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266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取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制冷循环系统、风机和集水器;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组成,制冷循环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组成,制冷剂在其中流动完成吸热、放热的循环,蒸发器、冷凝器处均有风机提供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集水器入口与蒸发器空气出口通过管道相连,设计方法为:根据空气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量确定最小换热量,由此得到蒸发器所需最小换热面积,由蒸发器和压缩机的换热量得到冷凝器的换热量,进而求得冷凝器所需的换热面积,解决了现有取水方式易受环境限制、无法广泛使用、有能耗污染的问题。染的问题。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水系统
,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取水效率高、取水效果好、环保节能的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随着淡水资源逐渐减少,如何高效的获取淡水资源十分重要,基于不同原理的多种取水装置受到广泛的使用,通过不同的方式从大气、海水等环境中获得淡水,可适用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然而现有的取水装置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0003]1)需要通电运行,不能保证零污染且系统无法独立运行;
[0004]2)受环境影响较大,同一装置无法广泛适用于多种环境;
[0005]3)结构复杂、装置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取水效率高、取水效果好、环保节能的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制冷循环装置、风机和集水器,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的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的压缩机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经膨胀阀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入口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的风道入口经第二风机与集水器的出口相连,冷凝器的风道出口连接外部环境,所述的蒸发器的风道入口与第一风机的出口相连接,蒸发器的风道出口与集水器的入口相连接,第二风机的入口与空气连通。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相互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为取水系统中各个设备供电。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凝器为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蒸发器为冷却空气式蒸发器。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水器的入口处横截面积小,中部横截面突增,下部设有集水槽,集水器出口设在侧面,高度设在中部横截面突增的部位。
[0012]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
[0013](1)确定设计目的:已知根据空气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量确定冷凝器、蒸发器所需的最小换热面积以及太阳能需提供的功率。
[0014](2)将空气的温度T代入饱和水温度与压力的拟合关系式P
s
=281.77738+168.40335T

8.96425T2+0.3669T3‑
0.00525T4+5.24247
×
10
‑5T5‑
2.57134
×
10
‑7T6+7.67278
×
10

10
T7‑
1.27082
×
10

12
T8+8.94179
×
10

16
T9,可得到当前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压力P
s
,将空气的相对湿度带入公式可得到空气的含湿量d。
[0015](3)将空气的含湿量d带入湿空气的焓湿图可查得空气的露点温度T
d
即空气换热结束后的临界最高温度,设定露点温度T
d
低于查得的空气露点温度。
[0016](4)已知空气的温度T、露点温度T
d
、空气流量m
air
(m
air
取0.2~0.5kg/s)可得蒸发器所需的最小换热量Q=C
pa
m
air
(T

T
d
)。
[0017]上述公式中C
pa
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取C
pa
=1.005。
[0018](5)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汽,取出口处温度为T1,其中T1可取小于空气换热结束后温度的任意值,将T1分别带入R134a饱和蒸汽的热力性质拟合公式P=292970.46223+10611.75631T

149.35473T2+0.89577T3‑
1.08779
×
10
‑4T4+1.11894
×
10
‑5T5‑
6.49813
×
10
‑7T6‑
4.69843
×
10
‑9T7‑
6.51341
×
10

11
T8+5.97429
×
10

13
T9,h

=397.99294+0.68754T

0.00103T2‑
5.68765
×
10
‑6T3‑
5.68192
×
10
‑8T4‑
2.45359
×
10
‑9T5‑
3.50294
×
10

11
T6+6.21621
×
10

13
T7‑
3.42097
×
10

15
T8‑
6.58928
×
10

17
T9得到压强、焓值分别为P1、h1,由能量守恒可得进口处制冷剂焓值上述公式中m
ref
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取m
ref
为(0.3~0.5)m
air
[0019](6)已知制冷剂压强P1,焓值h0,将T1带入R134a饱和蒸汽的热力性质拟合公式h

=199.99299+1.35031T

0.00315T2‑
1.36465
×
10
‑6T3‑
1.78178
×
10
‑8T4‑
1.98432
×
10
‑9T5‑
2.37313
×
10

11
T6‑
4.94197
×
10

13
T7‑
2.27397
×
10

15
T8+4.99691
×
10

17
T9得到h

,若h0>h

则制冷剂进口处温度T0=T1,若h0<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制冷循环装置、风机和集水器,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的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的压缩机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经膨胀阀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相连,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入口相连接,所述的冷凝器的风道入口经第二风机与集水器的出口相连,冷凝器的风道出口连接外部环境,所述的蒸发器的风道入口与第一风机的出口相连接,蒸发器的风道出口与集水器的入口相连接,第二风机的入口与空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相互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为取水系统中各个设备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为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蒸发器为冷却空气式蒸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的入口处横截面积小,中部横截面突增,下部设有集水槽,集水器出口设在侧面,高度设在中部横截面突增的部位。5.一种太阳能供能的空气制冷取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计方法的步骤如下:(1)确定设计目的:已知根据空气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量确定冷凝器、蒸发器所需的最小换热面积以及太阳能需提供的功率;(2)将空气的温度T代入饱和水温度与压力的拟合关系式P
s
=281.77738+168.40335T

8.96425T2+0.3669T3‑
0.00525T4+5.24247
×
10
‑5T5‑
2.57134
×
10
‑7T6+7.67278
×
10

10
T7‑
1.27082
×
10

12
T8+8.94179
×
10

16
T9,可得到当前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压力P
s
,将空气的相对湿度带入公式可得到空气的含湿量d;(3)将空气的含湿量d带入湿空气的焓湿图可查得空气的露点温度T
d
即空气换热结束后的临界最高温度,设定露点温度T
d
低于查的的空气露点温度;(4)已知空气的温度T、露点温度T
d
、空气流量m
air
(m
air
取0.2~0.5kg/s)可得蒸发器所需的最小换热量Q=C
pa
m
air
(T

T
d
);上述公式中C
pa
为空气的定压比热,取C
pa
=1.005;(5)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为干饱和蒸汽,取出口处温度为T1,其中T1可取小于空气换热结束后温度的任意值,将T1分别带入R134a饱和蒸汽的热力性质拟合公式P=292970.46223+10611.75631T

149.35473T2+0.89577T3‑
1.08779
×
10
‑4T4+1.11894
×
10
‑5T5‑
6.49813
×
10
‑7T6‑
4.69843
×
10
‑9T7‑
6.51341
×
10

11
T8+5.97429
×
10

13
T9,h

=397.99294+0.68754T

0.00103T2‑
5.68765
×
10
‑6T3‑
5.68192
×
10
‑8T4‑
2.45359
×
10
‑9T5‑
3.50294
×
10

11
T6+6.21621
×
10

13
T7‑
3.42097
×
10

15
T8‑
6.58928
×
10

17
T9得到压强、焓值分别为P1、h1,由能量守恒可得进口处制冷剂焓值上述公式中m
ref
为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取m
ref
为(0.3~0.5)m
air

(6)已知制冷剂压强P1,焓值h0,将T1带入R134a饱和蒸汽的热力性质拟合公式h

=199.99299+1.35031T

0.00315T2‑
1.36465
×
10
‑6T3‑
1.78178
×
10
‑8T4‑
1.98432
×
10
‑9T5‑
2.37313
×
10

11
T6‑
4.94197
×
10

13
T7‑
2.27397
×
10

15
T8+4.99691
×
10

17
T9得到h

,若h0>h

则制冷剂进口处温度T0=T1,若h0<h

,令A=a1pr6+a2pr5+a3pr4+a4pr3+a5pr2+a6pr+a7,b=a8pr6+a9pr5+a10pr4+a11pr3+a12pr2+a13pr+a14,c=h0‑
h

,T0=T1‑
y,a1=0.66776,a2=

1.4065,a3=1.0534,a4=

0.38299,a5=0.062408,a6=

0.011048,a7=

4.6068
×
10
‑4,a8=

122.19,a9=257.98,a10=

209.79,a11=84.857,a12=

17.495,a13=2.5732,a14=1.2169,P
c
=4.059
×
106,(8)选择迎风面积质量流速并计算迎风面积。为降低运行阻力,质量流速v
m
=3~4kg/(m2·
s),迎风面积迎风面的形状为矩形,F=LW,上述公式中L为矩形的长边,一般作为翅片管的有效长度;W为迎风面的宽度,(9)根据翅片管的应用条件和应用经验,对于空冷器应用的翅片管,可选择紫铜管套铝片翅片管,在常用的翅片管规格Φ8mm
×
0.5mm、Φ10mm
×
0.5mm、Φ12mm
×
1mm中选定翅片管外径D0、翅片管内径D
i
,当规格为Φ8mm
×
0.5mm、Φ10mm
×
0.5mm时,翅片节距s
f
=1.8~2.2mm,翅片厚度t=0.15~0.2mm,当规格为Φ12mm
×
1mm时,翅片节距s
f
=2.2~3mm,翅片厚度t=0.2~0.3mm,翅片管横向管间距s1=(2~3)D0,(10)确定迎风面上的横向管排数,取圆整值,一般为2~6,若不满足,可调整翅片管横向管间距s1,(11)迎风面上的基管传热面积A1=πD0LN1,(12)计算最窄流通界面处质量流速(13)计算翅片管外换热系数,Nu=0.35(S1/S2)
0.2
Re
0.6
Pr
0.36
,上述公式中,S1为横向管间距,S2为纵向管间距,对于等边三角形排列,S2=0.866S1,上述公式中Re=D0G
m
/μ。μ=1.8
×
10
‑5pa
·
s为空气动力粘性系数,上述公式中为普朗特数,C
p
=1.0036KJ/kg为空气定压比热,λ=0.2554W/(m
·
K)为空气导热系数,(14)计算翅片效率η
f
,根据不同的翅片结构选取相应的翅片效率计算公式,本文所选用的翅片管式换热器为整体平板翅片,公式形式上与环形翅片相同,上述公式中h为翅片管外换热系数,λ
Al
为铝翅片导热系数,取λ
Al
=203J/(kg
·
K),上述公式中r1为圆管外径,为翅片外径,整体平板翅片的尺寸为a
×
W,a=N2×
S2,n为圆管数量,n=N1×
N2,N2为管列数,取6~12,上述公式中J1、K1、K0、J0为虚变量的贝塞尔函数,(15)计算基管外表面为基准的管外换热系数h
f
,上述公式中,A
f
为翅片本身的换热面积,A
b
为翅片之间的裸管面积,A0为基管外表面积,A0=πD0Ln,Ln,(16)计算管内换热系数,当制冷剂为单相状态时,管内流体与内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h
i
计算公式采用,计算公式采用,上述公式中L为管内流体的流动长度,除粘度μ
w
按壁面温度取值外,其他物性均按流体的平均温度取值,当计算两相区时,当计算两相区时,上述公式中q为热流密度,单位W/m2,上述公式中c1为饱和液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立新魏对红周军伟高仁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