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病害防治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混合剂由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按照用量比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麦病害防治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小麦受到病害侵染后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从而严重影响其生产和经济效益。
[0003]小麦赤霉病在中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为害,主要以多雨潮湿的温带发生严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
‑
100%,产量损失10
‑
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
‑
50%,产量损失5
‑
10%。因此,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极为重要。
[0004]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重点,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出发点,尽可能获得抗小麦赤霉病的品种,但是这种方法用时长,不稳定,化学药剂的使用也起到副作用,因此,生物防治方法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混合制备混合剂,所述混合剂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从而实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所述混合剂由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混合制成;
[0007]所述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用量比为3
‑
5g:10mL;
[0008]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种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445;
[0009]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的有效活菌数为5
ⅹ
106‑5ⅹ
107cfu/mL。
[0010]进一步地,所述仙人掌提取物制备过程为: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按照料液比1g:20
‑
26mL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在超生功率450W,温度60
‑
65℃,pH8.0的条件下,超声提取20
‑
25min,然后离心取上清液,于60℃下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获得仙人掌提取物。
[0011]进一步地,离心条件为4000
‑
4500rpm,离心10
‑
15min。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上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仙人掌提取物制备: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按照料液比1g:20
‑
26mL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在超生功率450W,温度60
‑
65℃,pH8.0的条件下,超声提取20
‑
25min,然后于4000
‑
4500rpm,离心10
‑
15min,取上清液,于60℃下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获得仙人掌提取物;
[0014]S2,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制备:首先平板划线法活化蜡状芽孢杆菌,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8
‑
32℃、140
‑
160r/min下培养20
‑
26h获得种子液,将种子液按照接种量3
‑
5%转接于新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8
‑
32℃、140
‑
160r/min下培养46
‑
48h,获得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
[0015]S3,将S1中制备的仙人掌提取物与S2中制备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按照用量比为3
‑
5g:10mL混合获得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
[0016]进一步地,S1中,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
‑
20
‑‑
30℃,真空度为6
‑
10Pa,时间为6
‑
8h。
[0017]进一步地,S2中,活化所用培养基为LB固体培养基。
[0018]进一步地,S2中,所述液体培养基为肉汤培养基;
[0019]所述肉汤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g,牛肉膏5g,NaCl 5g,去离子水1000mL,PH7.0。
[0020]进一步地,S3中,所述仙人掌提取物与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用量比为3g:10mL。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混合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0022]进一步地,所述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超生提取获得仙人掌提取物,然后与蜡状芽孢杆菌制备得到的菌悬液混合获得能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所述混合剂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因此,能够用于防治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0025]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均能够对禾谷镰刀菌产生抑制作用,且二者混合后抑制能力更高(抑菌率90.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7]一、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0028]实施例1
[0029]1、供试菌株
[0030](1)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购买自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0031](2)蜡状芽孢杆菌ML19,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445。
[0032](3)所用培养基:
[0033]LB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8g,去离子水1000mL。
[0034]肉汤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5g,NaCl 5g,去离子水1000mL,PH7.0。
[0035]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
4 3g,MgSO4.7H2O1.5g,硫胺素微量,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0036]2、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的制备
[0037]S1,仙人掌提取物制备: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按照料液比1g:20mL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在超生功率450W,温度60℃,pH8.0的条件下,超声提取20min,然后于4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60℃下减压浓缩,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由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混合制成;所述仙人掌提取物和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用量比为3
‑
5g:10mL;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种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445;所述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的有效活菌数为5
ⅹ
106‑5ⅹ
107cfu/mL。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仙人掌提取物制备过程为: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按照料液比1g:20
‑
26mL加入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在超声功率450W、温度60
‑
65℃、pH8.0的条件下,超声提取20
‑
25min,然后离心取上清液,于60℃下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获得仙人掌提取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其特征在于,离心条件为4000
‑
4500rpm,离心10
‑
15min。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混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仙人掌提取物制备:取新鲜的仙人掌捣碎,按照料液比1g:20
‑
26mL加入浓度为80%的乙醇,在超生功率450W,温度60
‑
65℃,pH8.0的条件下,超声提取20
‑
25min,然后于4000
‑
4500rpm,离心10
‑
15min,取上清液,于60℃下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获得仙人掌提取物;S2,蜡状芽孢杆菌菌悬液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先全,叶慧丽,魏会廷,肖万婷,罗江陶,邓清燕,郑建敏,蒲宗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