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286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两条并列的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澄清池、生化池、污泥调配池连通、一沉池、二沉池、三沉池连通,三沉池。第一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一管道混合器,第二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和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入口之间或者第一输送泵的入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上设置有支路控制阀;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不但能够在输送管口径变小时增压输送,而且三沉池利用虹吸的原理排泥,极大的减少了出泥过程中对污泥的扰动,保证了三沉池的污泥沉淀质量和出水达标。出水达标。出水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向后经过污水收集池、澄清池、生化池、一沉池和二沉池后进入到三沉池,污水先后经过了一沉、二沉的沉淀后,在三沉池中会再次进行沉淀,此时沉淀的污泥并不像一沉和二沉粘稠,而目前的三沉池主要包括池体,池体上转动安装有一个旋转架,旋转架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刮泥板,刮泥板在旋转的过程中将三沉池的池底的污泥刮至污泥出口,然后经过污泥出口排出。然刮泥板在旋转刮泥的过程中会对池底的污泥产生扰动,同时,由于刮泥板不能与池底完全接触,导致池底总是会堆一层污泥,尤其是三沉池的池底污泥是比较稀的,因此,扰动更加厉害,这样就影响了三沉池的沉淀质量,可能导致三沉池排出的水COD超标。
[0003]另外,污水从污水收集池进入到澄清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添加絮凝剂,这样污水中的颗粒物就会絮凝成污泥,而在输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污泥粘附在输送管中,长时间容易导致输送管的输送口径变小,从而影响出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在输送时进行加压输送,从而减少污泥附着,保证出水量。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方法,该污水处理方法不但能够在输送管口径变小时增压输送,而且三沉池利用虹吸的原理排泥,极大的减少了出泥过程中对污泥的扰动,保证了三沉池的污泥沉淀质量和出水达标。
[0006]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两条并列的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和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位于第一输送泵的上游设置有第一上游控制阀,位于第一管道混合器的下游设置有第一下游控制阀;所述第二加药管路上位于第二输送泵的上游设置有第二上游控制阀,位于第二管道混合器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下游控制阀;所述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的下游段汇集连接到总输送管道上,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入口之间或者第一输送泵的入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上设置有支路控制阀;
[0007]所述总输送管道连接澄清池,所述澄清池的上清液通过管道与生化池连通,所述澄清池的底部通过粗排泥管道与污泥调配池连通,所述生化池通过管道与一沉池连通,一沉池的出水口与二沉池连通,二沉池的出水口与三沉池连通,三沉池的上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一沉池、二沉池、三沉池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一排泥管道、第二排泥管道和第三排泥管道与污泥调配池连通,所述污泥调配池与板式压滤机连通,所述板式压滤机的压滤出口与污
水收集池连通。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包括加药管道、外固定环、中心轴一、中心轴二、固定架、进药管口和混合叶片;
[0009]所述加药管道一侧设置有进水端,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端,且所述加药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所述第一混合段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段;
[0010]且所述第一混合段连通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二混合段连通所述出水端;
[0011]两个所述外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上,所述外固定环上设置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且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外固定环的中心点上;
[0012]多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多个通水孔,多个所述通水孔均匀的排列在所述外固定环上;
[0013]所述混合叶片包括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
[0014]所述中心轴一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合段中内,所述中心轴二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混合段内;
[0015]所述中心轴一的外表面上均匀的排列有所述左旋叶片,所述中心轴二的外表面上均匀的排列有所述右旋叶片。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内;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连接座,且所述固定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紊流网,该紊流网可以将旋流的污水再次破坏其流动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三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PAC添加池、PAM添加池和污泥池,所述PAC添加池和PAM添加池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污泥池连接有第三排泥管道,所述第三排泥管道上设置有出泥泵,所述池体的中部设置有同心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 PAM添加池通过进水管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区域连通,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内筒体内腔和污泥池内腔连通的联通管,所述内筒体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由旋转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臂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虹吸槽,所述虹吸槽的四周围城容纳污泥的容腔,所述虹吸槽的底部安装有若干跟竖直设置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底部伸入到池体底部的污泥区域,所述虹吸槽的槽底低于池体的液面,所述内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污泥筒,所述污泥筒的底部与内筒体的内腔之间连通,所述虹吸槽和污泥筒之间设置有虹吸连接管,所述虹吸连接管的一端与虹吸槽的容腔底部连通,所述虹吸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污泥筒的下端,污泥沉淀到一定程度后,启动出泥泵,出泥泵将污泥池中的污泥排出,此时污泥池的污泥面下降,内筒体内的污泥被虹吸到污泥池中继续被排出,内筒体内的污泥面持续下降,污泥筒内的污泥持续流入内筒体补充;污泥筒内的污泥面持续下降;虹吸槽的污泥被虹吸到污泥筒内,虹吸槽内的污泥面持续下降,虹吸管将池底的污泥虹吸到污泥槽内持续补充,完成连续出泥,该三沉池采用虹吸的方式进行连续排泥,减少了对三沉池上清液的扰动,使三沉池的排水达标。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污泥筒与所述内筒体同心设置,所述污泥筒的上端转动安装有用于固定虹吸连接管的旋转连接结构。该旋转连接结构可以在旋转臂旋转的过程中使虹吸连接管也随其旋转,确保虹吸连接管的相对位置不变。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旋转连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污泥筒上的平面轴承或者旋
转架,所述平面轴承或旋转架上固定有用于固定虹吸连接管的管夹。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旋转臂为双臂结构,所述旋转臂的中部转动安装于内筒体上,两端滚动支撑于所述池体的外沿,旋转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虹吸槽,所述旋转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内筒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臂之间通过齿轮或链条传动,处于内筒体两侧的虹吸管相互错位设置,这样旋转臂在旋转的过程中两侧的虹吸管是错位的,从而更好的覆盖三沉池的池底污泥,使其排泥更彻底。
[002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由于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两条并列的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和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位于第一输送泵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两条并列的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泵和第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二加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泵和第二管道混合器,所述第一加药管路上位于第一输送泵的上游设置有第一上游控制阀,位于第一管道混合器的下游设置有第一下游控制阀;所述第二加药管路上位于第二输送泵的上游设置有第二上游控制阀,位于第二管道混合器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下游控制阀;所述第一加药管路和第二加药管路的下游段汇集连接到总输送管道上,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入口之间或者第一输送泵的入口和第二输送泵的出口之间设置有串联支路,该串联支路上设置有支路控制阀;所述总输送管道连接澄清池,所述澄清池的上清液通过管道与生化池连通,所述澄清池的底部通过粗排泥管道与污泥调配池连通,所述生化池通过管道与一沉池连通,一沉池的出水口与二沉池连通,二沉池的出水口与三沉池连通,三沉池的上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一沉池、二沉池、三沉池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一排泥管道、第二排泥管道和第三排泥管道与污泥调配池连通,所述污泥调配池与板式压滤机连通,所述板式压滤机的压滤出口与污水收集池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混合器,包括加药管道、外固定环、中心轴一、中心轴二、固定架、进药管口和混合叶片;所述加药管道一侧设置有进水端,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端,且所述加药管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所述第一混合段连通所述第二混合段;且所述第一混合段连通所述进水端,所述第二混合段连通所述出水端;两个所述外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上,所述外固定环上设置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座,且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外固定环的中心点上;多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多个通水孔,多个所述通水孔均匀的排列在所述外固定环上;所述混合叶片包括左旋叶片和右旋叶片;所述中心轴一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合段中内,所述中心轴二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混合段内;所述中心轴一的外表面上均匀的排列有所述左旋叶片,所述中心轴二的外表面上均匀的排列有所述右旋叶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内;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连接座,且所述固定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紊流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PAC添加池、PAM添加池和污泥池,所述PAC添加池和PAM添加池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污泥池连接有第三排泥管道,所述第三排泥管道上设置有出泥泵,所述池体的中部设置有同心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PAM添加池通过进水管与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区域连通,所述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将所述内筒体内腔和污泥池内腔连通的联通管,所述内筒体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由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亚军肖运健李晨佳顾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清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