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16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支架本体、尾梁;尾梁包括背部支撑板、侧护板,两侧的侧护板内侧均固定有支撑挡板,尾梁内部安装有可伸缩式的插板,侧护板、支撑挡板形成用于插板活动的轨道;插板两侧设有矩形的槽体,该槽体底部安装有弹簧,槽体内配合安装有可弹出式的挡板;挡板位于轨道的一侧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弧形台阶,且挡板弹出后,两侧的挡板在弧形台阶下方的端部最大距离不小于尾梁的宽度;侧护板的底部与弧形台阶接触配合,以在插板缩回至尾梁内部时,将挡板压入槽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松散煤体通过插板之间的空隙撒漏至下方,阻挡后刮板前移,甚至上浮的问题,且结构稳定可靠,不易损坏。不易损坏。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用液压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放顶煤采煤法是在开采厚煤层时,沿煤层的底板或煤层某一厚度范围内的底部布置一个采高为2~3m的采煤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方式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松动爆破等方法,使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的“放煤窗口”放出,并由刮板运输机运出工作面。
[0003]放顶煤液压支架在工作时由尾梁伸出的插板多为梯型插板,相邻的放顶煤液压支架插板在打开时,无法在后部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从而使放顶煤液压支架上方的松散煤体在相邻的插板之间的缝隙中洒漏下来,导致后刮板输送机前方浮煤堆积过多,从而影响后刮板的移动,减缓生产作业进度。不仅如此,当后刮板输送机前方浮煤堆积过多后,后刮板输送机前移的过程中,被浮煤撑起并逐渐上浮,严重影响输送进度。即使插板采用非梯型插板,由于插板在非使用状态下,要缩进尾梁,导致插板在尺寸上必然小于尾梁;相邻放顶煤液压支架插板打开时,插板不能相互紧贴,之间的缝隙不能闭合,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通过插板内设置挡板,从而解决放顶煤液压支架后方漏煤影响后刮板前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支架本体,活动固定于液压支架本体后部的尾梁;
[0006]所述尾梁包括背部支撑板、侧护板,两侧的侧护板内侧均固定有支撑挡板,尾梁内部安装有可伸缩式的插板,所述侧护板、支撑挡板形成用于所述插板活动的轨道;
[0007]所述插板两侧设有矩形的槽体,该槽体底部安装有弹簧,槽体内配合安装有可弹出式的挡板;挡板位于轨道的一侧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弧形台阶,且挡板弹出后,两侧的挡板在弧形台阶下方的端部最大距离不小于所述尾梁的宽度;所述侧护板的底部与所述弧形台阶接触配合,以在所述插板缩回至尾梁内部时,将挡板压入所述槽体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槽体底部设有柱形导轨,所述弹簧套装在该柱形导轨上,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与柱形导轨配合的导轨孔道。
[0009]优选的,每个槽体内,所述柱形导轨至少有两个。
[0010]优选的,所述尾梁内顶部设置液压油缸,用于控制所述插板伸出或缩回。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侧护板内侧沿着所述轨道延伸方向安装有多个滚动轴承。
[0012]优选的,所述挡板的上下侧护板设有凸起的条形轨道,所述槽体内部设有与条形轨道配合的凹槽轨道。
[001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初始状态下,插板位于尾梁内部,其挡
板在尾梁的侧护板作用下,被压缩在插板中的槽体内。在作业时,尾梁伸出后,控制油缸将插板自轨道中推出,当挡板的下部滑出尾梁后,挡板在弹簧作用下,自槽体内弹出,挡板的上部仍在轨道内,被尾梁的侧护板卡住,防止挡板整体弹出槽体。相邻的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挡板相互接触,在原插板后补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阻挡了上方煤炭在两个相邻的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缝隙之间漏下的问题。
[0014]当液压油缸控制插板向尾梁内缩回过程中,尾梁侧护板下端压迫挡板上部与下部形成的弧形台阶,将挡板逐渐压入槽体内,从而恢复初始状态。
[0015]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松散煤体通过插板之间的空隙撒漏至下方,阻挡后刮板前移,甚至上浮的问题;且上述结构稳定可靠,在井下复杂工况环境下,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尾梁及插板安装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尾梁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所示插板侧面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挡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液压支架本体;
[0023]2.尾梁;21.背部支撑板,22.侧护板,23.支撑挡板,24.液压油缸,25.滚动轴承;
[0024]3.插板,31.槽体,32.柱形导轨,33.弹簧,34.凹槽轨道;
[0025]4.挡板,41.弧形台阶,42.导轨孔道,43.条形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液压支架本体1,活动固定于液压支架本体1后部的尾梁2;
[0028]如图2及图3所示,尾梁2包括背部支撑板21、侧护板22,两侧的侧护板22内侧均固定有支撑挡板23,尾梁2内部安装有可伸缩式的插板3,侧护板22、支撑挡板23形成用于插板3活动的轨道;也即是说,侧护板22、支撑挡板23、背部支撑板21形成卡槽式的轨道,插板3可以在该轨道内上下移动。
[0029]如图4、图5、图6所示,插板3两侧设有矩形的槽体31,该槽体31底部安装有弹簧33,槽体31内配合安装有可弹出式的挡板4;挡板4位于轨道的一侧上部宽度小于小于宽度,上部与下部过渡的区域形成弧形台阶41,且挡板4弹出后,两侧的挡板4在弧形台阶41下方的端部最大距离不小于尾梁2的宽度;侧护板22的底部与弧形台阶41接触配合,以在插板3缩回至尾梁2内部时,将挡板4压入槽体31内。优选的,尾梁2内顶部设置液压油缸24,用于控制插板3伸出或缩回。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案,如采用气缸、或齿轮配合直齿条形式等,控制插板3伸出或缩回。
[0030]初始状态下,插板3位于尾梁2内部,其挡板4在尾梁2的侧护板22作用下,被压缩在插板3中的槽体31内。在作业时,如图2所示,尾梁2伸出后,控制油缸将插板3自轨道中推出,
当挡板4的下部滑出尾梁2后,挡板4在弹簧33作用下,自槽体31内弹出,挡板4的上部仍在轨道内,被尾梁2的侧护板22卡住,防止挡板4整体弹出槽体31。相邻的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挡板4相互接触,在原插板3后补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阻挡了上方煤炭在两个相邻的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缝隙之间漏下的问题。
[0031]当液压油缸24控制插板3向尾梁2内缩回过程中,尾梁2侧护板22下端压迫挡板4上部与下部形成的弧形台阶41,将挡板4逐渐压入槽体31内,从而恢复初始状态。
[0032]上述过程中,挡板4自槽体31内伸出或缩回,无需使用电力或油压动力,结构安全可靠,避免了相邻挡板4之间,若卡入煤块或岩石,挡板4继续移动而到时功率过大,引发电气或油路故障。
[0033]为了保证挡板4在槽体31内移动更加稳定,如图4及图5,槽体31底部设有柱形导轨32,弹簧33套装在该柱形导轨32上,挡板4的底部设有与柱形导轨32配合的导轨孔道42。柱形导轨32与导轨孔道42配合,即柱形导轨32始终插入导轨孔道42内,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挡板4的移动轨迹,使挡板4移动稳定顺畅。优选的,每个槽体31内,柱形导轨32至少有两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煤放顶煤液压支架,包括:液压支架本体(1),活动固定于液压支架本体(1)后部的尾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2)包括背部支撑板(21)、侧护板(22),两侧的侧护板(22)内侧均固定有支撑挡板(23),尾梁(2)内部安装有可伸缩式的插板(3),所述侧护板(22)、支撑挡板(23)形成用于所述插板(3)活动的轨道;所述插板(3)两侧设有矩形的槽体(31),该槽体(31)底部安装有弹簧(33),槽体(31)内配合安装有可弹出式的挡板(4);挡板(4)位于轨道的一侧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弧形台阶(41),且挡板(4)弹出后,两侧的挡板(4)在弧形台阶(41)下方的端部最大距离不小于所述尾梁(2)的宽度;所述侧护板(22)的底部与所述弧形台阶(41)接触配合,以在所述插板(3)缩回至尾梁(2)内部时,将挡板(4)压入所述槽体(3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河王旭锋吕昊杨战标杨培举王纪尧于振杨前赵振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