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衷峰明专利>正文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40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集灌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水源来源种类较多、耗费水量较小,从而可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体积较小便于移动适用于一些园林内使用的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架底部两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数量为四根;车轮,四根第一转轴上均设有车轮;第一筛网,第一支撑架上部设有第一筛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洒水机构与阻挡机构配合,洒水机构可将收集的雨水喷出进行绿植浇灌,阻挡机构可带动喷头摆动,进而可使得喷出的雨水更加均匀,从而可提高绿植灌溉的效果。灌溉的效果。灌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集灌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一直是人们较为重视的部分,很多城市建设中都规划好了大量的绿化用地,种植有各种植物和树木,而在绿化种植前期需要人为的对这些绿植进行浇灌培养,但是现有灌溉方式是采用洒水车或水管喷头进行喷水灌溉,这样的灌溉方式存在耗费的水量较大、水源来源单一,进而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体型较大不便于一些园林内使用的缺点。
[0003]针对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缺点,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水源来源种类较多、耗费水量较小,从而可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体积较小便于移动适用于一些园林内使用的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存在耗费的水量较大、水源来源单一,进而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体型较大不便于一些园林内使用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水源来源种类较多、耗费水量较小,从而可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体积较小便于移动适用于一些园林内使用的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一支撑架底部两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数量为四根;车轮,四根第一转轴上均设有车轮;第一筛网,第一支撑架上部设有第一筛网;储存箱,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储存箱;无杆气缸,第一支撑架中部设有无杆气缸;洒水机构,无杆气缸上设有洒水机构,洒水机构与储存箱连接。
[0006]进一步的,洒水机构包括有:活动架,无杆气缸上滑动式设有活动架;第二转轴,活动架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喷头,第二转轴内滑动式设有喷头;水管,喷头下端连接有水管,水管与储存箱连接;第一活动杆,第二转轴中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与喷头配合;第一弹簧,第一活动杆与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柱,无杆气缸内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
第三转轴,四个第一支撑柱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二活动杆,四个第三转轴上均设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与第二转轴配合;第一扭簧,第一支撑柱与第三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绕在第三转轴上。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抵挡机构,抵挡机构包括有:第四转轴,第一支撑架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第三活动杆,两根第四转轴内侧均设有第三活动杆;第五转轴,第一支撑架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皮带,第五转轴两侧均与相邻的第四转轴之间绕设有皮带;第二活动板,第五转轴上设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与第一支撑架配合;第二扭簧,第二活动板两侧均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绕在第五转轴上。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支撑架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与第三活动杆配合;第一支撑板,第一活动板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板;普通气缸,第二支撑板中部安装有普通气缸,普通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活动板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辅助收集机构,辅助收集机构包括有:第六转轴,第一支撑架上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六转轴;第三活动板,第六转轴上设有第三活动板;第三扭簧,第六转轴两侧均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三扭簧,第三扭簧绕在第六转轴上;第七转轴,第一支撑架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七转轴;第四活动杆,第一支撑架中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四活动杆;齿轮组,相邻的第四活动杆和第七转轴内侧之间安装有齿轮组;拉绳,两根第四活动杆上均绕设有拉绳,拉绳上端与第三活动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按压机构,按压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柱,第一支撑架两侧对称设有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的数量为四个;第五活动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三支撑柱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五活动杆,第五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板配合,第五活动杆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七转轴配合;第三弹簧,第五活动杆下部套装有两根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撑柱和第五活动杆上。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有:第八转轴,储存箱中部转动式设有第八转轴;把手,第八转轴上设有把手;转板,第八转轴中部间隔设有两块转板,转板位于储存箱内部。
[0013]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洒水机构与阻挡机构配合,洒水机构可将收集的雨水喷出进行绿植
浇灌,阻挡机构可带动喷头摆动,进而可使得喷出的雨水更加均匀,从而可提高绿植灌溉的效果;2、通过下压机构与抵挡机构配合,下压机构可控制抵挡机构运动,抵挡机构可根据情况暂时停止收集雨水,进而可防止收集了足量的雨水后,继续收集的雨水会将杂物泡烂,进而流至储存盒内导致水管被堵的情况;3、通过辅助收集机构与按压机构配合,按压机构可控制辅助收集机构的状态,辅助收集机构可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从而可有效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4、通过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可储存箱内的水进行收集,从而可有效防止水中赃物沉淀,进而影响雨水的喷洒。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洒水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洒水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洒水机构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阻挡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阻挡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抵挡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抵挡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收集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收集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按压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按压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中:1

第一支撑架,2

车轮,3

第一转轴,4

第一筛网,5

储存箱,6

无杆气缸,7

洒水机构,71

活动架,72

喷头,73

第二转轴,74

水管,75

第一活动杆,76

第一弹簧,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转轴(3),第一支撑架(1)底部两侧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数量为四根;车轮(2),四根第一转轴(3)上均设有车轮(2);第一筛网(4),第一支撑架(1)上部设有第一筛网(4);储存箱(5),第一支撑架(1)下部中间设有储存箱(5);无杆气缸(6),第一支撑架(1)中部设有无杆气缸(6);洒水机构(7),无杆气缸(6)上设有洒水机构(7),洒水机构(7)与储存箱(5)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洒水机构(7)包括有:活动架(71),无杆气缸(6)上滑动式设有活动架(71);第二转轴(73),活动架(71)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73);喷头(72),第二转轴(73)内滑动式设有喷头(72);水管(74),喷头(72)下端连接有水管(74),水管(74)与储存箱(5)连接;第一活动杆(75),第二转轴(73)中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杆(75),第一活动杆(75)与喷头(72)配合;第一弹簧(76),第一活动杆(75)与第二转轴(7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阻挡机构(8),阻挡机构(8)包括有:第一支撑柱(81),无杆气缸(6)内侧均匀设有第一支撑柱(81),第一支撑柱(81)的数量为四个;第三转轴(83),四个第一支撑柱(81)上均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83);第二活动杆(82),四个第三转轴(83)上均设有第二活动杆(82),第二活动杆(82)与第二转轴(73)配合;第一扭簧(84),第一支撑柱(81)与第三转轴(83)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84)绕在第三转轴(83)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园林绿化用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抵挡机构(10),抵挡机构(10)包括有:第四转轴(101),第一支撑架(1)上部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101);第三活动杆(102),两根第四转轴(101)内侧均设有第三活动杆(102);第五转轴(103),第一支撑架(1)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103);皮带(104),第五转轴(103)两侧均与相邻的第四转轴(101)之间绕设有皮带(104);第二活动板(105),第五转轴(103)上设有第二活动板(105),第二活动板(105)与第一支撑架(1)配合;第二扭簧(106),第二活动板(105)两侧均与第一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106),第二扭簧(106)绕在第五转轴(103)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衷峰明
申请(专利权)人:衷峰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