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3191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对导入Moldflow软件的注塑件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及修复,调用浇口位置模块对浇口数目设置为1、2、4进行分析,根据流动阻力指示器结果、产品结构和使用要求,对分析结果中的浇口位置进行进胶设计合理性判断,观察可视化的充填过程,结合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目标制定不同的浇注系统方案,调用填充模块进行分析,对不同浇注系统方案中熔体的填充时间、速度/压力切换时的压力、流动前沿温度、剪切速率(体积)、壁上剪切应力、锁模力(XY图)、填充末端压力、熔接线等进行比较,得出优化后的浇注系统方案,为注塑件浇注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手段。验手段。验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成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具体地说是一种注塑成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塑料成型生产中,塑件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及提升塑件质量,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模流分析技术对塑件制品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以及注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模具注塑过程,得出塑料熔体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从而完善模具设计方案,减少试模次数,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0003]现有一注塑件,如图2所示,包括内层和外壳,平均壁厚为3mm,壳体上方为一平面,平面上围绕中心轴均匀分布有4个通孔,平面中心设置有一圆柱凸台,内层内腔固定设置有竖直连接的柱体,从凸台上端面到柱体下端面内部贯穿有通孔,围绕柱管设置有十字加强筋;塑件外观质量要求不能有明显熔接线、喷流痕、缩痕和毛边等缺陷;塑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变形要保证装配。
[0004]注塑模具设计中浇注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环,塑料熔体在高压下贯穿浇注系统快速进入模具型腔,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浇注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1)为塑件建立3D模型,输出为.igs格式,经CAD Doctor预处理,修复片体模型缺陷后导入Moldflow中,进行双层面网格划分,优化网格质量并保存为方案0,设置材料选项;(2)制定比对目标,分析时采用N点进胶形式,包括:1点、2点、4点;比对方案设定为3种,重复3个方案0命名为方案1、方案2和方案3;(3)打开方案1,调用浇口位置模块,不设定任何浇口进行分析,将分析出的最佳浇口位置节点设定为A1,将流动阻力指示器结果放入报告文档,分析结果显示模式为可视化状态并判断流动路径对注塑件的熔接痕、气穴、缩痕、强度等的影响;将方案1另存为方案11,重复2个方案1为方案12和方案13,结合塑件结构特征,方案12和方案13中分别选取塑件上2个特征位置点(A2、A3),确定为单浇口进胶位置,对方案11、方案12和方案13中单浇口方案进行模具设计合理性判断;(4)打开方案2,调用浇口位置模块,设定浇口数目为2进行分析,将分析出的最佳浇口位置2个节点设定为B11和B12,将流动阻力指示器结果放入报告文档,分析结果显示模式为可视化状态并判断流动路径对注塑件的熔接痕、气穴、缩痕、强度等的影响;将方案2另存为方案21,重复方案2为方案22,根据塑件结构特征和模具结构可行性,另选取塑件上特征位置的2个节点(B21和B22)确定为双浇口进胶位置,对2组双浇口方案进行模具设计合理性判断;(5)打开方案3,调用浇口位置模块,设定浇口数目为4进行分析,将分析出的最佳浇口位置4个节点设定为C11、C12、C13、C14,将流动阻力指示器结果放入报告文档,分析结果显示模式为可视化状态并判断流动路径对注塑件的熔接痕、气穴、缩痕、强度等的影响;将方案3另存为方案31,重复方案3为方案32,根据塑件结构特征和模具结构另选取塑件上特征位置的4个节点(C21、C22、C23、C24)确定为4浇口进胶位置,对2组4浇口方案进行模具设计合理性判断;(6)考虑产品的外观和装配,结合浇口设计经验和模具结构设计要求,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燕芳陈艳山李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