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25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在7月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国。冀中南地区种植马铃薯主要为鲜食菜用,与其它蔬菜相比操作简单、效益较高、适宜机械化栽培,因此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缺乏早熟马铃薯品种和病害加重等问题日渐凸显,急需选育适宜当地的早熟抗病马铃薯新品种。
[0003]现今育成的马铃薯品种有96.6%是通过杂交育成,杂交育种技术是培育马铃薯新品种的最主要方式。目前冀中南地区马铃薯育种主要在春季开展工作,春季种植,一般5月中下旬为花期;6月初进入座果结实期,而该时期为高温天气;以冀中南地区中心地带的石家庄地区为例,近5年来6月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1.8℃,高温天气使座果率极低,即便座果也往往会因高温落果,授粉结实率极低,一般不足10%。这就造成杂交制种结实、成籽极低,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杂交育种的进程,成为制约本地区选育优良新品种的主要因素。
[0004]因此,研究出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是破解冀中南马铃薯育种瓶颈问题的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解决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杂交制种结实、成籽低的问题,为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制种技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0009](1.1)催芽:室温20

25℃的暗室内催芽,芽长2

3cm时,使用光强为1500

2000LX的LED灯进行见光处理,发大芽、壮芽;
[0010](1.2)配制基质:取田园土和蛭石混合均匀,拌入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尿素混合均匀待用;
[0011](1.3)种植环境准备:于通风且具有遮阳网和加湿器的大棚内置放种植基质;
[0012]步骤二:播种
[0013]7月15

20日将步骤一催好芽的种薯播种后浇透水,播种间距大行距100cm、小行距52cm、株距52cm;
[0014]步骤三:生长期管理
[0015](3.1)水分管理:从播种到果实收获前的10天,3

5天浇一次水,齐苗前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0

70%,齐苗后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70

80%,果实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0016](3.2)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保持在10℃

29℃;
[0017](3.3)施肥措施:齐苗后随水施入硫酸铵,发棵期和现蕾期叶面喷施钙镁硼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各一次;
[0018](3.4)植保措施:常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
[0019]步骤四:授粉
[0020](4.1)取粉:9月1日

10月1日开花期内上午8:00

10:00选取将开未开的花苞将花粉取出贮藏于4℃的条件下保存;
[0021](4.2)授粉前准备:授粉前一天,选取健壮花序,去掉花序中开放的花朵和花苞内的全部雄蕊,完成后套上网袋防止串粉,授粉前打开大棚加湿器调整相对湿度80%;
[0022](4.3)授粉:上午6:00

9:00和下午4:00

6:00,将花粉均匀的涂抹在柱头上,每个柱头涂抹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授粉后套网袋,挂标牌记录杂交组合;
[0023]步骤五:座果及收获
[0024]授粉40天后采收,待果实后熟变软后采收种子并充分干燥后装袋,标记记录杂交组合、种子数量、时间,存贮于

20℃条件下备用。
[0025]优选的,步骤一中种薯选用收获后3个月以上、重量100g以下的薯块。
[0026]优选的,步骤(1.2)中田园土和蛭石体积比4:1,拌入腐熟有机肥10kg/m3、三元复合肥600g/m3、尿素200g/m3。
[0027]优选的,步骤(1.2)中三元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7%。
[0028]优选的,步骤二中播种后覆基质厚度7cm。
[0029]优选的,步骤(3.3)中所述的硫酸铵施用量为3.6g/株,所述的钙镁硼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养分指标:CaO≥15%,MgO≥6%,NO3‑
N≥13%,Zn≥0.05%,B≥0.05%,不含Cl和S,用量为1.5g/100株,稀释1000倍液均匀喷施于叶面。
[0030]优选的,步骤(3.4)中使用32.5%苯醚甲环唑
·
嘧菌酯悬浮剂1mL/100株和80%代森锰锌1.2g/100株10天喷施1次交替使用防治早疫病和炭疽病;使用58%甲霜
·
锰锌1.4g/100株和72%霜脲
·
锰锌1.2g/100株10天喷施1次交替使用防治晚疫病;使用25%吡虫啉0.7g/100株叶面喷施和棚内挂黄板(黄板规格:25
×
30cm;悬挂方式:离地50cm和离地100cm均按照1张/m2悬挂黄板)进行蚜虫等虫害防治。
[003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利用冀中南地区核心地带石家庄地区8月气温较高适宜马铃薯茎叶生长,9月、10月气温凉爽适宜马铃薯杂交授粉、座果结实的气候特点,通过在7月15

20日采用小薯块催大芽,且整薯播种的方式,达到播种后快速出苗,苗齐、苗壮,利用8月份较高温度条件适宜马铃薯茎叶生长,9、10月份气温降低马铃薯进入花期,进行杂交制种;结合马铃薯生长期特定的水分、温度、肥料、植保等管理措施及花期特定的授粉手段,专利技术出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技术,解决了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杂交制种存在结实、成籽率低的问题,破解了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杂交育种瓶颈问题。采用本技术在冀中南地区秋季进行马铃薯杂交授粉结实率可达50%,较现有技术授粉结实率极低,一般不足10%,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冀中南地区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制种技术。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冀中南地区秋季马铃薯杂交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1)催芽:室温20

25℃的暗室内催芽,芽长2

3cm时,使用光强为1500

2000LX的LED灯进行见光处理,发大芽、壮芽;(1.2)配制基质:取田园土和蛭石混合均匀,拌入腐熟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尿素混合均匀待用;(1.3)种植环境准备:于通风且具有遮阳网和加湿器的大棚内置放种植基质;步骤二:播种7月15

20日将步骤一催好芽的种薯播种后浇透水,播种间距大行距100cm、小行距52cm、株距52cm;步骤三:生长期管理(3.1)水分管理:从播种到果实收获前的10天,3

5天浇一次水,齐苗前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0

70%,齐苗后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70

80%,果实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3.2)温度管理:棚内温度保持在10℃

29℃;(3.3)施肥措施:齐苗后随水施入硫酸铵,发棵期和现蕾期叶面喷施钙镁硼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各一次;(3.4)植保措施:常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步骤四:授粉(4.1)取粉:9月1日

10月1日开花期内上午8:00

10:00选取将开未开的花苞将花粉取出贮藏于4℃的条件下保存;(4.2)授粉前准备:授粉前一天,选取健壮花序,去掉花序中开放的花朵和花苞内的全部雄蕊,完成后套上网袋防止串粉,授粉前打开大棚加湿器调整相对湿度80%;(4.3)授粉:上午6:00

9:00和下午4:00

6:00,将花粉均匀的涂抹在柱头上,每个柱头涂抹两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丛超张淑青樊建英李东玉胡金雪封志明贾明飞郭永召苏振济李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