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50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其包括转轴壳、旋钮开关、导电体和载荷导电片,导电体安装于转轴壳,所述导电体设置有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设置,旋钮开关固定设置有转体导电部件和供使用者接触转动的转缘,转体导电部件设置有弹性触电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使用时可手动摩擦转缘驱动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转动旋钮开关时可以改变弹性触电部与载荷导电片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实现用电器具与外部的供电导轨在通路和断路之间切换,实现开关的功能,使用方便,易于开关,免去触电的风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系统
,尤其涉及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

技术介绍

[0002]轨道灯系统替代传统排线供电方式,应用广泛,一般包括供电导轨和导轨盒。中国专利CN 210088626U公开了一种LED轨道灯的三线轨道电源盒结构,其提供了一种导轨盒的设计,其通旋转绝缘形转轴件来实现与供电导轨的安装连接,虽然可通断电路,但是断路时导轨盒是无法与供电导轨保持连接的;中国专利CN214840389U提供了一种快速复位的磁吸轨道灯,其端部设置有按压开关,但是安装连接于供电轨道后,手工按压开关按键时容易触电,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可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包括转轴壳、导电体和载荷导电片,导电体安装于转轴壳,所述导电体设置有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之间导电连接;第一触电端伸展至转轴壳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的供电导轨接触拾取电力;还包括旋钮开关,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设置,旋钮开关固定设置有转体导电部件和供使用者接触转动的转缘,转体导电部件设置有弹性触电部;在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的行程中定义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与载荷导电片接触导电连接,在第二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与外载荷导电片接触;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第二触电端均与转体导电部件导电接触。
>[0005]所述转轴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通过扣件抱接,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均伸展至转轴壳的外部。
[0006]所述转轴壳的一端设置有轴部,转轴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枢接部,旋钮开关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置槽,转体导电部件卡接于容置槽,容置槽的中部设置有套孔,套孔套接于枢接部,第一触电端位于容置槽内且抵接于转体导电部。
[0007]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一贯穿于旋钮开关的另一侧面的窗孔,弹性触电部穿过窗孔伸展至旋钮开关的另一侧面的外侧。
[0008]所述轴部长度方向的一段设置有拨动部。
[0009]所述导电体呈片状或柱状,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相对平行设置。
[0010]供电导轨盒,包括外壳和载荷导电片,外壳横截面呈T型,还包括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外壳分为电源端和载荷端,载荷导电片的一端设置于载荷端,转轴壳和旋钮开关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电源端,载荷导电片的另一端布置于旋钮开关的另一侧面;在第一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与载荷导电片的另一端导电连接。
[0011]所述载荷导电片的一端设置有快接卡口,快接卡口包括上开口和下卡槽,上开口
和下卡槽平滑过渡连接。
[0012]所述导电体分为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绝缘的设置于转轴壳,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安装有绝缘板,绝缘板为可拆卸的零件,绝缘板设置于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
[0013]所述载荷导电片设置有两个,分为第一载荷导电片和第二载荷导电片;第一载荷导电片的另一端布置于旋钮开关和外壳之间;第二载荷导电片的位于载荷端的端部设置有U型部和抵接触电部,第二导电体的第二触电端位于转轴壳的外壁,第二载荷导电片的位于载荷端的端部蓄有弹性势能将抵接触电部压贴于第二导电体的第二触电端。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及供电导轨盒,使用时可手动摩擦转缘驱动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转动旋钮开关时可以改变弹性触电部与载荷导电片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实现用电器具与外部的供电导轨在通路和断路之间切换,实现开关的功能,使用方便,易于开关,免去触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导轨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导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导轨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包括:
[0021]1—转轴壳
ꢀꢀꢀꢀꢀꢀꢀ
11—轴部
ꢀꢀꢀꢀꢀ
12—拨动部
ꢀꢀꢀꢀ
13—枢接部
[0022]21—第一导电体
ꢀꢀꢀ
22—第二导电体
[0023]23—第一触电端
ꢀꢀꢀ
24—第二触电端
[0024]31—第一载荷导电片
ꢀꢀ
32—第二载荷导电片
[0025]321—U型部
ꢀꢀꢀ
322—抵接触电部
[0026]33—上开口
ꢀꢀꢀ
34—下卡槽
[0027]4—旋钮开关
ꢀꢀꢀ
41—容置槽
[0028]5—转体导电部件
ꢀꢀꢀ
51—弹性触电部
[0029]6—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1]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包括转轴壳1、导电体和载荷导电片,导电体安装于转轴壳1,所述导电体设置有第一触电端23和第二触电端24,第一触电端23和第二触电端24之间导电连接;导电体可通过粘胶或卡槽固定于转轴壳1;第一触电端23伸展至转轴壳1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的供电导轨接触拾取电力,载荷导电片用电器具接触导电连接。
[0032]还包括旋钮开关4,旋钮开关4与转轴壳1相对转动设置,旋钮开关4固定设置有转体导电部件5和供使用者接触转动的转缘,转体导电部件5设置有弹性触电部51;在旋钮开
关4与转轴壳1相对转动的行程中定义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51与载荷导电片接触导电连接,实现用电器具与外部的供电导轨导电连接;在第二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51与载荷导电片不接触,实现用电器具与外部的供电导轨导断路;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第二触电端24均与转体导电部件5导电接触。
[0033]本专利技术的旋钮开关4,一般由人工使用,使用时可手动摩擦转缘驱动旋钮开关4与转轴壳1相对转动;转动旋钮开关4时可以改变弹性触电部51与载荷导电片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实现用电器具与外部的供电导轨在通路和断路之间切换,实现开关的功能,使用方便,易于开关,免去触电的风险。
[0034]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可以为供电导轨盒的一部分,所述转轴壳1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通过扣件抱接,第一触电端23和第二触电端24均伸展至转轴壳1的外部。
[0035]所述转轴壳1的一端设置有轴部11,转轴壳1的另一端设置有枢接部13,旋钮开关4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置槽41,转体导电部件5卡接于容置槽41,容置槽41的中部设置有套孔,套孔套接于枢接部13,第一触电端23位于容置槽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包括转轴壳、导电体和载荷导电片,导电体安装于转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设置有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之间导电连接;第一触电端伸展至转轴壳的外部用于与外部的供电导轨接触拾取电力;还包括旋钮开关,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设置,旋钮开关固定设置有转体导电部件和供使用者接触转动的转缘,转体导电部件设置有弹性触电部;在旋钮开关与转轴壳相对转动的行程中定义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在第一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与载荷导电片接触导电连接,在第二相对位置,弹性触电部与外载荷导电片接触;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第二触电端均与转体导电部件导电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通过扣件抱接,第一触电端和第二触电端均伸展至转轴壳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壳的一端设置有轴部,转轴壳的另一端设置有枢接部,旋钮开关的一侧面设置有容置槽,转体导电部件卡接于容置槽,容置槽的中部设置有套孔,套孔套接于枢接部,第一触电端位于容置槽内且抵接于转体导电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开闭式拾电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设置有一贯穿于旋钮开关的另一侧面的窗孔,弹性触电部穿过窗孔伸展至旋钮开关的另一侧面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天盛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