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通过采用外壳、安装构件和发光构件等部件实现一体化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安装在办公位上对当前办公环境的光照条件进行补偿。并且,在控制驱动模块中植入有预设好的照明模式,根据时间段实现不同照明模式的切换,进而实现照明场景的个性化设置。进而实现照明场景的个性化设置。进而实现照明场景的个性化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照主要是通过视觉通路(Visual Forming System)和非视觉神经通路(Non
‑
visual Forming System)分别作用于视觉系统和节律系统,进而对包括情绪等在内的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影响因素产生作用。而两个系统对于光照的需求具有显著差异。
[0003]中国目前对办公室照明相关标准规定是基于视觉需求上的考量,要求满足“采光系数3.0%,天然光照度标准值450lx”,以及人工照明工作面照度“300lx或500lx”。这些规定已可保障基本的视觉作业需求,但却不足以激发生物效应,不利于人体生理节律的健康。生物节律紊乱与情绪障碍在病理生理学方面广泛相关,研究发现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和情绪是高度相互依赖的过程。节律紊乱将直接导致人体的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障碍,进而产生情绪问题。
[0004]光环境作为办公空间最为重要的物理环境因素之一,对办公人员的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光环境作用于人体的应激机制、生理节律及氧化应激机制,与抑郁、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等疾病显著相关。中国城市工作人群日间80%—90%以上的时间处于室内办公空间中,且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更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佳,并导致心理压力以及工作效率下降。长期单一的办公光环境,以及不足以激发生理节律的低水平人工照明,是办公人员出现诸如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疲劳等身体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
[0005]现场调研显示大量开放式办公空间,其远窗工位自然光照不足。绝大多数办公建筑室内白天仅靠自然采光都会存在照明的问题,表现在近窗位过高的日光刺激与远窗位较低的光照环境。而办公照明却采用均匀光照的方式,远窗工位通常难以获得可以保证人体节律健康的光照刺激。且其照射方式与方法没有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及作业任务的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能够形成个性化照明场景。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包括:外壳、安装构件和发光构件;
[0009]所述安装构件用于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发光构件进行固定安装;
[0010]所述发光构件包括:发光面板和控制驱动模块;
[0011]所述发光面板和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面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生成的照明指令进行照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植入有依据时间段设定的照明模式;所述照明模式包括:觉醒模式、休息模式、放松模式、工作模式、夜间模式和静默模式。
[0012]优选地,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为智能芯片。
[0013]优选地,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组RGBW光源、第二组RGBW光源、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第一扩散板、第二扩散板、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和反射膜;
[0014]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以所述发射膜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导光组;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组的一端;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扩散板和所述第二扩散板以所述扩导光组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扩散组;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以所述扩散组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偏光组;
[0015]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和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均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和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生成的照明指令进行照明。
[0016]优选地,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第二组RGBW光源、所述导光组、所述扩散组、所述偏光组和所述反射膜均嵌入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中。
[0017]优选地,还包括:红外传感器;
[0018]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红外信号;当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红外信号时,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红外信号调取与当前时间段对应的照明模式,并生成与这一照明模式对应的照明指令,所述发光面板根据与这一照明模式对应的照明指令进行照明。
[0019]优选地,还包括:光环境传感器;
[0020]所述光环境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光环境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参数;当所述光照参数小于与当前时间段对应的照明模式中设置的光照参数时,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生成照明指令以驱动所述发光面板进行照明,直至所述光环境传感器监测到的光照参数与当前时间段对应的照明模式中设置的光照参数相同。
[0021]优选地,还包括:显示系统和环境质量传感器;
[0022]所述显示系统和所述环境质量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环境质量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所述显示系统用于显示所述环境温度数据、所述环境湿度数据和所述照明模式。
[0023]优选地,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0024]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远程智能终端的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显示系统为智能触摸形式屏。
[0026]优选地,光环境传感器或环境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通过采用外壳、安装构件和发光构件等部件实现一体化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安装在办公位上对当前办公环境的光照条件进行补偿。并且,在控制驱动模块中植入有预设好的照明模式,根据时间段实现不同照明模式的切换,进而实现照明场景的个性化设置。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安装构件示意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0036]符号说明:
[0037]1外壳,2发光构件,2
‑
1第一组RGBW光源,2
‑
2第一导光板,2
‑
3第一扩散板,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构件和发光构件;所述安装构件用于将所述外壳和所述发光构件进行固定安装;所述发光构件包括:发光面板和控制驱动模块;所述发光面板和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面板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生成的照明指令进行照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植入有依据时间段预设好的照明模式;所述照明模式包括:觉醒模式、休息模式、放松模式、工作模式、夜间模式和静默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为智能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组RGBW光源、第二组RGBW光源、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第一扩散板、第二扩散板、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和反射膜;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以所述发射膜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导光组;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组的一端;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扩散板和所述第二扩散板以所述扩导光组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扩散组;所述第一偏光板和所述第二偏光板以所述扩散组为中心对称设置,以形成偏光组;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和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均与所述控制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和所述第二组RGBW光源用于根据所述控制驱动模块中生成的照明指令进行照明。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所述第一组RGBW光源、第二组RGBW光源、所述导光组、所述扩散组、所述偏光组和所述反射膜均嵌入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怡,陈神飞,陆文虎,柳昆,嵇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济建筑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