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53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透过控制透镜表面的凹凸曲面排列,达到增加分辨率、增大光圈与像高且同时维持良好成像质量的目的。圈与像高且同时维持良好成像质量的目的。圈与像高且同时维持良好成像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规格日新月异,其关键零组件-光学成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对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镜头不仅要求更大光圈并维持较短的系统长度外,还追求更高画质与更高分辨率。而高画质隐含着必须增加镜头的像高,藉着采用更大的影像传感器来接受成像光线以提高画质需求。但大光圈的设计使得镜头能接受更多的成像光线,使得设计的难度增加;而高画质又使得镜头的分辨率要提高,配合大光圈设计使得设计难度倍增。因此如何使镜头在有限的系统长度中加入多片透镜,又要增加分辨率且同时增大光圈与像高是需要挑战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上述之问题,光学成像镜头能在提供轻薄短小、具备小光圈值、大像高等特性时,同时维持良好成像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可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例如:手机、相机、平板计算机及个人数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各透镜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透过九片透镜的表面凹凸配置,达到增加分辨率且同时增大光圈与像高的目的。
[0005]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揭示内容中,使用以下表格列出的参数,但不侷限于只使用这些参数:
[0006]表1参数表
[0007][0008][0009][0010][0011]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
[0012]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
[0013]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并且满足条件式(1):T4/(Tmin+Tmin2)≧1.000。
[0014]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可选择地满足下列任一条件式:
[0015]条件式(2):V2+V3+V4+V5≦135.000;
[0016]条件式(3):ALT/(T7+G78)≦6.600;
[0017]条件式(4):(T8+G89+T9)/(G23+G56)≦2.500;
[0018]条件式(5):TL/BFL≧6.000;
[0019]条件式(6):TTL/AAG≦3.500;
[0020]条件式(7):(T1+T3)/D32t51≦1.900;
[0021]条件式(8):(V4+V5+V6)/(V2+V3)≧2.000;
[0022]条件式(9):ALT/(G56+T6)≦6.000;
[0023]条件式(10):AAG/(G23+G56+G78)≦2.500;
[0024]条件式(11):BFL/(G12+G23)≦1.700;
[0025]条件式(12):EFL/(G56+G78)≦10.000;
[0026]条件式(13):(T7+G78)/T8≧1.300;
[0027]条件式(14):V3+V5+V7≦120.000;
[0028]条件式(15):ALT/(G23+G89)≦4.000;
[0029]条件式(16):AAG/(T6+G67)≧4.400;
[0030]条件式(17):EFL/BFL≧6.000;
[0031]条件式(18):T4/T9≧1.000;
[0032]条件式(19):(T1+T4)/(T2+T5)≧1.900;
[0033]条件式(20):Tmax/Tmin≦3.800;
[0034]条件式(21):(AAG+Tavg)/(Tmin+Tmin2)≧4.400;
[0035]条件式(22):TL/Tmax≧6.600。
[0036]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条件式,亦可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专利技术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时,除了前述条件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屈光率变化、选用各种材质或其他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0037]由上述中可以得知,本专利技术之光学成像镜头透过控制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能增加分辨率、增大光圈与像高且同时维持良好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之透镜的径向剖视图。
[0039]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之透镜面形与光线焦点的关系示意图。
[0040]图3是范例一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41]图4是范例二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42]图5是范例三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
[0043]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45]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0046]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0047]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8]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49]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0050]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0051]图1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
[0052]图1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
[0053]图1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透镜之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及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且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及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一第六透镜、一第七透镜、一第八透镜以及一第九透镜,每一透镜具有一朝向该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该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圆周区域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的一光轴区域为凹面;及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上述九片透镜,并且满足T4/(Tmin+Tmin2)≧1.000,T4代表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min代表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九个透镜厚度的最小值,Tmin2代表该第一透镜到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九个透镜厚度的第二小值。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V2代表该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3代表该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4代表该第四透镜的阿贝数,V5代表该第五透镜的阿贝数,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V2+V3+V4+V5≦135.000。6.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ALT代表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该第六透镜、该第七透镜、该第八透镜及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九个透镜的厚度总和,T7代表该第七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78代表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八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ALT/(T7+G78)≦6.600。7.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T8代表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89代表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九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9代表该第九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G23代表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56代表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8+G89+T9)/(G23+G56)≦2.500。8.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TL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BFL代表该第九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L/BFL≧6.000。9.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TTL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AAG代表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六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七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该第七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八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及该第八透镜的该像侧面至该第九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总和,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TTL/AAG≦3.500。10.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T1代表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T3代表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D32t51代表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到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在该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欣陈雁斌李建鹏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