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333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包括由上至下分层叠加的马驮携行具、马褥棉垫和马褥汗垫;所述马驮携行具为矩形状结构,在马驮携行具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瞄准镜袋连接带和弹箱袋连接带;在马驮携行具的前后两侧的每侧均设有两个鞦带半圆环,在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鞦带半圆环上均连接有一根鞦带,在后侧的鞦带上连接有尾鞦;在马驮携行具的正面的左侧设有两个瞄准镜袋,正面的右侧设有两个弹箱袋,在相对应的瞄准镜袋与弹箱袋之间连接一根携行连接带。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且携行武器装备稳定、可靠,方便装备装卸,设置马褥棉垫和马褥汗垫,减轻牲畜携行负担,增加舒适性。舒适性。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
[0002]
技术介绍
:在行军过程中,常需要牲畜来辅助携行军用设备,现有牲畜携行普遍是在牲畜身上扣系固定带,牢固性差,且捆绑混乱。使用时,不易装卸设备,影响速度,且容易给牲畜造成携行负担,造成牲畜伤害。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本专利技术以马驮携行为承载,通过固定调节带与四道梁的连接、各携行袋等组合成一体后,满足山区马、骡等牲畜的携行。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包括由上至下分层叠加的马驮携行具、马褥棉垫和马褥汗垫;所述马驮携行具为矩形状结构,在马驮携行具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瞄准镜袋连接带和弹箱袋连接带;在马驮携行具的前后两侧的每侧均设有两个鞦带半圆环,在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鞦带半圆环上均连接有一根鞦带,在后侧的鞦带上连接有尾鞦;在马驮携行具的正面的左侧设有两个瞄准镜袋,正面的右侧设有两个弹箱袋,在相对应的瞄准镜袋与弹箱袋之间连接一根携行连接带。
[0005]进一步地,所述弹箱袋的袋口处和瞄准镜袋的袋口处均设有第一四道梁,马驮携行具左侧的瞄准镜袋连接带对应与瞄准镜袋上的第一四道梁相连;马驮携行具右侧的弹箱袋连接带对应与弹箱袋上的第一四道梁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携行连接带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压紧扣,携行连接带通过第一压紧扣与对应侧的瞄准镜袋或弹箱袋相连,在携行连接带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环。
[0007]进一步地,在一根携行连接带的下方设有前部挂袢,另一根携行连接带的下方设有后部挂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部挂袢上连接有光电瞄准镜携行袋,在光电瞄准镜携行袋的袋身上设有若干第一挂袢和第一插袢;在后部挂袢上连接有弹道解算仪携行袋,在弹道解算仪携行袋的袋身上设有若干第二挂袢和第三插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瞄准镜袋内塞有白光瞄准镜携行袋或者红外瞄准镜携行袋,在白光瞄准镜携行袋和红外瞄准镜携行袋上均设有若干第三挂袢和第三插袢。
[0010]进一步地,所述鞦带上设有鞦带半圆环和第二压紧扣,所述第二压紧扣与鞦带半圆环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尾鞦包括两侧连接带、中部压紧扣、中部连接带、两侧压紧扣和尾袢,所述两侧连接带与中部连接带相互垂直,且两者相互缝合,中部压紧扣和尾袢均连接在中部连接带上,两侧压紧扣连接在两侧连接带上,两侧压紧扣与后侧鞦带上的鞦带半圆环相连。
[0012]进一步地,在马驮携行具的后侧设有尾鞦半圆环,所述尾鞦半圆环与中部压紧扣相连。
[0013]进一步地,在马驮携行具的左右两侧的每侧端均设有若干肚带连接环,在肚带连接环上连接有肚带,肚带与肚带连接环之间通过插扣相连。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作战的需求,需要在各种地形环境下作战或训练背负携行武器、弹药及瞄具等装备,为了便于山地环境下的携行,将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弹药及瞄具由马、骡牲畜携行;通过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与马、骡牲畜的组合,满足山地环境下战士的作战需求。以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为承载平台,在山地环境下由马、骡牲畜完成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弹药及瞄具等装备的携行。本专利技术可以更便捷的将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武器、弹药及瞄具等装备,由马、骡牲畜完成携行;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携行武器装备稳定、可靠,方便装备装卸,设置马褥棉垫和马褥汗垫,减轻牲畜携行负担,增加舒适性。该产品主要用于我军山地作战,解决山地地形条件下战士不易携行或减轻战士携行负重,由马、骡牲畜完成在山地环境下携行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弹药及瞄具等武器装备。
[0015]附图说明:图1为马驮携行具的展开示意图。
[0016]图2为马褥汗垫的展开示意图。
[0017]图3为马褥棉垫的展开示意图。
[0018]图4为鞦带的示意图。
[0019]图5为尾鞦的示意图。
[0020]图6为肚带的示意图。
[0021]图7a和图7b为白光瞄准镜携行袋的示意图。
[0022]图8a和图8b为红外瞄准镜携行袋的示意图。
[0023]图9a和图9b为弹道解算仪携行袋的示意图。
[0024]图10a和图10b为光电瞄准镜携行袋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前后鞦带与马驮携行具组合状态图。
[0026]图12为尾鞦与马驮携行具组合状态图。
[0027]图13为肚带与马驮携行具组合状态图。
[0028]图14为弹道解算仪携行袋与马驮携行具组合状态图。
[0029]图15为光电瞄准镜携行袋与马驮携行具组合状态图。
[0030]图16为由马、骡牲畜携行的状态图。
[0031]图中:1

马驮携行具、2

第一四道梁、3

肚带连接环、4

弹箱袋连接带、5

弹箱袋、6

第一压紧扣、7

鞦带半圆环、8

携行连接带、9

第一连接环、10

前部挂袢、12

瞄准镜袋连接带、13

瞄准镜袋、18

后部挂袢、19

尾鞦半圆环、21

马褥汗垫、31

马褥棉垫;41

鞦带、42

鞦带半圆环、43

第二压紧扣;51

尾鞦、52

两侧连接带、53

中部压紧扣、54

中部连接带、55

两侧压紧扣、56

尾袢;61

肚带、62

插扣;71

白光瞄准镜携行袋;81

红外瞄镜携行袋;91

弹道解算仪携行袋、92

第二挂袢、93

第三插袢;101

光电瞄准镜携行袋、102

第一挂袢、103

第一插袢。
[00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至图16,本专利技术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包括由上至下分层叠加且均为矩形状结构的马驮携行具1、马褥棉垫31和马褥汗垫21。
[0034]在马驮携行具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瞄准镜袋连接带12和弹箱袋连接带4;在马驮携行具1的正面的左侧设有两个瞄准镜袋13,正面的右侧设有两个弹箱袋5,在相对应的瞄准镜袋13与弹箱袋5之间连接一根携行连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分层叠加的马驮携行具(1)、马褥棉垫(31)和马褥汗垫(21);所述马驮携行具(1)为矩形状结构,在马驮携行具(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瞄准镜袋连接带(12)和弹箱袋连接带(4);在马驮携行具(1)的前后两侧的每侧均设有两个鞦带半圆环(7),在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鞦带半圆环(7)上均连接有一根鞦带(41),在后侧的鞦带(41)上连接有尾鞦(51);在马驮携行具(1)的正面的左侧设有两个瞄准镜袋(13),正面的右侧设有两个弹箱袋(5),在相对应的瞄准镜袋(13)与弹箱袋(5)之间连接一根携行连接带(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箱袋(5)的袋口处和瞄准镜袋(13)的袋口处均设有第一四道梁(2),马驮携行具(1)左侧的瞄准镜袋连接带(12)对应与瞄准镜袋(13)上的第一四道梁(2)相连;马驮携行具(1)右侧的弹箱袋连接带(4)对应与弹箱袋(5)上的第一四道梁(2)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携行连接带(8)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压紧扣(6),携行连接带(8)通过第一压紧扣(6)与对应侧的瞄准镜袋(13)或弹箱袋(5)相连,在携行连接带(8)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环(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其特征在于:在一根携行连接带(8)的下方设有前部挂袢(10),另一根携行连接带(8)的下方设有后部挂袢(18)。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畜用山地型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携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挂袢(10)上连接有光电瞄准镜携行袋(101),在光电瞄准镜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风琴高海歌梅俊鑫李雅萍李玉花章红霞杜京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