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卫专利>正文

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38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教学模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腕部压力传感器、手掌压力传感器、手指压力传感器监测操作者挤压的手法和力度,流量传感器监测模拟刺伤处冲洗流量的效果,通过参数显示屏显示实时数据、波形显示屏显示峰值及变化趋势,分析操作者存在的缺陷,根据缺陷提出整改措施。旋转模拟刺伤处选择转盘选择模拟刺伤处,旋转传感器选择转盘选择传感器,通过调节旋钮进行调节,同时调节的数据在调节显示屏显示。当操作达标时,指示灯变亮,给予操作者直观的感受。医务人员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模拟、学习后,能够在准确掌握处理针刺伤的步骤及注意事项,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提高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处理技能。提高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处理技能。提高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处理技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模型
,特别涉及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或防范意识浅薄,针刺伤发生的概率很高,尤其是手部针刺伤,而在针刺伤发生之后,需要立刻按要求进行针刺伤处理。
[0003]针刺伤处理流程为:立即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洗手液和清水反复冲洗;用0.5%碘伏消毒2

3次;用输液贴贴住伤口,如伤口较大用绷带包扎。针刺伤处理程序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用品较多,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例如实习学生、规培学生以及低年资护士等,大多不熟悉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致发生针刺伤后,一方面,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处理,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处理之后,总是担心处理是否得当,担心被感染等问题,从而大大增加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 现有的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较少,且无法直观真实模拟手部各个部位的针刺伤。
[0004]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来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部针刺伤处理医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设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手模型(2)、设于所述手模型(2)内的循坏组件(3)、设于所述手模型(2)内的污染组件(4)、设于所述手模型(2)表面的模拟刺伤处(5)、设于所述底板(1)前方的冲洗组件(6)、设于所述底板(1)后方的消毒包扎盒(7)和调节控制器(8);所述手模型(2)由模拟腕部(21)、模拟手掌(22)和模拟五指(23)组成,所述手模型(2)由透明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所述模拟腕部(21)设有腕部压力传感器(211)和腕部指示灯(212),所述模拟手掌(22)设有手掌压力传感器(221)和手掌指示灯(222),所述模拟五指(23)的五个手指分别设有手指压力传感器(231)和手指指示灯(232);所述循环组件(3)包括加压泵(31)、与所述加压泵(31)连通的仿真血管(32)和充满所述仿真血管(32)内的模拟血液(33),所述加压泵(31)与仿真血管(32)形成循环通路,所述仿真血管(32)由易挤压的形状记忆性材料制成,所述底板(1)后端设有补液器(34),所述补液器(34)盛有模拟血液(33),所述补液器(34)顶端设有加液口(346),所述补液器(34)与加压泵(31)连通,所述仿真血管(32)侧壁设有模拟出血口(321),所述模拟出血口(321)设有压力瓣膜(322);所述污染组件(4)设有胶头滴管(41)和设于胶头滴管(41)内的污染血(42),所述污染血(42)为黑色液体;各个所述模拟刺伤处(5)分别设有毛细管(51),所述胶头滴管(41)的滴头开口于毛细管(51)一侧,所述毛细管(51)底端通过模拟出血口(321)与仿真血管(32)相通,所述毛细管(51)顶端穿过手模型(2),所述毛细管(51)顶端与手模型(2)外侧相平;所述冲洗组件(6)设有开关(61)、冲洗头(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卫王霄霄苗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