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医用雾化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雾化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医用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通雾化药液通过口鼻直接进入咽部、支气管以及肺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快速发挥药效,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中,雾化吸入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以消除炎症和水肿,稀化痰液并帮助祛痰。相对于传统的服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手段而言,雾化吸入法使得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直接快速地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
[0003]对于医护人员通过雾化吸入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装置为医用雾化器;医用雾化器主要借助射流雾化器将药液雾化呈雾状,射流雾化器雾化后的药液通过软管输送至雾化吸氧面罩,以供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0004]需指出的是,对于现有的医用雾化器而言,在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患者、患者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需要保持一直拿住射流雾化器,以使得射流雾化器保持于正确位置状态;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患者体位不固定且经常会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医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切换控制阀(1)、射流雾化器(2)、中间连接管(3)、雾化吸氧面罩(4);射流雾化器(2)设置有氧气输入接头(21)、雾化输出接头(22),氧气输入接头(21)的芯部开设有射流雾化器(2)内腔连通的输入接头中心孔(211),雾化输出接头(22)的芯部开设有与射流雾化器(2)内腔连通的输出接头中心孔(221);雾化吸氧面罩(4)包括有面罩主体(41)、设置于面罩主体(41)前端部且朝前凸出延伸的面罩进气管(42),面罩主体(41)设置有呼吸腔,面罩进气管(42)的芯部开设有完全贯穿且与呼吸腔连通的进气管中心孔(421);中间连接管(3)为双层管结构,且中间连接管(3)包括有医用软胶波纹管(31)、套装于医用软胶波纹管(31)外围的可伸缩定型波纹管(32),医用软胶波纹管(31)、可伸缩定型波纹管(32)的上端部分别面罩进气管(42)连接,且医用软胶波纹管(31)的内腔与面罩进气管(42)的进气管中心孔(421)连通;医用软胶波纹管(31)、可伸缩定型波纹管(32)的下端部分别与射流雾化器(2)的雾化输出接头(22)连接,且医用软胶波纹管(31)的内腔与雾化输出接头(22)的输出接头中心孔(221)连通;切换控制阀(1)包括有控制阀壳体(11)、活动阀芯(12),控制阀壳体(11)的内部成型有壳体容置腔(111),活动阀芯(12)嵌装于控制阀壳体(11)的壳体容置腔(111)内;控制阀壳体(11)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控制阀上端接头(112)、朝下凸出延伸的控制阀下端接头(113),控制阀上端接头(112)的芯部开设有与壳体容置腔(111)连通的上端接头中心孔(1121),控制阀下端接头(113)的芯部开设有与壳体容置腔(111)连通的下端接头中心孔(1131),射流雾化器(2)的氧气输入接头(21)与控制阀上端接头(112)连接,且氧气输入接头(21)的输入接头中心孔(211)与上端接头中心孔(1121)连通;控制阀壳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壳体容置腔(111)连通的氧气泄漏孔(114),活动阀芯(12)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阀芯通气孔(121);当需要往射流雾化器(2)内腔通入氧气气流时,下端接头中心孔(1131)、阀芯通气孔(121)、上端接头中心孔(1121)从下至上依次连通;当不需要往射流雾化器(2)内腔通入氧气气流时,下端接头中心孔(1131)、阀芯通气孔(121)、氧气泄漏孔(114)从下至上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医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壳体(11)包括有壳体主体(115)、装设于壳体主体(115)前端部的壳体面盖(116),所述壳体容置腔(111)由壳体主体(115)、壳体面盖(116)共同围装而成,所述控制阀上端接头(112)、所述控制阀下端接头(113)分别设置于壳体主体(115),所述氧气泄漏孔(114)开设于壳体主体(115)的上表面;所述活动阀芯(12)设置有朝前凸出延伸的按压柱(122),壳体面盖(116)对应按压柱(122)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面盖通孔(1161),按压柱(122)的前端部穿过壳体面盖(116)的面盖通孔(1161)并延伸至壳体面盖(116)的前端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医用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容置腔(111)内嵌装有位于所述活动阀芯(12)后端侧且呈水平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文,麦曼娜,李晔,庄灿锋,胡泽润,朱荷香,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