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包括一号座、二号座、液压油箱、双向变量泵、注油管、非密封防尘帽、压油管、吸油管、脚踏座、支撑座、调节螺栓、V形夹块、移动辊、刹车盘、活塞缸、活塞杆、一号燕尾导轨、支撑架、传动部分、支撑部分、贴合部分,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内部中空,且其内部分别固定有液压油箱,两所述液压油箱内部分别固定有双向变量泵,且顶端分别固定有注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备纠正胎位、促进产程、便于接生和减轻疲劳的功能,当需要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时,产妇两脚踩踏脚踏座,然后坐于导乐球顶端,随后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上下颠动或左右摆动,从而利用导乐球的反弹起到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的作用。和促进产程的作用。和促进产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妇产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导乐球又称分娩球是一种多功能的助产器械,当其作为支撑物而对产妇的臀部进行支撑时,产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度的上下颠动或左右摆动能够起到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的作用,而现阶段的导乐球仅为简单的空心球体结构,产妇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依靠医务人员的肉眼观察进行指导,而由于肉眼的局限性,故使得医务人员无法及时的对产妇的运动幅度和频率进行清楚又合理的把握,从而无法准确的对产妇进行指导,继而使得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的效果减弱,突出了其不足之处,且导乐球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导乐球的过渡滚动而无法对产妇进行有效支撑,需要配合限位架进行使用,但是传统的限位架结构单一,在限制导乐球的滚动范围的同时,仅能够对产妇起到少量的支撑作用,突出了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包括一号座、二号座、液压油箱、双向变量泵、注油管、非密封防尘帽、压油管、吸油管、脚踏座、支撑座、调节螺栓、V形夹块、移动辊、刹车盘、活塞缸、活塞杆、一号燕尾导轨、支撑架、传动部分、支撑部分、贴合部分,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内部中空,且其内部分别固定有液压油箱,两所述液压油箱内部分别固定有双向变量泵,且顶端分别固定有注油管,两所述注油管上部分别螺纹连接有非密封防尘帽,两所述双向变量泵的压油口分别固定有压油管,且吸油口分别固定有吸油管,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顶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脚踏座,且底端前后两部分别固定有支撑座,各所述支撑座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各所述调节螺栓分别转动连接有V形夹块,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下方通过各支撑座分别转动连接有移动辊,两所述移动辊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刹车盘,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顶端前后两部分别固定有活塞缸,各所述活塞缸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前端分别固定有一号燕尾导轨,且后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架,所述一号座和二号座后部安装有传动部分,且前部安装有支撑部分,两所述支撑架上部安装有贴合部分。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传动部分包括支撑柱、风琴防护罩、齿条、支撑轴、减速电机、齿轮、涡轮、蜗杆,所述一号座后部右端固定有支撑柱和风琴防护罩,所述支撑柱与二号座相滑动连接,且后部固定有齿条,所述风琴防护罩右端与二号座后部左端相固定,且与支撑柱相间隙插接,所述二号座后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轴,且后端固定有减速电机,所述支撑轴轴向固定有齿轮和涡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减速电机的转轴轴向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三号座、四号座、盲孔、下把手、支撑
槽、二号燕尾导轨、滑动座、燕尾槽、导乐球、识别圈、气压传感器、电源接口、数据接口、充气嘴,所述一号座前端通过一号燕尾导轨间隙插接有三号座,所述二号座前端通过一号燕尾导轨间隙插接有四号座,所述三号座和四号座后端上下两部各开有盲孔,且中部分别固定有下把手,所述三号座和四号座前端上部分别开有支撑槽,所述三号座和四号座前端底部分别固定有二号燕尾导轨,所述三号座和四号座共同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后部开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与两二号燕尾导轨相滑动连接,所述一号座、二号座、三号座和四号座之间的空隙内置有导乐球,所述导乐球中部外壁固定有识别圈,所述导乐球内部中空,且后部固定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后部固定有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所述导乐球后部固定有充气嘴。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贴合部分包括大拱形槽、上把手、一号光杆、大导向壳、中拱形槽、二号光杆、中导向壳、小拱形槽、三号光杆、小导向壳、软座、弹簧、安装座、滚珠,两所述支撑架上部分别贯穿有大拱形槽,且上部前端分别固定有上把手,两所述大拱形槽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光杆,两所述一号光杆所在的轴心平行于两大拱形槽所在的轴心,且共同滑动连接有大导向壳,所述大导向壳后端与大拱形槽相滑动摩擦,所述大导向壳上下两部分别开有中拱形槽,两所述中拱形槽内壁分别固定有二号光杆,两所述二号光杆所在的轴心分别平行于中拱形槽所在的轴心,且分别滑动连接有中导向壳,两所述中导向壳上下两部分别开有小拱形槽,且后端分别与中拱形槽相滑动摩擦,各所述小拱形槽分别固定有三号光杆,各所述三号光杆所在的轴心分别平行于小拱形槽所在的轴心,且分别滑动连接有小导向壳,各所述小导向壳前端分别固定有软座,两所述大拱形槽内壁分别固定有弹簧,两所述弹簧分别与一号光杆相间隙插接,且末端分别固定有安装座,两所述安装座分别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各所述滚珠能够与大导向壳外壁相滚动摩擦。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双向变量泵外接控制装置,所述双向变量泵正转时能够将流体从吸油管吸入并将流体从压油管排出,所述双向变量泵反转时能够将流体从压油管吸入并将流体从吸油管排出,所述注油管与液压油箱内腔相连通,两所述压油管分别贯穿于液压油箱,两所述吸油管末端均处于油箱内部,所述脚踏座顶端面高于非密封防尘帽的顶端面,所述调节螺栓通过手动旋转能够沿着支撑座左右移动,所述V形夹块的V形端面能够与刹车盘外圆周壁相接触,所述活塞杆能够沿着活塞缸上下滑动,且无法脱离与活塞缸的滑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转动时通过蜗杆与涡轮的啮合能够实现支撑轴的转动,所述支撑轴在转动时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能够实现支撑柱沿着二号座向左滑动或向右滑动,所述盲孔能够与活塞杆顶部相间隙插接,所述电源接口外接电源,所述数据接口外接监测装置。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同时具备纠正胎位、促进产程、便于接生和减轻疲劳的功能,当需要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时,产妇两脚踩踏脚踏座,然后坐于导乐球顶端,随后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上下颠动或左右摆动,从而利用导乐球的反弹起到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的作用,而导乐球在被压缩和反弹的过程中,气压传感器通过对压强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进行监测,即可得知产妇的运动频率和幅度,继而即可通过外接的监测装置进行适当的警示和指导,从而在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同时,又能够使得导乐球的使用指导更精确,有利于纠正胎位和促进产程功能的更好得实现,而通过控制双向变量泵进行正反转,能够使得四号座、滑动座和三号座共同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适应
不同身高的产妇,便于其坐上四号座、滑动座和三号座顶端,而通过控制减速电机正反转,能够间接改变四号座和三号座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盆骨大小的产妇,便于其坐在四号座、滑动座和三号座顶端,当产妇坐在四号座、滑动座和三号座顶端时通过手握下把手,并利用脚后跟脚踏支撑槽即可对产妇进行有利支撑,然后张开腿部即可有利于宫口的张开,从而有利于促进产程和便于接生,在此过程中,产妇可向后倚靠,从而利用小导向壳、中导向壳和大导向壳的滑动实现对各软座的角度和位置进行调整,继而能够使得软座更好得与产妇背部相贴合,从而对产妇进行有利支撑,减轻疲劳。
附图说明
[00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包括一号座(1)、二号座(2)、液压油箱(3)、双向变量泵(4)、注油管(5)、非密封防尘帽(6)、压油管(7)、吸油管(8)、脚踏座(9)、支撑座(10)、调节螺栓(11)、V形夹块(12)、移动辊(13)、刹车盘(14)、活塞缸(15)、活塞杆(16)、一号燕尾导轨(17)、支撑架(18)、传动部分(19)、支撑部分(20)、贴合部分(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内部中空,且其内部分别固定有液压油箱(3),两所述液压油箱(3)内部分别固定有双向变量泵(4),且顶端分别固定有注油管(5),两所述注油管(5)上部分别螺纹连接有非密封防尘帽(6),两所述双向变量泵(4)的压油口分别固定有压油管(7),且吸油口分别固定有吸油管(8),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顶端前后两部各固定有脚踏座(9),且底端前后两部分别固定有支撑座(10),各所述支撑座(10)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1),各所述调节螺栓(11)分别转动连接有V形夹块(12),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下方通过各支撑座(10)分别转动连接有移动辊(13),两所述移动辊(13)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刹车盘(14),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顶端前后两部分别固定有活塞缸(15),各所述活塞缸(15)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塞杆(16),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前端分别固定有一号燕尾导轨(17),且后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架(18),所述一号座(1)和二号座(2)后部安装有传动部分(19),且前部安装有支撑部分(20),两所述支撑架(18)上部安装有贴合部分(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分(19)包括支撑柱(22)、风琴防护罩(23)、齿条(24)、支撑轴(25)、减速电机(26)、齿轮(27)、涡轮(28)、蜗杆(29),所述一号座(1)后部右端固定有支撑柱(22)和风琴防护罩(23),所述支撑柱(22)与二号座(2)相滑动连接,且后部固定有齿条(24),所述风琴防护罩(23)右端与二号座(2)后部左端相固定,且与支撑柱(22)相间隙插接,所述二号座(2)后部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5),且后端固定有减速电机(26),所述支撑轴(25)轴向固定有齿轮(27)和涡轮(28),所述齿轮(27)与齿条(24)相啮合,所述减速电机(26)的转轴轴向固定有蜗杆(29),所述蜗杆(29)与涡轮(28)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20)包括三号座(30)、四号座(31)、盲孔(32)、下把手(33)、支撑槽(34)、二号燕尾导轨(35)、滑动座(36)、燕尾槽(37)、导乐球(38)、识别圈(39)、气压传感器(40)、电源接口(41)、数据接口(42)、充气嘴(43),所述一号座(1)前端通过一号燕尾导轨(17)间隙插接有三号座(30),所述二号座(2)前端通过一号燕尾导轨(17)间隙插接有四号座(31),所述三号座(30)和四号座(31)后端上下两部各开有盲孔(32),且中部分别固定有下把手(33),所述三号座(30)和四号座(31)前端上部分别开有支撑槽(34),所述三号座(30)和四号座(31)前端底部分别固定有二号燕尾导轨(35),所述三号座(30)和四号座(31)共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常慧,李慎,
申请(专利权)人:张常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