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车辆用车窗密封胶在服役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日光照射和各类应力等诸多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出现变色、龟裂、边缘开裂等老化现象,力学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不但影响车辆外观,给车辆运行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更给车辆检修和售后服务提出了难题。
[0003]常规的胶粘剂选型过程仅参照了胶粘剂产品说明书中的性能参数,仅依据标准的测试方法判定胶粘剂的性能。依此选择的胶粘剂应用于车辆后,在实际车辆运营过程中仍会出现密封胶开裂、漏水等故障。胶粘剂的老化和破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高低温循环交变试验中,由于胶粘剂与被粘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在经过多次冷热交变循环后,粘接界面易出现开裂,进而导致粘接失效;在耐酸雨浸泡试验中,酸性溶液易腐蚀胶粘剂表面,并易渗入粘接界面使粘接失效;在振动疲劳试验中,周期性的应力会导致胶粘剂的微小缺陷逐渐发展,一定时间之后,便可出现界面破坏;在紫外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选胶粘剂类型,所述胶粘剂选择符合性能指标的低模量胶;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粘接性能测试,将所述胶粘剂在不同类型的样板上各涂打多条胶条,并依次经过常温固化、泡水、60
‑
100℃的高温、50
‑
90℃、高于90%相对湿度的高温高湿、
‑
60到
‑
20℃的低温的试验环境,每个所述试验环境结束后剥离所述胶条测试,每个所述试验环境中的各胶条的总内聚破坏比例大于95%为合格;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所述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包括紫外老化试验、高温疲劳振动试验、模拟酸雨浸泡试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试验中的至少一项,每个试验后测试并计算所述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保持率;对比各所述胶粘剂的性能差异,选择评价性能最优良、最稳定的胶粘剂类型作为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选所述胶粘剂类型时,根据所述胶粘剂的性能检测报告,选择拉伸剪切强度1.5~4.5Mpa,拉断伸长率200%~450%,23℃、50%相对湿度时的单面固化深度≥12mm/7d,表干时间≥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
‑
60℃的胶粘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聚氨酯胶、改性硅烷胶、有机硅胶中的至少一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粘接性能测试时,将初选出的每种所述胶粘剂在玻璃、铝合金、不锈钢、玻璃钢四种样板上各涂打三条宽度9
‑
11mm,高度大于5mm,长度大于300mm的胶条,然后依次经过常温固化7天、泡水7天、60
‑
100℃的高温1天、50
‑
90℃且高于90%相对湿度的高温高湿7天、
‑
60到
‑
20℃的低温1天的试验环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环境依次为在23℃、50%相对湿度的环境固化7天;在23℃环境温度下放置水中浸泡7天后拿出室温调节2h;在80℃环境下放置1天立即检测,高温拿出后调节2h;在70℃、95%相对湿度的环境放置7天后拿出室温调节2h;
‑
40℃低温放置1天五步连续试验环境,每个试验环境结束后进行胶条剥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时,将由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铝合金
‑
玻璃、不锈钢
‑
玻璃、玻璃钢
‑
玻璃三种试样制备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孙禹,李丽,何晓龙,王浩,姜代旬,倪强,赵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