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87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它属于打包箱房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安装箱房顶板的上框体与用于安装箱房底板的下框体,上框体与下框体均设为方形结构,上框架与下框架相配合用于安装箱房侧板,上框体与下框体之间设有四根平行设置的立柱连接;上框体由两顶梁和两顶次梁组成,顶梁与顶次梁首尾连接形成方框,顶梁与顶次梁之间设有上吊头连接;下框体由两底梁和两底次梁组成,底梁与底次梁首尾连接也形成方框,底梁与底次梁之间设有底角固件连接;立柱一端固定安装在上吊头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底角固件上;顶梁、顶次梁、立柱、底梁和底次梁均为由片状板料弯折形成未封闭的异形型材,顶梁与顶次梁的弯折结构相同,底梁与底次梁的弯折结构相同。弯折结构相同。弯折结构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包箱房框架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打包箱房
,具体涉及一种打包箱房框架。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倡的“爱护环境、低碳环保”理念受到热烈追捧,箱式房屋的发展得到了跨越式的进步。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企业不再选用传统房屋来作为办公地点,而接受了打包箱(也称为集装箱式房),相对传统房屋而言,箱式房具备新潮、美观、灵活性高的优点, 目前的打包箱主体框架以槽钢和角铁为主要材料,为方便箱房顶板、侧板与底板的安装需要焊接多种结构的槽钢进行箱房框架的组建,极大地提高了箱房框架的重量,同时不同槽钢之间的焊缝因个人焊接能力不同,影响规模化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打包箱房框架,顶梁、顶次梁、立柱、底梁和底次梁均采用片状板料弯折设计,既可有效降低各部件的加工难度,有利于进行批量化生产,又可降低各部件的自重,进而降低框架的整体重量,同时采用多弯折设计,可有效增强抗弯性能,有利于提高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包括用于安装箱房顶板的上框体与用于安装箱房底板的下框体,所述上框体与下框体均设为方形结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相配合用于安装箱房侧板,所述上框体与下框体之间设有四根平行设置的立柱连接;
[0007]所述上框体由两条平行设置的顶梁和两条平行设置的顶次梁组成,所述顶梁与顶次梁首尾连接形成方框,所述顶梁与顶次梁之间设有上吊头连接;
>[0008]所述下框体由两条平行设置的底梁和两条平行设置的底次梁组成,所述底梁与底次梁首尾连接也形成方框,所述底梁与底次梁之间设有底角固件连接;
[0009]所述立柱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吊头上,所述立柱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角固件上;
[0010]所述顶梁、顶次梁、立柱、底梁和底次梁均为由片状板料弯折形成未封闭的异形型材,所述顶梁与顶次梁各部位的弯折结构相同,所述底梁与底次梁各部位的弯折结构也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顶梁包括由板料弯折形成的上C形支撑槽体,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两端固定安装在两所述上吊头上,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上槽边弯折形成U形集水槽体,所述U形集水槽与所述上吊头相配合,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下槽边弯折形成上L形槽体,所述L形槽体与U形集水槽体之间设有用于箱房顶板安装的顶板安装间隙。
[0012]优选的,所述U形集水槽体设为内凹结构,所述U形集水槽体末端向C形支撑槽体方向弯折形成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U形集水槽体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所述斜面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C形支撑槽体的上槽面,所述顶梁上所述顶梁上连接所述斜面的所述U形集水
槽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用于贯穿箱房顶板的支撑连杆,所述安装孔一端延伸贯穿所述斜面。
[0013]优选的,所述底梁包括下C形支撑槽体,所述下C形支撑槽体两端固定安装在两所述底角固件上,所述下C形支撑槽体一侧向内弯折形成下L形槽体,所述下C形支撑槽体另一侧弯折形成外凸的限位槽体,外凸的所述限位槽体与所述上L形槽体相配合用于箱房侧板的安装,所述L形槽体与限位槽体之间设有用于箱房底板安装的安装间隙。
[0014]优选的,所述U形集水槽体与上L形槽体的起始端弯折方向设为由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两侧向中心位置的方向,所述下L形槽体的起始端弯折方向设为由所述下C形支撑槽体下侧边向中心位置的方向。
[0015]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两相互垂直设置的侧边,两所述侧边末端均经两次弯折形成直角凹槽,所述立柱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吊头与底角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内安装有与所述上吊头相配合的排水管。
[0016]优选的,所述上吊头包括方形结构的吊头本体,所述吊头本体上设有吊装孔,所述吊头本体内设有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所述吊头本体上设有与所述U形集水槽体连通的水槽,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水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排水管与排水孔连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8]1、本技术中顶梁、顶次梁、立柱、底梁和底次梁均采用片状板料弯折设计,既可有效降低各部件的加工难度,又可降低各部件的自重,进而降低框架的整体重量,同时采用多弯折设计,可有效增强抗弯性能,有利于提高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19]2、本技术中利用集水槽体与水槽相配合,可实现箱房上部积水的集中排放,避免雨水从箱房四周滴落对地基冲刷造成地基损坏;
[0020]3、本技术中高顶梁、顶次梁、底梁和底次梁中的C形支撑槽体的下槽边采用内弯设计,既可以使C形支撑槽体与L形槽体之间连接更紧凑,有利于提高顶梁的结构强度,又可以增加板材的弯折次数,可进一步提高顶梁、顶次梁、底梁和底次梁的结构强度;
[0021]4、本技术中利用上L形槽体与限位槽体相配合分别对箱房侧板的两侧面进行限位,方便箱房侧板的安装,其中上L形槽体与箱房侧板外侧面相配合,限位槽体箱房侧板内侧面相配合,可有效阻挡箱房侧板外侧面接触的水分向箱房内侧流动,有利于保持箱房内部的干燥;
[0022]5、本技术中利用贯穿箱房顶板且连接在两顶梁之间的支撑连杆对箱房顶板进行支撑,可有效避免箱房顶板因长时间使用发生中间凹陷等形变问题。
[0023]6、本技术中利用螺栓实现箱房顶板与顶梁的紧固,可有效提高箱房顶板安装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斜面连接箱房顶面与集水槽体,既可以引导箱房顶部的积水进入集水槽体中,可有效避免积水因长时间停留渗入顶梁与箱房顶板之间,又可利用斜面对螺栓进行遮挡,避免螺栓因直接接触流水发生腐蚀。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打包箱房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种打包箱房框架的顶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种打包箱房框架的底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种打包箱房框架的上吊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顶梁、2

顶次梁、3

底梁、4

底次梁、5

立柱、6

上吊头、7

底角固件、1001

上C形支撑槽体、1002

U形集水槽体、1003

上L形槽体、1004

顶板安装间隙、1005

斜面、3001

下C形支撑槽体、3002

下L形槽体、3003

限位槽体、3004

底板安装间隙、6001

吊头本体、6002

吊装孔、6003

隔板、6004

水槽、600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安装箱房顶板的上框体与用于安装箱房底板的下框体,所述上框体与下框体均设为方形结构,所述上框体与下框体之间设有四根平行设置的立柱连接;所述上框体由两条平行设置的顶梁和两条平行设置的顶次梁组成,所述顶梁与顶次梁首尾连接形成方框,所述顶梁与顶次梁之间设有上吊头连接;所述下框体由两条平行设置的底梁和两条平行设置的底次梁组成,所述底梁与底次梁首尾连接也形成方框,所述底梁与底次梁之间设有底角固件连接;所述立柱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吊头上,所述立柱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角固件上;所述顶梁、顶次梁、立柱、底梁和底次梁均为由片状板料弯折形成未封闭的异形型材,所述顶梁与顶次梁各部位的弯折结构相同,所述底梁与底次梁各部位的弯折结构也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顶梁包括由板料弯折形成的上C形支撑槽体,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两端固定安装在两所述上吊头上,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上槽边弯折形成U形集水槽体,所述U形集水槽与所述上吊头相配合,所述上C形支撑槽体下槽边弯折形成上L形槽体,所述L形槽体与U形集水槽体之间设有用于箱房顶板安装的顶板安装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包箱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U形集水槽体设为内凹结构,所述U形集水槽体末端向C形支撑槽体方向弯折形成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U形集水槽体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所述斜面的最低高度高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允波李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维美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