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琴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83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包括如下原料: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麝香;通过采用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以及麝香作为中药药膏原材料,使各原材料之间药性相符,对各原材料之间进行合理搭配,对患者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患处位置进行有效治疗,通过设置步骤一选材、步骤二清洗、步骤三打粉、步骤四过筛、步骤五煎煮、步骤六调膏以及步骤七成品的制备步骤配合,可对患者患有的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症状起到了合理性、药理性以及针对性作用。药理性以及针对性作用。药理性以及针对性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鼻炎治疗
,具体为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

技术介绍

[0002]急性鼻窦炎是指鼻窦粘膜的急性炎症,多因急性鼻炎发展而来,鼻甲肥大、鼻腔肿物等影响鼻窦引流也是常见病因,重症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合并症以上颌窦炎为多见,病人常有持续性鼻塞,流大量粘脓涕,嗅觉障碍及定位定时性头痛。
[0003]对于患有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的患者来说,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目前市场上治疗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的药品主要以西药药片和滴液剂,两种治疗效果均不佳,且长时间服用西药药片,易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增加患者机能的额外排毒负担,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和副作用,对于滴液剂治疗手段来说,不仅治疗效果缓慢,而且不便于患者对患处进行滴加药液,导致药液滴加时偏离患处位置,起不到有效治疗效果,也极易引起患者患处不适,从而无法利用中药药膏对患者的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症状进行治疗消除,为此,提出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利用中药药膏对患者的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症状进行治疗消除,抗药性和副作用较强,不便于患者对患处进行滴加药液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包括如下原料:
[0006]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麝香;
[0007]其原料各组分质量如下:
[0008]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2

16g,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各8

12g,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各6

10g;
[0009]中药药膏制作辅材和仪器器具如下:
[0010]麻油100ml、蜂蜡18g;
[0011]玻璃搅拌棒、筛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研磨机、超声波清洗器、电加热器、药炉、温度计、150ml烧杯以及电动搅拌器;
[0012]中药药膏制作步骤如下:
[0013]步骤一、选材:使用者选用质地上等且无腐坏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原材料,然后使用者再使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称量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5g,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各10g,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各8g;
[0014]步骤二、清洗:接着使用者依次将各15g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0g的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以及各8g的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置入容器内,并注入纯净水进行清洗,洗去各原材料表面的浮皮和杂质,然后使用者再将清洗完成的各原材料置入容器内进行浸泡,待原材料浸泡完成后平摊至通风处进行风干;
[0015]步骤三、打粉:然后使用者再将风干后的原材料统一置入研磨机内进行研磨打粉处理,直至各原材料研磨至粉末状为止,且使用者凭借肉眼观察无明显体积较大的颗粒状原材料碎块即可;
[0016]步骤四、过筛:接着使用者再使用筛架将打粉完成后的原材料粉末进行过筛处理,并将未通过筛架的大颗粒原材料粉末进行手动剔除,将符合要求的中药药粉粉末置入罐子内,留以备用;
[0017]步骤五、煎煮:然后使用者再将事先准备的麻油倒入150ml烧杯内,并留取100ml麻油,然后再将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倒入药炉内,再将药炉置于电加热器上方进行加热煎煮,使用者再将加热煎煮到预定温度后的100ml麻油重新倒入150ml烧杯内,留以备用;
[0018]步骤六、调膏:接着使用者将盛有加热煎煮至预定温度100ml麻油的150ml烧杯内再加入18g蜂蜡,再使用玻璃搅拌棒对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搅匀;
[0019]步骤七、成品:最后使用者将罐子内的中药药粉粉末放置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上进行精准称量,取出30g中药药粉粉末,然后使用者将30g中药药粉粉末置入150ml烧杯内,接着使用者再使用电动搅拌器对150ml烧杯内的30g中药药粉粉末、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搅匀,即可制得中药药膏成品。
[0020]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一选材过程中,使用者再根据质量不同分别将各15g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置入一号盒,各10g的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置入二号盒,各8g的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置入三号盒内进行分类备用,且分别在一号盒、二号盒和三号盒表面贴设标签纸。
[0021]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二清洗过程中,各原材料加入容器内浸泡时,加入的纯净水要没过原材料,且没过原材料纯净水的高度要达到使用者三指至五指之间,且浸泡30min

45min。
[0022]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二清洗过程中,使用者再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对风干后的原材料进行超声清洗,且前后清洗三次,每次间隔5

8min。
[0023]优选的,所述在步骤四过筛过程中,使用者将盛有原材料粉末的罐子置于阴凉处,然后再将罐子罐口位置使用橡胶塞进行密封封堵保存。
[0024]优选的,所述在步骤四过筛过程中,筛架采用三层镂空设计,且筛架的筛网层数为三层,且第一层的网眼密度为100目,第二层的网眼密度为120目,第二层的网眼密度为140目。
[0025]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五煎煮过程中,在电加热器对100ml麻油加热煎煮过程中,先将电加热器温度调至60℃,对药炉内100ml麻油加热煎煮5mim,然后再将电加热器温度调至40℃,对药炉内100ml麻油加热煎煮10mim。
[0026]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五煎煮过程中,使用者使用温度计将加热煎煮好的100ml麻油温度进行检测,使加热煎煮完成的100ml麻油温度保持在40℃即可。
[0027]优选的,所述在步骤六调膏过程中,使用者使用玻璃搅拌棒对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和18g蜂蜡搅拌过程中,先将玻璃搅拌棒顺时针搅拌三圈,然后再逆时针搅拌三圈,最后再持续对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顺时针搅拌至均匀状态,然后使用者将搅匀的150ml烧杯置于通风处进行物理降温,直至150ml烧杯内搅匀的100ml麻油和18g蜂蜡降温至室温24

26℃即可。
[0028]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七成品过程中,使用者使用电动搅拌器对盛有30g中药药粉粉末、100ml麻油和18g蜂蜡的150ml烧杯搅拌前,先使用玻璃搅拌棒对150ml烧杯内的30g中药药粉粉末、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初步搅拌,且初步搅拌2

5min,然后电动搅拌器采用慢、快和慢三个阶段对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麝香;其原料各组分质量如下: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2

16g,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各8

12g,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各6

10g;中药药膏制作辅材和仪器器具如下:麻油100ml、蜂蜡18g;玻璃搅拌棒、筛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研磨机、超声波清洗器、电加热器、药炉、温度计、150ml烧杯以及电动搅拌器;中药药膏制作步骤如下:步骤一、选材:使用者选用质地上等且无腐坏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饿不食草、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防风、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原材料,然后使用者再使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称量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5g,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各10g,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各8g;步骤二、清洗:接着使用者依次将各15g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各10g的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防风以及各8g的黄芪、黄芩、梅片、细辛和麝香置入容器内,并注入纯净水进行清洗,洗去各原材料表面的浮皮和杂质,然后使用者再将清洗完成的各原材料置入容器内进行浸泡,待原材料浸泡完成后平摊至通风处进行风干;步骤三、打粉:然后使用者再将风干后的原材料统一置入研磨机内进行研磨打粉处理,直至各原材料研磨至粉末状为止,且使用者凭借肉眼观察无明显体积较大的颗粒状原材料碎块即可;步骤四、过筛:接着使用者再使用筛架将打粉完成后的原材料粉末进行过筛处理,并将未通过筛架的大颗粒原材料粉末进行手动剔除,将符合要求的中药药粉粉末置入罐子内,留以备用;步骤五、煎煮:然后使用者再将事先准备的麻油倒入150ml烧杯内,并留取100ml麻油,然后再将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倒入药炉内,再将药炉置于电加热器上方进行加热煎煮,使用者再将加热煎煮到预定温度后的100ml麻油重新倒入150ml烧杯内,留以备用;步骤六、调膏:接着使用者将盛有加热煎煮至预定温度100ml麻油的150ml烧杯内再加入18g蜂蜡,再使用玻璃搅拌棒对150ml烧杯内的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搅匀;步骤七、成品:最后使用者将罐子内的中药药粉粉末放置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秤上进行精准称量,取出30g中药药粉粉末,然后使用者将30g中药药粉粉末置入150ml烧杯内,接着使用者再使用电动搅拌器对150ml烧杯内的30g中药药粉粉末、100ml麻油和18g蜂蜡进行搅匀,即可制得中药药膏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一选材过程中,使用者再根据质量不同分别将各15g的猪牙皂、白芷、皂角刺和饿不食草置入一号盒,各10g的炒苍耳、炒甜瓜蒂、辛夷、川芎、双花、石菖蒲、桂枝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琴
申请(专利权)人:蔡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