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加密
,具体是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000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物联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数据,数据不断的被收集和分析,如此繁多的数据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是现有的数据安全存储系统,存在无法根据数据的重要等级合理对数据加密存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且在数据加密过程中,无法结合重要等级对数据进行多层加密处理,导致数据加密容易被破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包括指令输入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以及加密模块;
[0006]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按照用户输入的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对应物联网设备所采集到的物联网数据,并打包成数据包上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输入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以及加密模块;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按照用户输入的数据采集指令获取对应物联网设备所采集到的物联网数据,并打包成数据包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每个物联网设备均有唯一的设备标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重要等级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密存储,具体分析步骤为:获取当前数据包对应的采集设备,设定该采集设备的设备吸引值为PQ1;获取当前数据包对应的数据类型,设定该数据类型的类型吸引值为PQ2;利用公式CQ=PQ1
×
g1+PQ2
×
g2计算得到当前数据包的采集吸引值CQ,其中g1、g2为系数因子;采集预设时间内对应采集设备的外部IP访问记录,根据外部IP访问记录对该采集设备的恶意吸引值EW进行评估;利用公式ZW=CQ
×
g5+EW
×
g6计算得到当前数据包的重要等级值ZW,其中g5、g6为系数因子;若ZW大于等级阈值,则判定当前数据包需要加密存储,否则,不需要加密存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需要加密存储的数据包发送至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多层加密,生成信息加密识别码和第1层密钥;将信息加密识别码和第1层密钥打上时间戳融合形成加密密文并将加密密文存储至存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吸引值PQ1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获取预设时间内数据获取模块的数据采集记录,所述数据采集记录包括采集时刻、数据类型、数据大小和对应的采集设备;其中采集设备表示为数据包对应的物联网设备;统计对应采集设备的采集次数为设备频次P1,将对应采集设备每次采集的数据大小进行累加形成设备总量PZ1,截取对应采集设备上一次采集时刻距今的时间区间为设备缓冲区间,统计设备缓冲区间内数据获取模块的采集次数为设备缓冲次数PC1;利用公式PQ1=(P1
×
a1+PZ1
×
a2)/(PC1
×
a3+u)计算得到对应采集设备的设备吸引值PQ1,其中a1、a2、a3均为系数因子,u为补偿因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业务适配的动态数据加密策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型吸引值PQ2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获取预设时间内数据获取模块的数据采集记录;统计对应数据类型的采集次数为类型频次P2,将对应数据类型每次采集的数据大小进行累加形成类型总量PZ2,截取对应数据类型上一次采集时刻距今的时间区间为类型缓冲区间,统计类型缓冲区间内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锟铻量子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