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蔬加工
,具体为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果蔬的主要成分是人体所必需的一些维生素、无机盐.生物酶及植物纤维,果蔬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少。果蔬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果蔬加工就是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处理,使果蔬达到长期保存、经久不坏、随时取用的目的。在加工处理中要最大限度的保存其营养成分,改进食用价值,使加工品的色、香、味俱佳,组织形态更趋完美,进一步提高果蔬加工制品的商品化水平。果蔬烘干大多数采用热风炉产生的纯净热风,热风温度50℃
ꢀ‑
160℃可控,采用加热干燥和通风干燥两种干燥脱水方式同时进行,加强热风通风量合理调整,多层烘干箱循环翻转,逐层烘干,充分利用热风,烘干脱水迅速,运行高效。
[0003]目前新鲜的果蔬为了长期储存需要制成干品,而常规的干品果蔬的生产大多数采用初步烘干,然后进行自然晾晒的方式,这种方式烘干处理方式的效率较低,不能对果蔬全面的进行烘干,容易造成果蔬内部的水分烘干不均匀,影响果树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底座(1),所述加工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处理机构(2),所述处理机构(2)的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3),所述加工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箱体(4),且烘干箱体(4)位于处理机构(2)的右侧,所述烘干箱体(4)的表面安装有操控面板(5),所述烘干箱体(4)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门(6),所述烘干箱体(4)的内部安装有烘干机构(14),所述烘干箱体(4)的内部安装有运输机构(13),所述加工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传输组件(7),且传输组件(7)位于烘干箱体(4)的右侧,所述传输组件(7)的右侧安装有储存机构(8),所述储存机构(8)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9),所述储存机构(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机构(2)包括安装底座(201)、加料斗(202)、下料管(203)、集水盒(204)、处理辊(205)、下料斗(206)和下料框(207),所述安装底座(201)固定连接于加工底座(1)的顶部,所述加料斗(202)安装于安装底座(201)的顶部,所述下料管(203)安装于安装底座(201)上,且下料管(203)的一端与加料斗(202)连通,所述处理辊(205)安装于安装底座(201)上,且处理辊(20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下料斗(206)固定连接于安装底座(201)的一侧,所述下料框(207)滑动连接于下料斗(206)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1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401)、传动齿轮(1402)、从动齿轮(1403)、烘干转筒(1404)、烘干器(1405)、孔洞(1406)、进料渠(1407)、电动仓门(1408)和电容烘干机(140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401)安装于烘干箱体(4)中,所述传动齿轮(1402)固定连接于第一伺服电机(1401)的输出端,所述烘干转筒(1404)安装于烘干箱体(4)中,所述从动齿轮(1403)固定连接于烘干转筒(1404)的一侧,且从动齿轮(1403)与传动齿轮(1402)啮合,所述烘干器(1405)安装于烘干转筒(1404)中,所述孔洞(1406)开设于烘干转筒(1404)的表面,所述电动仓门(1408)安装于烘干转筒(1404)上,所述进料渠(1407)安装于烘干箱体(4)的内壁,且进料渠(1407)与下料框(207)配合使用,所述电容烘干机(1409)分别安装于烘干箱体(4)两侧的内壁,且电容烘干机(1409)的角度呈4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果蔬加工用自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机构(13)包括固定底板(1301)、第一调节框(1302)、调节电机(1303)、螺纹栓杆(1304)、第二调节框(1305)、螺纹杆(1306)、运输框板(1307)、电控器(1308)、出料斗(1309)、运输带(1310)、检测仪(1311)和热风器(1312),所述固定底板(1301)安装于烘干箱体(4)的内部,且固定底板(1301)位于烘干机构(14)的下方,所述第一调节框(1302)滑动连接于固定底板(1301)上,所述调节电机(1303)安装于第一调节框(1302)上,所述第二调节框(1305)滑动连接于固定底板(1301)的表面,所述螺纹栓杆(1304)安装于第二调节框(1305)上,所述螺纹杆(1306)安装于调节电机(1303)的输出端,所述运输框板(1307)安装于第一调节框(1302)和第二调节框(1305)的顶端,所述电控器(1308)安装于运输框板(1307)的表面,所述出料斗(1309)固定连接于运输框板(1307)的一侧,所述运输带(1310)安装于运输框板(1307)上,所述检测仪(1311)分别安装于运输框板(1307)两侧的表面,所述热风器(1312)分别安装于运输框板(1307)两侧的表面,所述传输组件(7)包括接料斗(701)、安装柱(702)和螺旋料斗(703),所述安装柱(702)安装于加工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耿,田延豹,张翠娟,向聪,陈育新,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