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基材料是利用可再生天然资源,比如以动物、植物、微生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在宏观上组织新形式的材料,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原料可再生等优势,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发展生物基材料对于降低碳排放、减少材料产业对于石油的消耗,缓解石化资源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0003]聚酰胺材料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高性能聚酰胺材料通常作为“以塑代钢”材料的首选,生物基聚酰胺兼顾了聚酰胺材料的高性能和生物基材料环保的优势,应用前景更为广泛。在当今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成为生物基高温聚酰胺材料新的应用领域。
[0004]中国专利CN 112029090 A公布了一种耐高温低吸水的聚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基阻燃高温聚酰胺树脂,由以下按摩尔分数计的原料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5
‑
戊二胺通过生物质转化制备的;所述的2,2'
‑
联苯二羧酸CAS号:482
‑
05
‑
3,分子结构式如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型阻燃剂是反应型DOPO哌嗪衍生物磷系助燃剂,N、P含量高,结构式如下:
其中,R1为支链或者支化的C5~C20的次烷基,R2位C5~C20的次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型协效阻燃剂带有端氨基的硅油类物质,分子结构式中的Si和N元素可以起到良好的阻燃效果,结构如下:其中X代表:10
‑
270,y代表:5
‑
5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磷酸或其衍生物;所述的封端剂是:冰醋酸、戊酸、己酸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生物基阻燃高温聚酰胺树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酰胺盐,将1,5
‑
戊二胺、对苯二甲酸、2,2'
‑
联苯二羧酸、催化剂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控制戊二胺和二元酸的比例将溶液的pH值控制在6.5
‑
7.5,在60
‑
80℃、50
‑
450rpm搅拌下反应50
‑
15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聚酰胺盐;2)制备阻燃剂盐,将反应型阻燃剂、戊二胺、反应型协效阻燃剂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控制戊二胺和反应型阻燃剂的比例将溶液的pH值控制在6.5
‑
7.5,在60
‑
80℃、50
‑
450rpm搅拌下反应50
‑
15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阻燃剂盐;3)将聚酰胺盐、阻燃剂盐、尼龙1315盐、封端剂、溶剂加入到聚合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其中聚酰胺盐、阻燃剂盐、尼龙1315盐、封端剂按照质量份数(100
‑
220):(10
‑
20):(20
‑
30):(0.1
‑
1)的比例,反复3次抽真空充氮气,排除反应釜内的空气,在50
‑
450rpm的搅拌速率下
升温至200
‑
230℃,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2
‑
2.5MPA,恒温恒压反应60
‑
150min,然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在30
‑
50℃/h的升温速度升至320
‑
330℃,边升温边降压进行液相增黏,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经过出料、切粒、干燥得到生物基阻燃高温聚酰胺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是蒸馏水、醇类溶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阻燃高温聚酰胺树脂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合成,分子链中磷元素的含量0.2~1wt%,分子链之间含有3~8wt%的添加型磷系阻燃剂和协效阻燃剂,氧指数≥30%,树脂中生物基单体含量30~40%(重量比),熔点为275
‑
320℃,相对粘度1.8
‑
2.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体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交联结构长玻纤增强多元共聚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体为玻璃纤维:碱含量<0.8%,粗纱线密度2000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生,杜国毅,陈剑锐,张杨,王溢,闫廷龙,颜瑞祥,王增效,王飞飞,王勇,周炳,张锴,陈永东,蔡莹,蔡青,周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普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普利特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