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37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空化仓、喉管仓和扩散仓,空化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空化仓的一侧设有入料管,扩散仓内设有吸油层,扩散仓于吸油层的上方设有出口,扩散仓内于吸油层的下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贯穿有液流通道,喉管仓的中心设有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上固定有叶轮,中心转轴与升降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本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高施工安全性。高施工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量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网水环境污染风险主要包括事故油池变压器油泄漏、换流站冷却系统排水及变电站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引发的水环境风险,其中,泄漏的变压器油(含油废水)作为水污染物及危险废物,对水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现在,一般通过臭氧除油技术对泄漏的变压器油进行处理,臭氧除油技术虽然对环境无二次污染,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0003](1)高压混合液体与活性炭层的接触效果不佳,使得高压混合液体的除油效果不好;
[0004](2)臭氧气体与未和待处理液体(含油废水)混合不充分,除油加工的效率低;
[0005](3)单独的臭氧除油能耗较高,且对气液两相混合程度有较高的要求,生产加工成本高;
[0006](4)臭氧除油随时间降解曲线前期陡后期缓,后续使用臭氧臭氧反应时间较长,臭氧消耗量大,效果不明显,臭氧尾气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空化仓、喉管仓和扩散仓,所述空化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所述空化仓的一侧设有入料管,所述扩散仓内设有吸油层,所述扩散仓于吸油层的上方设有出口,所述扩散仓内于吸油层的下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贯穿有液流通道,所述喉管仓的中心设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上固定有叶轮,所述中心转轴与升降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柄轮、连杆和传动组件,所述曲柄轮的旋转轴通过传动组件与中心转轴连接,所述扩散仓内滑设有升降座,所述连杆一端与曲柄轮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座铰接,所述升降板设于升降座上。
[0012]所述传动组件为一对锥形齿轮副,该对锥形齿轮副分别设于中心转轴和曲柄轮的旋转轴上。
[0013]所述升降板旋转设置在升降座上,所述扩散仓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设于升降板的中心并与升降板螺纹连接。
[0014]所述喉管仓的内壁上设有震动机构,所述升降座上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震动机构连接。
[0015]所述震动机构包括震动件和滑块,所述震动件设于喉管仓的内壁上,所述滑块滑
设于喉管仓的内壁上,所述联动杆与滑块铰接,所述震动件上设有凹凸面,所述滑块上设有可沿凹凸面往复滑动的弹性助震组件。
[0016]所述弹性助震组件包括助震体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助震体滑设于滑块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助震体与滑块之间,所述助震体的一端设为与凹凸面配合的配合端。
[0017]所述震动件的一端与喉管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喉管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0018]所述空化仓内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入料管连接。
[0019]所述喉管仓的底端伸入空化仓内并穿设于螺旋管中,所述喉管仓的侧壁设有加热机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工作时,待处理的液体从入料管流入空化仓,并与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的输出的臭氧气体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进行初步的空化效果。空化仓内的液体处于一个高压状态,且高压状态下的混合液体会通过喉管仓进行高压处理,进一步形成空化。流动的高压混合液体会带动叶轮和中心转轴进行旋转,中心转轴则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升降板升降运动,升降板在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扩散仓内的高压混合液体通过液流通道不断冲击在吸油层上,有效的提升高压混合液体与吸油层的接触效果,使得高压混合液体的除油效果更好。
[0022]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通过叶轮、中心转轴和传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在臭氧发生器喷射的高压臭氧气体后,会带动叶轮进行旋转,实现对升降板的传动作用,无其他的电能消耗,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有效的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
[0023]本专利技术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升降座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通过联动杆带动震动机构震动,使得位于喉管仓内的混合液体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充分的混合,有效的提升混合液体的空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的扩散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的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各标号表示:
[0030]1、空化仓;11、入料管;2、喉管仓;21、中心转轴;22、叶轮;3、扩散仓;31、升降板;311、液流通道;32、升降座;33、螺纹杆;34、联动杆;4、臭氧发生器;5、吸油层;6、传动机构;61、曲柄轮;62、连杆;63、传动组件;7、震动机构;71、震动件;711、凹凸面;72、滑块;73、弹性助震组件;731、助震体;732、第一弹性件;733、配合端;74、第二弹性件;8、螺旋管;9、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图1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空化仓1、喉管仓2和扩散仓3,空化仓1连接有臭氧发生器4,空化仓1的一侧设有入料管11,扩散仓3内设有吸油层5,扩散仓3于吸油层5的上方设有出口,扩散仓3内于吸油层5的下方设有升降板31,升降板31上贯穿有液流通道311,喉管仓2的中心设有中心转轴21,中心转轴21上固定有叶轮22,中心转轴21与升降板31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6。
[0033]工作时,待处理的液体从入料管11流入空化仓1,并与臭氧发生器4输出端的输出的臭氧气体进行一个充分的混合,进行初步的空化效果。空化仓1内的液体处于一个高压状态,且高压状态下的混合液体会通过喉管仓2进行高压处理,进一步形成空化。流动的高压混合液体会带动叶轮22和中心转轴21进行旋转,中心转轴21则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升降板31升降运动,升降板31在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扩散仓3内的高压混合液体通过液流通道311不断冲击在吸油层5上,有效的提升高压混合液体与吸油层5的接触效果,使得高压混合液体的除油效果更好。
[0034]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动机构6包括曲柄轮61、连杆62和传动组件63,曲柄轮61的旋转轴通过传动组件63与中心转轴21连接,扩散仓3内滑设有升降座32,连杆62一端与曲柄轮61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座32铰接,升降板31设于升降座32上。曲柄轮61、连杆62和升降座32组成曲柄滑块机构,中心转轴21通过传动组件63带动曲柄轮61旋转,曲柄轮61通过连杆62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的空化仓(1)、喉管仓(2)和扩散仓(3),所述空化仓(1)连接有臭氧发生器(4),所述空化仓(1)的一侧设有入料管(11),所述扩散仓(3)内设有吸油层(5),所述扩散仓(3)于吸油层(5)的上方设有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仓(3)内于吸油层(5)的下方设有升降板(31),所述升降板(31)上贯穿有液流通道(311),所述喉管仓(2)的中心设有中心转轴(21),所述中心转轴(21)上固定有叶轮(22),所述中心转轴(21)与升降板(31)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曲柄轮(61)、连杆(62)和传动组件(63),所述曲柄轮(61)的旋转轴通过传动组件(63)与中心转轴(21)连接,所述扩散仓(3)内滑设有升降座(32),所述连杆(62)一端与曲柄轮(61)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座(32)铰接,所述升降板(31)设于升降座(3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3)为一对锥形齿轮副,该对锥形齿轮副分别设于中心转轴(21)和曲柄轮(61)的旋转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1)旋转设置在升降座(32)上,所述扩散仓(3)内设有螺纹杆(33),所述螺纹杆(33)穿设于升降板(31)的中心并与升降板(31)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油废水臭氧除油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斌斌蒋斌李国勇张华东熊迪章健军王嵩邓燚周文钊王小豪朱泽慧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