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头组件及其探头固定装置。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包括主体以及设于主体上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的移动;限位结构具有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状态,且限位结构可在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之间切换;限位结构位于限位状态时,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限位结构位于非限位状态时,允许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上述探头固定装置,通过固定座上限位结构由限位状态切换至非限位状态,以使得探头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整探头的位置。并在调整探头的位置后,限位结构由非限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固定探头。该过程无需将探头固定装置从皮肤上取下,调整更加快捷,提高调整探头探测位置的效率。提高调整探头探测位置的效率。提高调整探头探测位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探头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声波探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探头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超声可以用来检查动脉及静脉,对于动脉来讲,通过血管超声可以检查血管管壁的厚度,是否发生了动脉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是否存在斑块,斑块是否引起血管管腔的狭窄或闭塞,斑块出现的位置以及血管内动脉血的流动速度都可以通过超声得到明确的显示;而静脉的超声可以检查血管内是否存在血栓,血管内的瓣膜功能是否完好,有无返流现象、返流的时间以及程度,还有瓣膜损害的部位,这些都可以通过静脉的血管超声得到明确的答案,血管超声还可以探测静脉的流速是否正常,以及流速变快或流速变慢的位置。
[0003]当需要持续探测时,为了避免操作人员持续手持探头,降低人力消耗,通过探头固定装置将探头固定在待测血管的位置。具体地,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通过粘贴的方式与皮肤固定。然而,当需要调整探头的探测位置时,只能将探头固定装置从皮肤上取下,调整位置后再安装,或更换探头固定装置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调整探头探测位置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探头固定装置。
[0005]一种探头固定装置,包括:
[0006]固定座,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限位结构具有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状态,且所述限位结构可在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限位状态时,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非限位状态时,允许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
[0007]可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近肤侧和远肤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远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一侧弯折。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一状态和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限位墙为弹性限位墙;
[0009]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且可在弹力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0010]或,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且可在弹力作用下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一状态和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限位墙为弹性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
态,且可在弹力作用下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墙保持在第一状态的保持件。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墙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墙的一侧弯折。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墙的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表面设有第一助推部,所述第二限位墙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墙的表面设有第二助推部;
[0014]且/或,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限位墙的自由端具有防脱部。
[0015]可选地,所述固定座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近肤侧和远肤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远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
[0016]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方向倾斜或移动;且/或,所述第二限位墙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墙的方向倾斜或移动。
[0017]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非限位状态时,可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切换并保持在限位状态。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探头组件,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探头固定装置。
[0019]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探头上设有与所述刻度线匹配的对位标识。
[0020]上述探头固定装置,通过固定座上限位结构由限位状态切换至非限位状态,以使得探头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整探头的位置。并在调整探头的位置后,限位结构由非限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固定探头。该过程无需将探头固定装置从皮肤上取下,调整更加快捷,提高调整探头探测位置的效率。
[0021]上述探头组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探头固定装置,通过固定座上限位结构由限位状态切换至非限位状态,以使得探头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调整探头的位置。并在调整探头的位置后,限位结构由非限位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固定探头。该过程无需将探头固定装置从皮肤上取下,调整更加快捷,提高调整探头探测位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探头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探头固定装置的P
‑
P向剖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固定座的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所示固定座中的限位结构处于非限位状态时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探头固定安装在图2所示探头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0027]图6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7为图1中粘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中皮肤粘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探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2]100、探头固定装置;10、固定座;11、主体;111、近肤侧;113、远肤侧;13、限位结构;131、第一限位墙;132、自由端;133、第二限位墙;134、第一助推部;135、第二助推部;136、防脱部;137、刻度线;20、粘贴组件;21、皮肤粘贴层;211、过孔;213、缺口;215、粘贴分支结构;
23、离型膜;231、第一区域;233、第二区域;01、探头;011、对位标识;012、卡槽;M
‑
M、第一方向;200、探头组件;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局部特征可以被放大或缩小,以更加清楚的显示局部特征的细节;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
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专利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限位结构具有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状态,且所述限位结构可在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限位状态时,限制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限位结构位于非限位状态时,允许探头沿第一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近肤侧和远肤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远肤侧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墙和第二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一侧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一状态和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限位墙为弹性限位墙;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且可在弹力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一限位墙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且可在弹力作用下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主体的自由端;所述第一限位墙具有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一状态和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墙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限位墙为弹性限位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海亚,宋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