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128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05
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包括挡水盖、水平支架和升降杆;挡水盖呈伞状,由至少三块挡水盖单元组成,相邻挡水盖单元间通过角码连接;相邻挡水盖单元之间拼接处设有密封耐候胶;挡水盖单元由扇形板、支撑板、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构成,且四者一体成型;扇形板顶面为坡面;水平支架支设在挡水盖下部;水平支架与挡水盖间的间隙中垫有垫块;升降杆有三根,呈三角形间隔设置在水平支架的底部;升降杆为电动推杆,升降杆上部通过顶部支座与水平支架连接;升降杆下部套接有结构固定支座;支撑板与开合屋盖之间设有密封胶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体单元组成的开合屋盖,在闭合状态下,中心汇交区域水密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合屋盖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在公共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建筑物对其闭合状态下的水密性有要求时就需进行特殊的设计与处理,尤其是开合屋盖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体单元组成时,开合屋盖闭合状态下形成圆形屋盖,各活动单元在圆心汇交。
[0003]如果开合屋盖由三个120
°
的扇形单元组成,其开闭模式未采用绕同一竖向枢轴转动,而利用轨道进行各单元滑动运行实现开闭,且闭合状态下形成圆形,为了避免运行至圆心区域时发生碰撞,圆心区域各扇形单元需保留一定的间距,就需要专门对圆心区域设计挡水装置,防止雨水从该区域落入室内。
[0004]如果多单元开合屋盖设计成绕各自竖向枢轴或各自水平枢轴转动,则开合屋盖闭合后在单点汇交,若要保证室内的水密性,同样需要在汇交区域安装可靠的挡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要解决传统的三个或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设置在圆形开合屋盖的顶部中心位置处;所述圆形开合屋盖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扇形屋盖单元(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挡水装置包括有挡水盖(2)、水平支架(3)以及升降杆(4);所述挡水盖(2)呈伞状,由至少三块挡水盖单元(2.1)组成,且相邻挡水盖单元(2.1)之间通过角码(2.2)连接;在相邻挡水盖单元(2.1)之间的拼接处设置有密封耐候胶(5);所述挡水盖单元(2.1)由顶部的扇形板(2.1.1)、外侧的支撑板(2.1.2)、第一肋板(2.1.3)和第二肋板(2.1.4)构成;所述扇形板(2.1.1)的顶面为坡面;所述支撑板(2.1.2)的断面呈L形,沿着扇形板(2.1.1)的弧形边、通长设置在扇形板(2.1.1)的底部;所述第一肋板(2.1.3)的断面呈L形,沿着扇形板(2.1.1)的一条径向边、通长设置在扇形板(2.1.1)的底部;所述第二肋板(2.1.4)为竖直板,沿着扇形板(2.1.1)的另一条径向边、通长设置在扇形板(2.1.1)的底部;所述水平支架(3)水平支设在挡水盖(2)的下部,用以加固挡水盖(2);在水平支架(3)与扇形板(2.1.1)之间的间隙中垫设有垫块(6);所述升降杆(4)有三根,呈三角形间隔设置在水平支架(3)的底部、靠近水平支架(3)的中心位置处;该升降杆(4)为电动推杆,且升降杆(4)的上部通过顶部支座(7)与水平支架(3)连接;所述顶部支座(7)包括有顶板(7.1)和夹板(7.2);所述顶板(7.1)贴设在水平支架(3)的底部,且与水平支架(3)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板(7.2)有两块,平行间隔连接在顶板(7.1)的底部;在两块夹板(7.2)的板面上对应开设有通孔(20);所述升降杆(4)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环(21);所述连接环(21)插接在两块夹板(7.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2)连接;所述升降杆(4)的下部套接有结构固定支座(8);所述结构固定支座(8)套接在升降杆(4)的外侧;所述伞形挡水装置与开合屋盖的一个扇形屋盖单元(1)连接,一组升降杆(4)的下端均伸向扇形屋盖单元(1)的顶部下方、与该扇形屋盖单元(1)固定;所述圆形开合屋盖闭合后,挡水盖(2)压接在开合屋盖的顶部中间,在支撑板(2.1.2)的横边底部与开合屋盖之间的缝隙处设有密封胶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屋盖顶部的伞形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固定支座(8)包括有套环(8.1)和连接板(8.2);所述连接板(8.2)的水平切面呈U形,在连接板(8.2)的横板段上间隔开设有第一穿孔(9);所述连接板(8.2)的两个纵板段上、靠近端部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17);所述套环(8.1)的侧壁上、对应第二穿孔(17)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穿孔(18);所述连接板(8.2)与套环(8.1)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二穿孔(17)与对应一侧的第三穿孔(18)中的第二紧固件(19)可拆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春播邓星河焦伟丰史春芳李鹏李鸿黄荣彬薛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