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2027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平台框架,该机器人平台框架的底端设置有智能运动系统,该机器人平台框架的上端安装有防水壳体,该机器人平台框架的两侧又相应设置有浮筒,该机器人平台框架的前端又相应安装有机械臂,而该机械臂的前端又相应安装有清淤机构;所述机器人平台框架的前后端以及防水壳体的上端还均安装有六维度水下螺旋桨。本发明专利技术水下机器人的智能行走、淤泥检测及清淤工作的软件均集成开发成自身独特系统并相应安装于智能控制系统,无论是整体机器人的动力行走,精确定位、路线修正、淤泥检测,清淤作业、还是反冲洗等所有的工作均可相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操作,真正实现了清淤机器人的自主运行与稳定的工作。与稳定的工作。与稳定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说是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城市及农村大部分水体,主要清淤方法是打围堰、排干水体里的水,将水体底泥沉淀至一定时间后,采用挖掘机进行清淤,这种方式需要引流,工程量大,工期很长,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些水体由于地理位置、河床未硬化等原因更是导致无法使用大型工程机械进行清淤作业;也有另外的清淤方法是排掉大部分水,在浮筒或漂浮平台上采用离心式泥浆泵抽吸淤泥,这种方法需要人工牵引浮体,人工工作强度大,而污染水体含颗粒、纤维、棉布、树枝树叶、水草等堵塞泥浆泵导致清淤工作难以连续,污染水体黑臭导致人工工作环境恶劣,抽出的淤泥含水率也高,效率低,清淤工期太长。这些传统清淤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形势。
[0003]各个城市内河,常年由于溢流排污或雨水冲刷导致河道底部经常淤积淤泥,清理一次施工难度很大,至今市场上没有一款可以用来无需断流排水进行河道清淤且便于维护的产品。
[0004]对于巢湖、太湖、滇池等目前清淤方法比较粗糙,绞吸船不能精确测量淤泥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平台框架(1),该机器人平台框架(1)的底端设置有智能运动系统,该机器人平台框架(1)的上端安装有防水壳体(2),该机器人平台框架(1)的两侧又相应设置有浮筒(3),该机器人平台框架(1)的前端又相应安装有机械臂(4),而该机械臂(4)的前端又相应安装有清淤机构;所述机器人平台框架(1)的前后端以及防水壳体(2)的上端还均安装有六维度水下螺旋桨(5);所述的防水壳体(2)内则相应设置有动力系统、智能控制系统(6)、淤泥检测系统、清淤系统以及反冲洗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6)包括工控机以及两组单片机,其中一组单片机用于机器人的智能行走控制;另一组单片机则用于淤泥检测及清淤工作控制;水下机器人的智能行走、淤泥检测及清淤工作的软件均集成开发成自身独特系统并相应安装于智能控制系统(6)的工控机及单片机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防水电缆、设置在防水壳体(2)内部的用于给各部件供电的配电柜(7)、设置在防水壳体(2)内部的油箱(8)、液压油泵(9)以及用于连接控制油路的多路阀组(10);所述的配电柜(7)由外部的防水电缆供电,配电柜(7)配电给液压油泵(9),液压油泵(9)产生压力油通过多路阀组(10)给智能运动系统、机械臂(4)以及清淤系统提供动力;而配电柜(7)则相应向各系统提供电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淤泥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机器人平台框架(1)前端的多普勒双频超声波系统以及安装在机械臂(4)前端的压力传感器,通过超声波测量数据与压力传感数据复合测量淤泥厚度,并且可将数据传送至智能控制系统(6)中进行数据的计算修正以及储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淤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械臂(4)前端的绞吸盘结构(11)、破碎盾结构(12)以及设置安装于机械臂(4)上吸泥管路(13);还包括设置在防水壳体(2)内部的淤泥泵(14),该淤泥泵(14)与淤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均张心叶李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科水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