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及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48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包括加热板,加热板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柱连接;间隙处设置有气囊,气囊的上表面贴附设置有多个石墨烯电热膜,气囊的下表面与底板贴合;加热板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气室、换气单元和处理器单元;气室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以及对其内部气体降温的冷却单元,处理器单元接收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换气单元以及冷却单元运行;能够通过调节气囊的气量的方式来调节石墨烯电热膜到被加热物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进行输出温度的调节,又可以在过温时通过对气囊抽气和/或对气囊更换冷却气体的方式快速解决过温的问题,适应性好,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及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电热膜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电热膜是一种信息的加热单元,在诸多领域内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应用石墨烯电热膜制作的加热板,加热膜与被加热物体的距离恒定,当出现过温意外情况时,通过对加热膜断电的方式并不能够对过温起到较好的快速降温效果,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解决过温情况的适应性好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及应用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构造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存在间隙且通过矩阵分布的多个连接柱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弹性的气囊,所述气囊上位于与所述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粘合连接,且粘合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柱一一对应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气囊的上表面贴附设置有多个石墨烯电热膜,所述气囊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贴合;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检测顶板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气室、对所述气室和所述气囊进行空气转移的换气单元和处理器单元;所述气室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以及对其内部气体降温的冷却单元,所述处理器单元接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换气单元以及所述冷却单元运行。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换气单元包括将气囊内气体抽入所述气室的抽气泵和将气室内气体充入所述气囊的充气泵。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温度检测探头,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安装所述温度检测探头的安装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供所述温度检测探头走线的走线槽。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检测所述气囊内气压的气压检测单元,所述处理器单元接收所述气压检测单元数据并在气压超出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换气单元将所述气囊内的气体抽入所述气室。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气囊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对所述石墨烯电热膜进行供电的导线,以及容纳所述导线的凹形槽体。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冷却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室上的半导体制冷模组。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中,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
合的滑套。
[0012]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应用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实现方法如下:
[0013]运行时,对通过换气单元对气囊进行进气,气囊进行膨胀使得多个石墨烯电热膜帖附顶板,使得石墨烯电热膜通电加热,通过顶板传导到需要加热的物体上;
[0014]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顶板温度超出安全温度时,发送过温信号至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控制换气单元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出至气室内,气囊收缩并在多个连接柱的限位作用下脱离顶板,达到防过温目的;
[0015]所述加温工作完成后或者在过温时,处理器单元控制冷却单元对气室内气体冷却,并通过换气单元将气室内冷却的气体充入气囊内进行快速降温。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方法,能够通过调节气囊的气量的方式来调节石墨烯电热膜到被加热物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进行输出温度的调节,又可以在过温时通过对气囊抽气和/或对气囊更换冷却气体的方式快速解决过温的问题,适应性好,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板,加热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顶板2由导热材料制成;底板1和顶板2之间存在间隙且通过矩阵分布的多个连接柱3连接;底板1和顶板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弹性的气囊4,气囊4上位于与连接柱3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粘合连接(其他地方保持连通,形成一整个气腔),且粘合连接处设置有与连接柱3对应的通孔,连接柱3一一对应穿过通孔;气囊4的上表面贴附设置有多个石墨烯电热膜41,气囊4的下表面与底板1贴合;加热板还包括检测顶板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气室5、对气室5和气囊4进行空气转移的换气单元6和处理器单元;气室5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以及对其内部气体降温的冷却单元51,处理器单元接收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换气单元6以及冷却单元51运行;
[0021]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方法,能够通过调节气囊4的气量的方式来调节石墨烯电热膜41到被加热物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进行输出温度的调节,又可以在过温时通过对气囊4抽气和/或对气囊4更换冷却气体的方式快速解决过温的问题,适应性好,且安全性高。
[0022]优选的,换气单元6包括将气囊4内气体抽入气室5的抽气泵60和将气室5内气体充
入气囊4的充气泵61;抽气和充气分别由两个泵来完成,可靠性好,易于进行控制。
[0023]优选的,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温度检测探头7,连接柱3内设置有安装温度检测探头7的安装孔,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安装孔的供温度检测探头走线的走线槽;结构合理且紧凑,整体性好且易于从多点对顶板进行温度检测,此外,也不会干涉气囊4的形变。
[0024]优选的,加热板还包括检测气囊4内气压的气压检测单元,处理器单元接收气压检测单元数据并在气压超出设定阈值时控制换气单元6将气囊4内的气体抽入气室5;通过该种方式,能够防止气囊4内的气压过高,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0025]优选的,气囊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对石墨烯电热膜41进行供电的导线,以及容纳导线的凹形槽体,便于对石墨烯电热膜进行供电。
[0026]优选的,冷却单元51包括设置在气室5上的半导体制冷模组。
[0027]优选的,通孔内设置有与连接柱配合的滑套40,便于进行移动导向,减小磨损。
[0028]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应用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实现方法如下:
[0029]运行时,对通过换气单元对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存在间隙且通过矩阵分布的多个连接柱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弹性的气囊,所述气囊上位于与所述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粘合连接,且粘合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柱一一对应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气囊的上表面贴附设置有多个石墨烯电热膜,所述气囊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贴合;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检测顶板温度的温度检测单元、气室、对所述气室和所述气囊进行空气转移的换气单元和处理器单元;所述气室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气孔以及对其内部气体降温的冷却单元,所述处理器单元接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换气单元以及所述冷却单元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单元包括将气囊内气体抽入所述气室的抽气泵和将气室内气体充入所述气囊的充气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温度检测探头,所述连接柱内设置有安装所述温度检测探头的安装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供所述温度检测探头走线的走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还包括检测所述气囊内气压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力越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