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20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特点是其构成包括:沿入射的超短脉冲激光前进方向依次的第一小孔光阑、聚焦透镜、充惰性气体的钢管、第一凹面反射镜、第一啁啾镜组、第二小孔光阑、第二凹面反射镜、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第三凹面反射镜和第二啁啾镜组,所述的充惰性气体的钢管和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的两端用具有布儒斯特角的石英片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具有高的脉冲压缩比、高的能量输出和好的光束质量,可获得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短激光脉冲,特别是一种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超快光学领域的许多研究应用需要极短的激光脉宽、较高的能量和 较好的光束质量的激光脉冲,例如单个阿秒脉冲的产生,微观世界,尤 其是生物分子水平上的动力学研究等。如何产生周期量级乃至单周期的 脉冲是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对强场激光 物理等领域有重大意义。现有商品化的钛宝石飞秒激光器输出脉冲宽度一般在30飞秒(简写 为fs)以上,乃至50fs,与实验中要达到的小于5飞秒(以800nm为中 心,单周期脉冲宽度为2.7飞秒)的目标有一定距离。目前,周期量级 脉冲乃至近单周期脉冲(以下简称"极短脉冲")的基本产生方式有非共 线光学参量放大(OPA)方法、充惰性气体空心光纤压縮方法和惰性气 体成丝压縮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如非共线OPA方法的光谱 带宽受到相位匹配的限制,且由于相位匹配角的不同导致空间啁啾会很 大;空心光纤压縮的方法因为要尽量避免气体电离,所以支持的能量不 能高,同时由于光是在波导中以泄漏模方式行进的,加上不同模式的耦 合及高阶模的强烈损耗,效率不够高,但这种方法的光谱展宽特性和空 间选模特性好;惰性气体成丝压縮方法虽然能支持很高的能量,而且理 论预计空间质量也会很好,但具体实现时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初 始脉冲的波前、光斑模式、峰值功率和气体的扰动等,从而压縮质量难 以控制。这些基本方法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例如空心光纤使用气压梯度 的方法,虽然产生接近10毫焦的能量,但脉宽不够短,实验装置也较复 杂,需要保持稳定的气压梯度;使用大内径的空心光纤也能显著提高出 射脉冲的能量;成丝压縮也有自压縮和啁啾镜辅助压縮。这些基本方法的不同组合又衍生出许多方法,例如,用两级空心光纤压縮,虽然脉宽能达到3.8飞秒,但是能量太低,只有微焦量级/不适合某些应用;用 两级成丝的方式,能量能提高,但脉宽还不够短,而且光束质量不易控 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 一种近单个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以获得高的脉冲压縮比、高的能 量输出和好的光束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利用惰性气体成丝压縮和空心光纤 压縮之间的互补来扬长避短,既发挥级联压缩得到短脉宽的优势,又不 以牺牲能量效率和光束质量为代价。成丝压縮技术有高的压縮效率,但 光束质量不够理想;空心光纤压縮效率不够高,但光谱展宽特性和空间 整形特性很好。二者结合就可以有高的脉冲压縮比,高的能量输出,好 的光束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特点是其构成包括沿入射的 超短脉冲激光前进方向依次的第一小孔光阑、聚焦透镜、充惰性气体的 钢管、第一凹面反射镜、第一啁啾镜组、第二小孔光阑、第二凹面反射 镜、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第三凹面反射镜和第二啁啾镜组, 所述的充惰性气体的钢管和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的两端用具 有布儒斯特角的石英片密封。所述的第二凹面反射镜的焦距为1.5米。本专利技术将惰性气体成丝压縮和空心光纤压縮结合起来,以成丝压縮 做前级,空心光纤压縮做后级,前级利用了成丝压縮支持高能量的优点 对脉冲做初步的压縮,后级利用了空心光纤光谱展宽特性好以及空间选 模特性好的优点对脉冲做进一步的压縮和整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归纳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级联压縮的方法,与单级压縮方法相比,它将脉冲光谱展得更宽,其能支持的最短脉宽限也更短。2、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级使用惰性气体成丝压縮,在最小限度损失能量的 前提下将脉冲进行初步的压縮。根据理论推断,较短的脉冲进入光纤后, 光谱展宽会更加光滑更加宽,能支持更短的脉冲。这即是与单级光纤相 比的优势所在。3、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级使用空心光纤压縮,进一步展宽了光谱,同时由 于波导的选模性,光束质量也得到了优化,克服了成丝在光斑模式上的 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单个光周期激光脉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初始脉冲的光谱展宽比较。 图3为测得的脉冲自相关图。 图4为理论模拟的自相关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 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先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单个光周期激光脉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口径可调的第一小孔光阑,6是口径可调的第二小孔光阑。2是焦距1.5米的薄透镜,尽可能在初始脉冲波段范围内增透。充惰性气 体的钢管3和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8的长度为160厘米,内 径39毫米,前后由0.5毫米厚的石英片密封,其角度确保入射光以布如 斯特角入射,从而减小反射损耗。管子由两个二维调整架支撑,确保入 射光经轴线经过管子。其中充惰性气体的钢管3内充有氩气。内置空心 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8中放有内径为250微米,长度1米的石英空心 光纤,由一V形槽承载,使其轴线与管子轴线重合。内充氖气。第一凹 面反射镜4和第二凹面反射镜7是焦距1.5米的凹面反射镜,要求反射 光谱带宽要足够宽。5是第一啁啾组合镜,IO是第二啁啾组合镜,用以 补偿脉冲的正色散,压縮脉冲。第一啁啾组合镜5由两对啁啾镜组成,总计补偿量为-320fs2。第二啁啾组合镜10也由两对啁啾镜组成,总计 补偿量-180fs2。第三凹面反射镜9是焦距75厘米的凹面镜。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激光器的输出脉宽为38飞秒,使用低于小孔光阑1选择脉冲能量 0.9毫焦做为第一级的入射,经过透镜2的聚焦进入充惰性气体的钢管3。 当入射脉冲的峰值功率大于管子中氩气的自聚焦功率时,就会发生成丝 效应。成丝过程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空间自聚焦,等离子体形成与散 焦等。当一束光中,自聚焦效应和等离子散焦相平衡时,就形成了一根 丝。如果入射脉冲的能量很大,且波前相位畸变时,就会形成许多根丝, 每根丝的峰值功率相等。第一小孔光闹1的使用就是压制多丝的形成, 只产生单丝,确保光斑的空间质量。判断是否形成单丝除了峰值功率这 个标准外,还有亮丝的长度,本装置形成的亮线是相应光束瑞利长度的 好几倍,表明发生了动力学平衡,有成丝现象。输出脉冲能量大于0.8 毫焦,效率超过90%。光斑中心是白亮的超连续谱。脉冲经第一凹面反 射镜4准直后由第一啁啾镜5进行色散补偿。因为这时的光谱很宽,所 以凹面反射镜的反射带宽要够,经过啁啾镜补偿后得到的脉冲由型号为 SPIDER脉宽测量仪测量其脉宽在20飞秒以下。初步压縮的脉冲由第二 凹面反射镜7聚焦耦合到所述的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8的空 芯光纤中。因为空心光纤对模式EH11的损耗比其它的模都小很多,当 焦斑恰好位于光纤入口时,由耦合模理论可知大部分能量分布在EH11 模上。同时理论计算可知当焦斑直径是光纤内径的65%时,可以得到接 近1的耦合效率。通过使用CCD测量不同焦距凹面镜的焦斑大小及位 置,发现焦距1.5米的凹面镜焦斑大小符合最佳耦合条件,所以光路按 照此参数搭建。当脉冲在光纤中行进时,由于自相位调制效应,光谱得 到大大展宽。同时由于波导的选模作用,使得EH11这个模式被选出来。 第二小孔光阑6用来滤掉成丝后中心光斑外围的晕,同时调整焦斑大小 以达到最高的压縮效率。光纤出射的脉冲经过第三凹面反射镜9的准直, 由第二啁啾组合镜10压縮得到最终的输出,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单光周期激光脉冲产生装置,特征是其构成包括:沿入射的超短脉冲激光前进方向依次的第一小孔光阑(1)、聚焦透镜(2)、充惰性气体的钢管(3)、第一凹面反射镜(4)、第一啁啾镜组(5)、第二小孔光阑(6)、第二凹面反射镜(7)、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8)、第三凹面反射镜(9)和第二啁啾镜组(10),所述的充惰性气体的钢管(3)和内置空心光纤的充惰性气体钢管(8)的两端用具有布儒斯特角的石英片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冷雨欣李小芳陈晓伟李儒新徐至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