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214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1)可连续分批处理河道底泥,在一部分底泥发酵处理的同时可以开展后续剩余底泥的处理工程,节约时间成本,处理周期短,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2)利用河道周边的植物破碎、发酵制备有絮凝作用的有机肥以及清淤河道现场的土壤改性制备淤泥土壤化添加剂,制备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制备过程可以在清淤现场直接完成,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将河道底泥原位处理,最终将河道底泥土壤化、资源化利用,并且土壤化后的底泥保留着较高的有机物含量,土壤肥沃,既处理了河道底泥,又加强了土壤肥力,并且得到的肥沃土壤可用于种植护坡植物,既达到护坡的目的,又实现了绿化环境的效果。又实现了绿化环境的效果。又实现了绿化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整治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国最初的河道治理目标以提高抗灾能力、改善灌溉条件为主,但采取的措施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近年来,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河道整治开始注重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理念开始以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人文化、景观化为主。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的: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该治理方法能在有效治理河道污染的同时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并实现绿化和护堤。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包括:步骤S1:将河道周边植物收割、发酵,制得具有一定絮凝作用的有机肥;步骤S2:在河堤坡面上构筑具有泥水分离和净化功能的压滤水处理沟系统,所述压滤水处理沟系统包括沿着河道坡面构建的系列泥水分离沟和污水处理沟,泥水分离沟为坡度为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综合资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河道周边植物收割、发酵,制得具有一定絮凝作用的有机肥;步骤S2:在河堤坡面上构筑具有泥水分离和净化功能的压滤水处理沟系统,所述压滤水处理沟系统包括沿着河道坡面构建的系列泥水分离沟和污水处理沟,泥水分离沟为坡度为5
°
~10
°
的连续S型沟,污水处理沟为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水平独立沟;在河堤平面上构筑深度为70

110 cm,宽度为1m

2m,长度为50

60m的淤泥氧化沟;步骤S3:取河道周边的土壤进行预处理,分为2mm—5mm的粗粒土,0.02mm—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2mm的细粒土;在细粒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改良剂和生物质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细粒土;在中粒土加入一定量的疏松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中粒土;在粗粒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粗粒土;步骤S4:吸取底泥,加入所述改性细粒土和所述有机肥以提高底泥絮凝效果,加入化肥和所述改性中粒土调节底泥的pH、孔隙度,中和底泥表面电荷,促进底泥的脱水效果,利用带式压滤机压滤脱水,向脱水后的淤泥加入所述改性粗粒土,促进淤泥的土壤化利用;步骤S5:压滤脱水出水以适当流量Q排入河堤坡面上的压滤水处理沟系统内,实现泥水分离和净化压滤脱水,压滤水其中一部分渗透进入土壤灌溉植被,另一部分流入河道,水流中的沉积物以及吸附的营养物质可作为植被的养分,实现资源化利用;步骤S6:将步骤S4得到脱水后的底泥加入一定量堆肥调理剂、微生物接种剂、重金属钝化剂得底泥混合物,将所述底泥混合物以厚度H铺设于河堤平面上的淤泥氧化沟内进行好氧发酵、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建中胥梦琦曹艳艳张欢白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