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和细胞分裂抑制装置。该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包括:衬底、导电结构和热交换管。其中,衬底用于至少部分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导电结构与衬底的一侧连接,用于与对应的另一个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导电结构耦合、向目标生物组织输出目标电场。热交换管至少部分与导电结构热传导连接,用于与热循环组件连接、引导换热媒介流通且实现换热媒介与导电结构之间的热交换。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在电极贴片中增设热交换管,热交换管中通入换热媒介,换热媒介可通过与导电结构之间的热交换,对电极贴片作用于人体皮肤组织表面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提高病患的舒适感并降低安全隐患。病患的舒适感并降低安全隐患。病患的舒适感并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和细胞分裂抑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和细胞分裂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1980年起,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电场就被普遍应用于杀死微生物、细胞融合、基因转化和肿瘤治疗等科学技术。经研究发现,低电场强度(1~2伏特每厘米)和中低频(100~300千赫兹)的交流电场能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这一作用机制被称为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作用机制。肿瘤电场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治疗等有许多优势。
[0003]肿瘤电场治疗的作用机理是利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过程比正常细胞更加频繁的生理特性,向肿瘤细胞施加电场,作用于肿瘤增殖细胞的微管蛋白,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使其凋亡。或在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施加不均匀的外部电场,使由有极分子组成的微管发生转向极化并沿着场强较强的方向移动,导致微管不能集聚成纺锤丝,造成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中止;或在肿瘤细胞分裂末期施加特定方向的电场,造成肿瘤细胞狭小的卵裂沟处的电场力线和细胞质的密度最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卵裂沟发生破裂而无法正常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0004]目前基于肿瘤电场治疗技术的肿瘤治疗仪主要是借助于一对相互配合的电极贴片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施加电场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其凋亡。电极贴片中在作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传递到皮肤表面会降低病患的舒适度,影响病患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导致病患出现大量出汗、焦躁不安、中暑等生理现象。热量过高时甚至会对皮肤造成烫伤、灼伤等伤害,对病患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和细胞分裂抑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极贴片无法主动调节温度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包括:
[0007]衬底,用于至少部分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
[0008]导电结构,与衬底的一侧连接,用于与对应的另一个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导电结构耦合、向目标生物组织输出目标电场。
[0009]热交换管,至少部分与导电结构热传导连接,用于与热循环组件连接、引导换热媒介流通且实现换热媒介与导电结构之间的热交换。
[0010]可选地,热交换管与导电结构远离衬底的一侧连接。
[0011]可选地,导电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电极结构。
[0012]热交换管与柔性电路板连接,并环绕至少部分电极结构。
[0013]可选地,热交换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热交换部和第二端部。
[0014]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用于连接热循环组件。
[0015]热交换部与柔性电路板连接,且热交换部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柔性电路板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内。
[0016]可选地,热交换管包括至少两条热交换支管,至少一条热交换支管环绕部分电极结构。
[0017]可选地,主动调温电极贴片还包括:热敏元件。
[0018]热敏元件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用于检测目标生物组织的表面温度。
[0019]可选地,主动调温电极贴片还包括:介电结构。
[0020]介电结构与电极结构远离衬底的一侧连接。
[0021]电极结构和热交换管均与柔性电路板远离衬底的一侧连接。
[0022]可选地,热交换管与衬底远离导电结构的一侧连接。
[0023]热交换管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导电结构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24]可选地,热交换管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在导电结构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范围内迂回布置。
[0025]可选地,热交换管包括至少两条热交换支管,至少一条热交换支管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导电结构在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26]可选地,导电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电极结构。电极结构与柔性电路板远离衬底的一侧连接。
[0027]主动调温电极贴片还包括:热敏元件和介电结构。热敏元件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用于检测目标生物组织的表面温度。介电结构与电极结构远离衬底的一侧连接。
[0028]可选地,衬底为医用胶布。
[0029]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胞分裂抑制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如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和热循环组件。
[0030]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热交换管与热循环组件连接。
[0031]可选地,热循环组件包括:
[0032]容器,与热交换管连接,用于存储换热媒介。
[0033]动力泵,设置于热交换管中,用于驱动换热媒介在热交换管中流动。
[0034]可选地,细胞分裂抑制装置还包括:主机。
[0035]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导电结构和动力泵分别与主机电连接。
[00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37]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没有设置调温结构的电极贴片而言,本申请提供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增加主动调节温度的热交换管结构,将热交换管与导电结构热传导连接,有利于实现热交换管中循环流动的换热媒介与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导电结构之间的热交换。可以实现,在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向病患施加电场时,能够调节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作用于皮肤表面的温度,以使主动调温电极贴片贴敷区域处于一个适温状态,提高病患的舒适度并降低安全隐患。具体的,热交换管中的换热媒介可以吸收电极贴片产生的热量以避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长期处于高温发热状态,降低了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导电结构产生的热量对电极贴片中其他内部结构的损伤的风险,进而延长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使用寿命。
[0038]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9]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结构平铺示意图;
[004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结构平铺示意图;
[004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结构平铺示意图;
[0043]图4为图3中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衬底远离热交换管的一面的结构平铺示意图;
[0044]图5为图4中主动调温电极贴片的结构侧视图;
[004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胞分裂抑制装置的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0046]图中:
[0047]1‑
导电结构;11
‑
柔性电路板;12
‑
电极结构;
[004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用于至少部分贴敷于目标生物组织表面;导电结构,与所述衬底的一侧连接,用于与对应的另一个主动调温电极贴片中的导电结构耦合、向目标生物组织输出目标电场;热交换管,至少部分与所述导电结构热传导连接,用于与热循环组件连接、引导换热媒介流通且实现所述换热媒介与所述导电结构之间的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导电结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电极结构;所述热交换管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并环绕至少部分所述电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热交换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用于连接热循环组件;所述热交换部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且所述热交换部在所述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在所述衬底平铺状态下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包括至少两条热交换支管,至少一条所述热交换支管环绕部分所述电极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
‑
5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调温电极贴片还包括: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用于检测目标生物组织的表面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3
‑
5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贴片还包括:介电结构;所述介电结构与所述电极结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极结构和所述热交换管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调温电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衷兴华,汪龙,陈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佑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