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90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2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包括:获取人员的身份信息;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人员是否为施工人员;如果是,则在所述人员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获取的所述使用信息得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以及,判断所述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一警示信息。本申请具有便于对佩戴的安全帽超过一定天数的施工人员进行提醒,提高施工安全度的效果。施工安全度的效果。施工安全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监管方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帽是指对人头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由于建筑工地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场所,因此安全帽在施工场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施工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所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
[0003]在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工对进出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观察发现没带安全帽的工人及时发出告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影响着安全帽的安全性能,人工观察施工人员有无佩戴安全帽,无法知晓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保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对佩戴的安全帽超过一定天数的施工人员进行提醒,提高施工安全度;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包括:。
[0008]获取人员的身份信息;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人员是否为施工人员;如果是,则在所述人员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获取的所述使用信息得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以及,判断所述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一警示信息。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人员的身份信息后,先判断是否为施工人员;如果是施工人员,则获取该施工人员所佩戴的头盔的使用时长;当施工人员的安全帽的使用时长超过第一安全时长时,服务器发出第一警示信息,提醒该施工人员更换安全帽,进而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0010]可选的,在获取所述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之后,还包括:依据获取的所述使用信息判断安全帽是否与所述身份信息相匹配;如果否,则发出第二警示信息。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安全帽使用的混乱性,更加便于管理安全帽的使用,提高安全帽的使用安全性。
[0012]可选的,所述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包含安全帽的生产日期,所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为当前日期与生产日期所相差的天数。
[0013]可选的,在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定所述人员为施工人员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接收到临时使用请求;如果接收到,在为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分配临时安全帽后,获取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
依据获取的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得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二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三警示信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判定为施工人员之后,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可以申请使用临时安全帽可以由安保人员从预先存放的若干个临时安全帽中选择一个临时安全帽,读取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获取的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得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此后将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与第二安全时长进行比较,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二安全时长;当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二安全时长,发出第三警示信息;减少使用时长超过第二安全时长的临时安全帽被使用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施工场所的安全性。
[0015]可选的,所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还包括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次数;在所述的获取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之后,还包括: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如果是,则发出第四警示信息;如果否,则发出表征能够使用所述临时安全帽的临时使用信息,并对使用次数进行加一处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临时安全帽的次数进行限定,便于加强安全帽的管理,同时更加卫生。
[0017]可选的,在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定所述人员为施工人员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接收到临时使用请求;如果接收到,则对预设的存放数据库中的临时安全帽进行评分;以及,将评分最高的临时安全帽的信息发出。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临时安全帽进行评分,得到使用时长及使用次数在预设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临时安全帽,此后服务器将评分最高的临时安全帽的信息发出,便于安保人员查找到评分最高的临时头盔。
[0019]可选的,所述的对预设的存放数据库中的临时安全帽进行评分包括:筛除使用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和/或使用时长超过预设天数的安全帽;通过N=0.3*n+0.7*T的计算得到安全帽的新旧得分;N为新旧得分;n为使用次数,T为使用时长;以及,依据所述新旧得分得到安全帽的评分。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临时安全帽进行评分,得到使用时长及使用次数在预设评价标准中得分最高的临时安全帽,此后服务器将评分最高的临时安全帽的信息发出,便于安保人员查找到评分最高的临时头盔。
[0021]可选的,在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定所述人员为施工人员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接收到重新分配请求;如果是,从预设的数据库中选取一个未使用过的安全帽并将未使用过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发出;以及,在为人员分配所述未使用过的安全帽后,将所述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与所述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0022]可选的,在判定不是施工人员之后,还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准入指令;如果是,则在为判定为非施工人员的人员分配临时安
全帽后,获取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采集的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得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三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五警示信息。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25]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2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30、电子设备;301、处理器;302、总线;303、存储器;304、收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3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作为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获取人员的身份信息。
[0030]具体的,可以通过人脸采集、指纹采集及虹膜采集等身份采集设备采集人员的身份信息,身份采集设备可以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人员的身份信息;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人员是否为施工人员;如果是,则在所述人员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获取的所述使用信息得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以及,判断所述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一警示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人员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之后,还包括:依据获取的所述使用信息判断安全帽是否与所述身份信息相匹配;如果否,则发出第二警示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包含安全帽的生产日期,所述安全帽的使用时长为当前日期与生产日期所相差的天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定所述人员为施工人员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接收到临时使用请求;如果接收到,在为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分配临时安全帽后,获取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依据获取的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得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时长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二安全时长;如果是,则发出第三警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还包括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次数;在所述的获取临时安全帽的使用信息之后,还包括:判断临时安全帽的使用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如果是,则发出第四警示信息;如果否,则发出表征能够使用所述临时安全帽的临时使用信息,并对使用次数进行加一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获取的身份信息判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燕王鹏程匡小明常金平刘利吕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