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56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井开采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储油箱的顶部插接有电子液位监测机构,所述电子液位监测机构包括接线盒、测量导管、上限位器、下限位器和浮球,所述接线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油箱的顶部,该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本装置相比传统的监测装置利用浮力对浮球所产生的位移变化来实现对储油箱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观察,保证本装置对于外部运行泵其效率测量的数据精准性,同时本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较为便捷,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以及后期开采石油的运行效率。装置的工作效率以及后期开采石油的运行效率。装置的工作效率以及后期开采石油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井开采器械
,具体为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油井通常是指按油田开发规划的布井系统所钻的孔眼,石油由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通道,同时石油开采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方针之一,针对采油井的使用往往是通过抽油运行泵将采油井内部的石油、天然气等烃类物质从而地下抽取至地面。
[0003]抽油运行泵在实际使用之前往往需要在现场对其运载效率进行监测处理,同时根据所得出的数据将运行泵安装至相应的区域内进行使用,然而,传统的监测装置其内部不具备针对液体的变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机构,在现场使用时往往采用开窗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导致现场使用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对装置本身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无法准确计算出运行泵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后期整体石油开采的运行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传统的监测装置其内部不具备针对液体的变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机构,在现场使用时往往采用开窗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导致现场使用的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从而对装置本身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无法准确计算出运行泵的工作效率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包括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储油箱的顶部插接有电子液位监测机构,所述电子液位监测机构包括接线盒、测量导管、上限位器、下限位器和浮球,所述接线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油箱的顶部,所述测量导管插接在所述接线盒的连接端,且所述测量导管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储油箱的内部,所述上限位器与所述下限位器分为固定连接在所述测量导管的外侧壁上下两侧,所述浮球滑行连接在所述测量导管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上限位器与所述下限位器的之间,所述储油箱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泵,所述储油箱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泵。
[0006]优选的,所述接线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磁泵与所述第二电磁泵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泵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连接端焊接有连接法兰。
[0008]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为金属软管,且所述连通管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泵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盲板,且所述盲板与所述第二电磁泵的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10]优选的,所述储油箱的内侧壁一周均固定连接有隔离板,且所述隔离板的厚度范围为10毫米~50毫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通过在储油箱的内部设置由接线盒、测量导管、上限位器、下限位器以及浮球所组成的电子液位监测机构,当储油箱内注入液体时,则利用液体所产生的浮力带动浮球在测量导管上向上移动,直至浮球与上限位器之间相连接,从而使第一电磁泵停止对外部液体的输入工作,当储油箱内排出液体时,则浮球失去浮力的支撑,受重力影响则浮球向下移动,直至浮球与下限位器之间相连接,使得控制器关闭第一电磁泵对于液体的输出工作,在上述过程中,控制器对液体的排出所消耗的时间进行记录,并且将记录得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化,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本装置相比传统的监测装置利用浮力对浮球所产生的位移变化来实现对储油箱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观察,保证本装置对于外部运行泵其效率测量的数据精准性,同时本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较为便捷,有效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以及后期开采石油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储油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0、储油箱;110、控制器;120、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1、接线盒; 122、测量导管;123、上限位器;124、下限位器;125、浮球;130、进液管; 140、第一电磁泵;150、连通管;151、连接法兰;160、出液管;170、第二电磁泵;171、盲板;180、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本装置相比传统的监测装置利用浮力对浮球125所产生的位移变化来实现对储油箱100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功能,无需人工进行观察,保证本装置对于外部运行泵其效率测量的数据精准性请参阅图1

3,包括储油箱100;
[0018]请再次参阅图1

3,储油箱10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10,储油箱100的顶部插接有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包括接线盒121、测量导管122、上限位器123、下限位器124和浮球125,接线盒121 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储油箱100的顶部,测量导管122插接在接线盒121的连接端,且测量导管122贯穿并延伸至储油箱100的内部,上限位器123与下限位器 124分为固定连接在测量导管122的外侧壁上下两侧,浮球125滑行连接在测量导管122的外侧壁,且位于上限位器123与下限位器124的之间,储油箱100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液管130,进液管130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泵 140,储油箱100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液管160,出液管160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泵170,储油箱100用于对现场监测所使用的的液体进行存放,控制器110用于对本装置内各个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控制,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用于对储油箱100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实时监测,接线盒121用于将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与控制器110之间进行信号
连接,测量导管122用于对上限位器123、下限位器124以及浮球125进行安装,上限位器123与下限位器 124用于对浮球125上下移动的高度进行限位处理,从而对储油箱100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浮球125用于利用液体所产生的浮力带动其在测量导管122 上进行上下移动,并且根据浮球125的运行轨迹对储油箱100内液体的液位高度进行测量,进液管130用于对第一电磁泵140进行连接,第一电磁泵140用于对外部的运行泵进行连接,同时对储油箱100内液体的输送状态进行控制,出液管 160用于对第二电磁泵170进行连接,第二电磁泵170用于对储油箱100内输出状态进行控制。
[0019]请再次参阅图1

3,为了方便现场使用人员能够通过电力控制的方式对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的运行状态进行快速控制,接线盒1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控制器110的输入端,第一电磁泵140与第二电磁泵170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井运行泵效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箱(100),所述储油箱(10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10),所述储油箱(100)的顶部插接有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所述电子液位监测机构(120)包括接线盒(121)、测量导管(122)、上限位器(123)、下限位器(124)和浮球(125),所述接线盒(1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油箱(100)的顶部,所述测量导管(122)插接在所述接线盒(121)的连接端,且所述测量导管(122)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储油箱(100)的内部,所述上限位器(123)与所述下限位器(124)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测量导管(122)的外侧壁上下两侧,所述浮球(125)滑行连接在所述测量导管(122)的外侧壁,且位于所述上限位器(123)与所述下限位器(124)的之间,所述储油箱(100)的输入端插接有进液管(130),所述进液管(130)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泵(140),所述储油箱(100)的输出端插接有出液管(160),所述出液管(160)的连接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涛赵奇方淑艳佟松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万益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