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性粉末、厚膜银铝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H01B1,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粉末、厚膜银铝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发电作为清洁环保、安全可靠、资源丰富、应用领域宽的新型发电技术,是未来世界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利用技术之一,目前随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近十年的发展,其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已从17%提高到23%。而其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光伏银浆技术进展。但受限于P型背面钝化局域接触电池(PERC电池)技术瓶颈问题,N型电池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
[0003]N型TOPCon晶硅太阳电池具有制备流程相对简单、转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及无光衰等特点,为了得到高性能的N型晶硅太阳电池,目前往往在高导电银粉上添加含铝的金属粉末,利用铝粉提高欧姆接触,但是高活性铝粉在高温烧结下会从表面氧化铝壳中溅射出,迅速溶解掉硅沉底的p+掺杂层,形成明显的铝钉扎作用,导致较高的金属诱导,导致光生载流子复合速度过快,电池开路电压及填充因子发生明显下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下降明显,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0004]目前常用的方式是添加其他金属来减少铝对体系硅基板中形成的pn结的破坏,如日本纳美仕公司公开的CN 108701504 A专利中通过添加Al与Zn、Cu、Ni、Au、Zn或Sn的合金粉末等,但是新金属元素的加入也对银层电阻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实现有效降低铝钉扎作用并降低金属诱导复合速度,无法保证在TOPCon晶硅太阳电池中具有较低的接触电阻率和合适的开压。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厚膜银铝浆用导电性粉末,所述导电性粉末的制备原料包括:
[0006](A)银粉;所述银粉占厚膜银铝浆的83.0~91.0wt%,可列举的有,83wt%、84wt%、85wt%、86wt%、87wt%、88wt%、89wt%、90wt%、91wt%,优选为84.0~90.0wt%;
[0007]所述银粉的D50粒径为0.5~5.0μm,可列举的有,0.5μm、1μm、2μm、3μm、4μm、5μm,优选为0.8~3.0μm,更优选为1.0~2.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D50粒径可通过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得到。
[0008]所述银粉的比表面积为0.3~5.0m2/g,可列举的有,0.3m2/g、0.4m2/g、0.5m2/g、1m2/g、2m2/g、3m2/g、4m2/g、5m2/g,优选为0.3~3.0m2/g,本专利技术所述比表面积通过BET比表面积测试法测试得到;
[0009]所述银粉的振实密度为0.5~7.0g/cm3,可列举的有,0.5g/cm3、1g/cm3、2g/cm3、3g/cm3、4g/cm3、5g/cm3、6g/cm3、7g/cm3,优选为3.0~6.5g/cm3,更优选为4.0~6.0g/cm3。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银粉的形状为球形或类球形,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银粉可为纯银粉,也
可包括有机包覆剂,如有机酸、有机胺等包覆,只须满足有机包覆剂占银粉的重量百分数小于2wt%即可,如0.1~2wt%,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有机包覆剂为本领域熟知有机包覆剂,可列举的有,月桂酸、蓖麻油脂肪酸、油酸、十六酸、三乙醇胺、十六烷胺。
[0011](B)银铝粉;所述银铝粉占厚膜银铝浆的0.1~10.0wt%,可列举的有,0.1wt%、0.5wt%、1wt%、2wt%、3wt%、4wt%、5wt%、6wt%、7wt%、8wt%、9wt%、10wt%。
[0012]所述银铝粉满足以下条件:
[0013](1)所述银铝粉为银包铝粉和/或银铝合金粉;本专利技术所述银铝粉可通过银包铝或者银铝合金的形式添加,可通过本领域熟知的方法进行制备,所述银包铝粉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镀、电镀、真空蒸镀工艺中的一种,所述银铝合金粉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氮气雾化法、电爆炸法、真空溅射法工艺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银铝粉可包括有机包覆剂,也可不包括有机包覆剂,其中有机包覆剂占银铝粉的重量百分数小于2wt%。
[0014](2)所述银铝粉的D50粒径为0.5~5.0μm,可列举的有,0.5μm、1μm、2μm、3μm、4μm、5μm,优选为0.8~3.0μm;
[0015](3)所述银铝粉中铝占银铝粉的40~90wt%,可列举的有,40wt%、50wt%、60wt%、70wt%、80wt%、90wt%。
[0016]当导电性粉末用于正面电极时,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铝可形成银铝相结构,促进与p+掺杂层接触,形成低欧姆接触点,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添加一定粒径的银包铝或铝合金,促进在银粉中分散的同时,在印刷、烧结过程中,当采用较高铝含量的银铝粉时,可促进银铝相的生成和欧姆接触点的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且通过控制银铝粉的粒径和铝含量,还可减少烧结过程中铝粉的溅出以及对p+掺杂层的侵蚀,降低铝钉扎作用,得到高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的电池。
[0017]所述银铝粉还满足以下条件:
[0018](4)所述银铝粉的比表面积为0.4~5.0m2/g,可列举的有,0.4m2/g、0.5m2/g、1m2/g、2m2/g、3m2/g、4m2/g、5m2/g,优选为0.4~3.0m2/g,优选为0.4~1m2/g;
[0019](5)所述银铝粉的振实密度为0.5~5.0g/cm3,可列举的有,0.5g/cm3、1g/cm3、2g/cm3、3g/cm3、4g/cm3、5g/cm3、6g/cm3、7g/cm3,优选为1.0~5.0g/cm3,更优选为2.0~5.0g/cm3。
[0020]此外,为了增加银粉和银铝粉的接触面积,促进烧结过程中银铝相的形成,专利技术人发现,还需控制银铝粉的表面性能,而专利技术人也发现,当银铝粉的比表面积过大时,虽然有利于银粉和银铝粉的接触,但也造成烧结过程中银铝相难以均匀分散形成高密度接触点的同时,还可能造成部分侵蚀,溶解p+掺杂层的问题,使得金属诱导增加,光生载流子复合速度过快,影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的提高。
[0021]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厚膜银铝浆,所述的银铝浆的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所述的导电性粉末、1.0~6.0wt%玻璃粉、3.0~14.0wt%有机载体。
[0022]玻璃粉作为银浆烧结过程中无极粘结剂,有利于促进导电性粉末和基底的附着力,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玻璃粉的成分包括PbO、Al2O3、B2O3、Bi2O3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玻璃粉可为PbO、Al2O3、B2O3、Bi2O3的二元、三元、四元玻璃粉,也可包括其他原料,如TeO2、WO3、Sb2O3、V2O5、ZnO、BaO、CaO、AgO、Tl2O3、SiO2等,不做具体限定,玻璃粉一般可通过制备原料等经过800~1300℃高温熔炼、淬火、球磨工艺得到,不做具体限定。
[0023]作为玻璃粉的一种实例,可列举的有,所述玻璃粉,按重量百分比,由下述成分组成:30~90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膜银铝浆用导电性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粉末的制备原料包括:(A)银粉;所述银粉占厚膜银铝浆的83.0~91.0wt%;(B)银铝粉;所述银铝粉占厚膜银铝浆的0.1~10.0wt%;所述银粉的D50粒径为0.5~5.0μm;所述银铝粉满足以下条件:(1)所述银铝粉为银包铝粉和/或银铝合金粉;(2)所述银铝粉的D50粒径为0.5~5.0μm;(3)所述银铝粉中铝占银铝粉的40~9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膜银铝浆用导电性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银铝粉还满足以下条件:(4)所述银铝粉的比表面积为0.4~5.0m2/g;(5)所述银铝粉的振实密度为0.5~5.0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厚膜银铝浆用导电性粉末,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粉的比表面积为0.3~5.0m2/g,所述银粉的振实密度为0.5~7.0g/cm3。4.一种厚膜银铝浆,其特征在于,所述银铝浆的制备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性粉末、1.0~6.0wt%玻璃粉、3.0~14.0wt%有机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厚膜银铝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粉的成分包括PbO、Al2O3、B2O3、Bi2O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玻璃粉的成分还包括TeO2、WO3、Sb2O3、V2O5、ZnO、BaO、CaO、AgO、Tl2O3、SiO2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敬,黄耀浩,李宇,杨至灏,黄良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瑞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