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席承厚专利>正文

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151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是在已有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基础上的改良,用复数个结构组装而成,避免了转接头结构的孔隙问题,用注塑封装对结构保护,可降低制造成本,避免电器上所可能产生的断路、短路或干扰现象,运用组装及外形设计,满足客户所要的成型外模等不同需求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大的制作弹性,可达到人安物安的要求。(*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属基本电气元件领域线路连接器类。一部功能强大的电脑为让多人使用可由一种新的通用串列埠连接插槽完成,现用的串列埠连接器,接头部分各不相同,由于结构的设计、组装及制造上设计不够详尽,使组装耗时多,注塑过程中因内部受损,发生线路短路、断路或干扰现象,影响工作,是其技术上的缺点,如前所述现有的通用串列埠连接器在组装制造上未全盘设计考虑,不能达到现今人安、物安的要求,为此有必要改良。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串列埠连接头,用复数个结构组装成,使接头无空隙,用注塑对结构封装,降低成本,使电器不产生断路、短路及干扰现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确保人安及物安。本技术的目的可按下列措施实现该接头中有一穿过转接套的缆线,该缆线含有复数条电线,该复数条电线穿过一防短路抗力片,与一转接器上的复数个连接通道由一挟制器连接,该转接套与防短路抗力片由套壁与嵌壁相接,该防短路抗力片与转接器相接并紧密贴合,由壳套包复;于壳套连接转接套的部位环焊并置于一塑料套结构中;本技术还可按下列措施实现,该缆线包括四条电线,该四条电线外包复有编织结构;转接套为一端圆形一端屋形的结构,屋形结构的边缘为一套壁,缆线穿过套壁,复数条电线穿过防短路抗力片连至连接通道;防短路抗力片中设有四个穿孔,防短路抗力片上向转接套方向延伸有一对嵌壁;转接套的套壁与防短路抗力片的嵌壁相邻接,于之间有一空间容置电线作转折;转接器由一转接壳内设有四个连接通道,在转接壳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对凹道;四个连接通道设有挟制器、定位结构、一凸槽道及一尖刺结构,通过挟制器与电线作焊接或夹或焊夹加以连接,凸槽道突出于连接通道,尖刺为一渐薄微细的结构;壳套上设有一对凸状体,复数个注塑口、一对侧板、一折叠通道及一凸槽,凸状体与塑料套上的凹槽配合,复数个注塑口为设在壳套折叠通道上,折叠通道为平面的壳套经折叠制成,壳套折成一屋形,复数个侧板设于壳套的一端固定转接器位置,凸槽设在壳套的两侧壁上;在塑料套上设置一缓冲槽及护塞。本技术的优点是转接头无孔隙,注塑封装保护,降低了制作成本,电路上电器不产生断路、短路及干扰现象,能满足客户不同需求,保障人、物安全。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连接头的连接关系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连接头中转接器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连接头的上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之一实施例连接头的侧视剖面图兹对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是一种改良型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为连接两端服务器及周边装置的连接器的连接头,负责执行资料、信号传递(图1),该连接头将一缆线2与胶套1连接,连接头的塑料套1与缆线2由护塞9连接固定及保护,护塞9提供应力缓冲功能,避免使用时缆线2过度凹折而损坏,一壳套6与塑料套1连接固定,在塑料套1与壳套6连接处设一对缓冲槽10,对壳套6与塑料套1连接时有一缓冲功能,以免塑料套1放置壳套6时,使塑料套1损坏;连接头由一缆线2通过一转接套3,缆线2(图2)的一端有复数条电线12,外用编织11包复,缆线2内的电线为标准规格,转接套3为一端圆形一端屋形结构,圆形部分设有一圆孔14,屋形部分于边缘设有套壁13,使其与防短路抗力片4更加紧密结合,使缆线2的电线12与转接器5连接得更好;防短路抗力片4为本技术的一特点,于防短路抗力片4上设有一屋形体16,屋形体16上设有复数个穿孔18,将缆线2穿过转接套3后,内部复数条电线12通过防短路抗力片4上的屋状体13的复数个穿孔18,再与转接器5连接,于转接器5上设有独特的挟制器19,将缆线2的电线12连接固定,再将电线12所通过的防短路抗力片4向后推与转接器5紧密结合,由防短路抗力片4对转接器5与电线12连接部分进行保护,屋状体16中复数个穿孔18可避免电线12发生短路或电气干扰;防短路抗力片4上设有一对嵌壁17,嵌壁17在将缆线2向后抽伸时,将转接套3与防短路抗力片4向转接器5方向后推,使防短路抗力片4能与转接器5紧贴结合,转接套3上的套壁13则与防短路抗力片4上的嵌壁17相互紧靠,并形成一空间可容置电线作微小凹折,使电线12能穿过防短路抗力片4中的屋形体16;缆线2含四条电线12,防短路抗力片4上的穿孔18也为四个,转接器5的外部由转接壳22上另设有一凹道24,与转接器5外包的壳套6上设有的侧板27结构结合,侧板27的凹折恰与凹道24相扣,以免转接器5凸出于该壳套6外;上述壳套6将缆线2、转接器3的屋形套壁13部分、防短路抗力片4与转接器5进行包复,壳套6与转接套3的屋状套壁13相接的部位用环焊方式加以保护,另有一壳套7(图2)上设有一对凸块28,凸块28与之后对整体作包复的塑料套1上的凹槽8配合,以免包括整体壳套6结构脱落于塑料套1外,在壳套6上的两侧壁上设有一对凸槽26,使其在与主机结构连接时,能有一卡榫扣的作用,以免松动;壳套6上设有复数个侧板24,与转接器5上的凹道27配合,以免转接器5脱落于壳套6外,其背面壳套7上设有折叠通道31,于折叠通道31上设有复数个注塑口29、30,进行注塑动作,使内部更加紧密、坚固;该转接器5(图3、图4)有一转接壳22与四个导通管21,于转接壳22中设有凹道24;至于转接器5上于转接壳22中所设复数个导通管21,在未放于转接壳22中时,其外形结构的一导通管21结构,成平行板状,于一端设有三角形的挟制器19,并于其附近设有一定位结构20;在另一端设有尖刺25,在导通管21的平板结构上设有一凸槽道23;导通管21一端设有挟制器19为一可配合的三角形的外观结构,经卷包后便如另一导通管21(图3)结构中的挟制器19,成一内卷结构,以便与缆线的电线连接时,通过焊接或夹或焊夹并用方式连接,导通管21也可将挟制器19与导通管20分离,当连接缆线与电线时,先焊接后,再用挟制器19夹通连接更紧密,也可用不同挟制器19,可减少制造成本;导通管21中设有定位结构20,使导通管21放在转接壳22中时使之不脱离转接壳22,导通管21上设有一凸槽道23也是使其不脱离转接壳22,导通管21的一端设有一尖刺25,尖刺25为一三角的渐薄微细结构,在导通管21置于转接壳22中时,可方便放入并固定于转接壳22中;本技术的连接头(图4、图5)有一缆线2穿过转接套的套壁13,并通过防短路抗力片的屋状体16后,通过挟制器19连接,连接后的转接器5通过凹道与壳套6作阻挡处理,以防止转接器5突出于壳套6外,最后壳套6由塑料套1包复,并于连接缆线2处设有护塞9,以防缆线2过度凹折而有所损坏。本技术连接头(图5)缆线2穿过转接套的套壁13后,电线通过防短路抗力片的屋形体16由挟制器19与转接器上的连接通道连接;另外设在壳套上的凸块28与塑料套1上的凹槽8配合,以免壳套部分脱离于塑料套1之外;最后,用壳套上的注塑口29、30进行注塑,使放置电线的部位用注塑方式进一步固定保护,以免电线因结构的空间造成传递信号的不良及损坏;而于连接缆线2的部位所设的护塞9,同样是为了避免转接头使用时,因过度的凹折使缆线内的电线受损。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是现有技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串列埠的连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中有一穿过转接套的缆线,该缆线含有复数条电线,该复数条电线穿过一防短路抗力片,与一转接器上的复数个连接通道由一挟制器连接,该转接套与防短路抗力片由套壁与嵌壁相接,该防短路抗力片与转接器相接并紧密贴合,由壳套包复;于壳套连接转接套的部位环焊并置于一塑料套结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承厚
申请(专利权)人:席承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