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网设备维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阻生装置、第二阻生装置以及线路固定装置,第一阻生装置包括相连的第一阻生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二阻生装置包括相连的第二阻生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于第一固定板,第二阻生板与第一阻生板拼合形成阻挡板;线路固定装置包括相连的固定套筒和翼板,翼板夹设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阻挡板环绕固定套筒。该配电线路防护装置有效减小藤蔓缠绕或鸟类停驻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危害。路造成的危害。路造成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网设备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鲜的植物是电的良导体,所以藤蔓植物攀附在电线上很可能起到导电的作用。城市中的配电线路较为密集,居民家中种植的藤蔓类植物的茎、叶与供电线路、配电线路或配电设施连接时,很容易发生短路,造成配电设备烧毁、人体触电等危险。城市中的爬升类藤蔓植物容易附着配电线路,尤其是攀升装有大量转角、耐张以及防风拉线的配电线路。当蔓藤顺着拉线爬升并越过配电线路绝缘体接触带电线路设备时,形成导电体,可造成线路短路故障及对地放电,危及人身安全。
[0003]同时,由于鸟类活动而引起的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次数也有明显上升,当鸟类在线路上进行筑巢、鸟啄等活动时,经常会引起输电设备损坏或造成线路跳闸和故障停运等现象。当鸟类在杆塔上筑巢时,较长的鸟巢材料减小了空气间隙,增大了空气间隙短接的可能性,导致架空输电线路跳闸故障。
[0004]在目前的配电网运行中,藤蔓植物沿拉线等设备爬升至配电线路上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春夏季节,蔓藤以每天25cm的速度疯狂生长,配网运行维护人员一般每月一次对架空线路蔓藤及鸟类活动情况进行定期巡视、维护及清理,但由于藤蔓植物生长速度极快,现有维护频率完全不足以及时清理攀升的藤蔓植物。藤蔓植物的爬升问题不仅仅大大增加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容易引发线路短路、接地等故障,造成线路跳闸,甚至导致人身触电事故,严重影响了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
[0005]因此,亟需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有效减小藤蔓缠绕或鸟类停驻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危害。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阻生装置、第二阻生装置以及线路固定装置,所述第一阻生装置包括相连的第一阻生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阻生装置包括相连的第二阻生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阻生板与所述第一阻生板拼合形成阻挡板;所述线路固定装置包括相连的固定套筒和翼板,所述翼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阻挡板环绕所述固定套筒。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安装固定栓,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固定孔,所述固定栓插装于所述固定孔中。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两个第一板部,两个所述第一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阻生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两个第二板部,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阻生板,两个所述第二板部一一对应地贴合于两个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线路固定装置夹设
于两个所述第一板部之间。
[0011]可选地,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插装相连形成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分别连接有翼子板,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相连的所述翼子板和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相连的所述翼子板相互贴合形成所述翼板。
[0012]可选地,所述线路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固定套筒内部,被配置为套设于多种线径的配电线路。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阻生板和所述第二阻生板均为半圆形,拼合形成的所述阻挡板为圆形板,所述固定套筒位于所述圆形板的圆心处。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阻生板和所述第二阻生板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5]可选地,所述配电线路防护装置还包括光学防护装置,所述光学防护装置包括反光结构,所述第一阻生板的两侧板面与所述第二阻生板的两侧板面均固连有所述反光结构。
[0016]可选地,所述光学防护装置还包括多个镜面结构,多个所述镜面结构固连于所述反光结构。
[0017]可选地,所述配电线路防护装置还包括多个尖刺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阻生板背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阻生板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均固连有多个所述尖刺防护装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包括相互拼合的第一阻生装置和第二阻生装置,两者通过套设于配电线路上的线路固定装置固定在线路上,能够阻碍藤蔓植物沿配电线路的攀升,有效减小藤蔓缠绕现象对配电线路造成的短路、起火等危害,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第一阻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第二阻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00、第一阻生装置;110、第一阻生板;120、第一固定板;121、固定栓;
[0026]200、第二阻生装置;210、第二阻生板;220、第二固定板;221、固定孔;
[0027]300、线路固定装置;310、固定套筒;320、翼板;330、弹性元件;
[0028]400、光学防护装置;410、反光结构;420、镜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3]实施例一
[0034]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正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生装置(100),所述第一阻生装置(100)包括相连的第一阻生板(110)和第一固定板(120),第二阻生装置(200),所述第二阻生装置(200)包括相连的第二阻生板(210)和第二固定板(220),所述第二固定板(220)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所述第二阻生板(210)与所述第一阻生板(110)拼合形成阻挡板;线路固定装置(300),所述线路固定装置(300)包括相连的固定套筒(310)和翼板(320),所述翼板(320)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20)之间,所述阻挡板环绕所述固定套筒(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上安装固定栓(121),所述第二固定板(220)上开设固定孔(221),所述固定栓(121)插装于所述固定孔(22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包括两个第一板部,两个所述第一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阻生板(110),所述第二固定板(220)包括两个第二板部,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阻生板(210),两个所述第二板部一一对应地贴合于两个所述第一板部,所述线路固定装置(300)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板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10)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插装相连形成筒状结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红,王文慧,黄小龙,胡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