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水体生态功能,许多河流与湖泊甚至出现季节性或终年性黑臭现象。现有的自然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底泥疏浚、引水调水、曝气复氧、化学混凝、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以上方法均为典型的原位治理方式。这种治理方式往往是在有限的水体容量里不断填充“新的物质”以取代原先的污染物,即便短时期取得明显的水治理成效,但水环境系统迟早会由于承受不住这些“新的物质”而崩溃。传统的原位治理技术是一种“指哪打哪”的治理方式,所投加化学药剂或微生物菌剂仅仅在其投加范围内起效,且存在着投资大,使用效果差,作用范围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通过电子的运动和/或水体流动离开装备形成更广的区域范围,以实现异位治理。
[0004]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1)将纳米锗材料装备原位浸没悬浮固定于待治理水体中,悬浮固定可降低装备能耗同时提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锗材料装备原位浸没悬浮固定于待治理水体中;(2)开启电源,调整电功率参数在0~75W且不为0的范围内;所述纳米锗材料装备包括直流电电源、纳米锗材料和控制器,直流电电源与纳米锗材料、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纳米锗材料装备通过浮力块和固定锚悬浮固定于待治理水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纳米锗材料装备通过安装在竖直插入河床的固定杆悬浮固定于待治理水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生物协同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电功率参数为20~40W。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碳材料的光催化氧化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水处理工艺作用模式是异位的,通过电子运动和/或水体流动,作用于覆盖装备在内的广阔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碳材料的光催化氧化作用的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作用范围为覆盖装备在内的方圆1~3km,作用范围大小受待治理水体流速影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纳米锗材料的光电
‑
磁
‑
技术研发人员:金秋,谢梅香,章二子,于添淼,雷少华,尤俊坚,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