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其包括箱体、固定片、调节片和调节螺丝,调节片,具有位于中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孔、位于第一调节孔的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调节螺丝,具有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固定盲孔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丝,穿过第二调节孔、第二通孔与第二固定盲孔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丝,分别穿过一调节片的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与第一锁固孔螺纹连接的第三调节螺丝,以及分别穿过另一调节片的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与第二锁固孔螺纹连接的第四调节螺丝。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箱体多方向位置调节,大大减小施工人员的安装难度,以提高整体安装效率。以提高整体安装效率。以提高整体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箱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Micro LED产品在显示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市场对显示屏安装的便利性越来越重视,目前连接箱体的固定结构,均不能很方便的调节箱体的相对位置,而只能小幅调整箱体间的相对位置,一旦箱体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者安装环境有问题,那么就很难保证箱体与箱体间的间隙,这样就增加安装人员的施工难度,要求在测量和钻孔时要控制好误差。
[0003]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3614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提供了一种LED显示屏的间隙调节机构,包括有LED显示屏、调节框架以及固定架,LED显示屏通过调节框架安装于固定架;调节框架包括有连接块、X轴组件、Y轴组件以及Z轴组件;四连接块分别设置于LED显示屏的四角落,相邻的连接块通过X轴组件或Y轴组件连接;四连接块分别通过Z轴组件与固定架连接。该现有技术通过旋转X轴调节转轴、Y轴调节转轴以及Z轴调节转轴,即可实现调节显示模块之间XYZ轴方向的间隙,但是转轴的螺旋传动实现调节存在加工精度要高、传动效率较低、磨损大、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0004]又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99196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涉及一种LED显示屏横缝调节固定装置,该装置的第一连接件包含前后贯穿的A通孔、上下贯穿的B通孔和上下贯穿的B螺纹孔;第二连接件包含前后贯穿的C通孔和上下贯穿的D螺纹孔;第一连接件可通过穿过A通孔的连接螺栓分别与下侧的两个相邻箱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可通过穿过C通孔的连接螺栓分别与上侧的两个相邻箱体固定连接;承重螺栓与第一连接件的B螺纹孔连接,可旋转并顶起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过B通孔并与D螺纹孔连接的螺栓连接并调节两者之间的横向缝隙。该现有技术能够实现调节横向缝隙,但是不能同时实现竖直方向的调节,缺乏对竖直方向调节缝隙的整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能够实现箱体多方向位置调节,大大减小施工人员的安装难度,以提高整体安装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其包括箱体、固定片、调节片和调节螺丝;其中,箱体,具有位于中部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贯穿箱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具有第一孔径,第一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锁固孔,第二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二锁固孔,第一锁固孔和第二锁固孔均位于箱体的前侧面,并且第一锁固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径向水平线上,而第二锁固孔位于第二通孔的径向水平线上;固定片,具有位于中部两端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贯穿固定片的前侧面和
后侧面,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用于固定装配在一平面上;以及具有位于中部两端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位于固定片的前侧面,第一固定柱的外端部具有第一固定盲孔,第二固定柱的外端部具有第二固定盲孔,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具有第一外径,第一外径小于第一孔径,第一固定柱与第一通孔对应,第二固定柱与第二通孔对应;调节片,具有位于中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孔、位于第一调节孔的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和第三调节孔贯穿调节片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调节螺丝,具有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固定盲孔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丝,穿过第二调节孔、第二通孔与第二固定盲孔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丝,分别穿过一调节片的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与第一锁固孔螺纹连接的第三调节螺丝,以及分别穿过另一调节片的第二调节孔、第三调节孔与第二锁固孔螺纹连接的第四调节螺丝。其有益效果为:通过箱体、固定片、调节片和调节螺丝实现箱体多方向位置调节,大大减小施工人员的安装难度,以提高整体安装效率。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片的前侧面具有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第一固定孔位于第一凹陷内,第二固定孔位于第二凹陷内。其有益效果为: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用于容置将固定片固定在平面上的固定螺丝,使得固定螺丝不会对箱体的后侧面造成刮蹭,保护箱体的表面完好性。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片的前侧面具有第一上限位部和第一下限位部。支架本体的后侧面具有第二上限位部和第二下限位部,第二上限位部与第一上限位部彼此限位,第二下限位部与第一下限位部彼此限位,以限定固定片与支架的位置。其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上限位部、第一下限位部、第二下限位部与第一下限位部实现固定片与支架之间的彼此限位,使得箱体能够保持竖直和水平方位的装配,使得相邻箱体之间的间隙距离能够处处相等且调节后实现无缝拼接。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箱体的后侧面具有固定装配的支架,支架包括分别与箱体螺纹固定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装配于箱体的后侧面的中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分别从箱体的四个角位延伸至箱体的中部且与支架本体装配固定。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架固定装配在箱体的后侧面,从而实现箱体的的固定,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对箱体进行固定支撑,提高箱体的装配可靠性。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具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用于供第一固定柱穿过至第一通孔,第二穿孔用于供第二固定柱穿过至第二通孔。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架本体作为箱体与固定片之间的桥接,使得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能够穿过支架本体有调节片装配连接。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具有分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端部套接的四个套接孔。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架本体与支撑杆之间的套接从而构成作为整体的支架。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前侧面的结构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后侧面的结构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后侧面的分解结构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的中部竖直方向的剖面结构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前侧面的局部结构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片的装配及分解结构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片的结构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调节片的结构图。
[002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结构图。
[002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孔径与第一外径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箱体相对位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固定片(2)、调节片(3)和调节螺丝(4);其中,所述箱体(1),具有位于中部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贯穿所述箱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具有第一孔径(7),所述第一通孔(5)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锁固孔(8),所述第二通孔(6)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第二锁固孔(9),所述第一锁固孔(8)和第二锁固孔(9)均位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面,并且所述第一锁固孔(8)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的径向水平线上,而所述第二锁固孔(9)位于所述第二通孔(6)的径向水平线上;所述固定片(2),具有位于中部两端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1),所述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1)贯穿所述固定片(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1)用于固定装配在一平面上;以及具有位于中部两端沿竖直方向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位于所述固定片(2)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固定柱(12)的外端部具有第一固定盲孔(14),所述第二固定柱(13)的外端部具有第二固定盲孔(15),所述第一固定柱(12)和第二固定柱(13)具有第一外径(16),所述第一外径(16)小于所述第一孔径(7),所述第一固定柱(12)与所述第一通孔(5)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13)与所述第二通孔(6)对应;所述调节片(3),具有位于中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孔(23)、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孔(23)的左右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调节孔(24)和第三调节孔(25),所述第一调节孔(23)、第二调节孔(24)和第三调节孔(25)贯穿所述调节片(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调节螺丝(4),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23)、第一通孔(5)与所述第一固定盲孔(14)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丝(26)(4),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24)、第二通孔(6)与所述第二固定盲孔(15)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丝(27)(4),分别穿过一所述调节片(3)的所述第二调节孔(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兴文,金涛,黄辉,赵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阿尔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