同时不会由于供氧而导致麻醉的肺腔发生鼓起,从而便于医生的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第一支导管410和第二支导管420还可以作为辅助的吸痰管使用,避免多次吸痰管进出造成感染。
[0026]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导管410和第二支导管420的管径一致。
[0027]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支导管410和第二支导管420呈一体设置,形成第三导管400。
[0028]进一步优选地,第三导管400与第二导管200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
[0029]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导管400与第二导管200一体设置,避免第三导管400在进行供氧或者吸痰时,与第二导管200的连接处发生漏气现象,从而提高供氧,吸痰的可靠性,另
外,第三导管400中的第二支导管420位于第二导管200内,避免第三导管400的出气端320刮伤肺腔血管壁。
[0030]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吸痰的效果,可在第三导管400的管壁上开设小孔。同时,该小孔的开设,同样可以作为小流量氧气的出气口,提高手术肺腔内的氧饱和度,从而降低手术的风险。
[0031]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第三导管400插入时的形态,避免其发生倾倒,因此,可在第三导管400与第二导管300之间设置卡夹500,其中,卡夹500的一端与第三导管400卡接配合,卡夹500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300或者第一导管200卡接配合。
[0032]进一步优选地,卡夹50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反的夹圈510,其中,两个夹圈510的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支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其上连接有用以给两个肺腔供氧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出气端存在高度差,其中,在第二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槽孔,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进气端延伸形成第一支导管,且第一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外侧,槽孔沿靠近第二导管的出气端延伸形成第二支导管,且第二支导管位于第二导管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其特征在于,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的管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其特征在于,第一支导管和第二支导管呈一体设置,形成第三导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支气管,其特征在于,第三导管与第二导管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黄长顺,郑君刚,张益维,朴呈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