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085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包括基座和中控器,基座设有若干地钉,基座设有与中控器相匹配的土壤监测器,基座与中控器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基座和中控器铰接;中控器设有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包括转轴、捆绑带、卷簧盒和连接器,中控器一侧开有装配槽,转轴转动设于装配槽内,捆绑带缠绕设于转轴,卷簧盒设于中控器下端并与转轴一端连接,连接器设于中控器另一侧并与捆绑带相匹配,中控器后端为弧形结构,中控器后端设有树木监测器,本装置能够对古树的生长环境以及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利于管理,并且能够提高整个装置安装使用时的稳定性,提高监测时的稳定性。提高监测时的稳定性。提高监测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珍贵树木由于自身的经济、文化和生物研究价值,为了保护此类树木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此类树木进行监测管理,以确保其不受外界伤害并监测树木自身的生长状态,传统的监测管理方法一般由人工巡检,但这样耗费人力物力巨大且管理效果不佳;
[0003]随着通讯技术以及监测传感器的发展,目前逐渐采用机器对树木进行监测管理,一般的机器在监测使用时,通常直接使用钉子或铁丝或绑带缠绕于树木,但这样的方式对树木的伤害较大,同时单一的连接方式容易因外界或连接件自身老化因素而脱落,进而造成对树木监测管理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用于对树木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测,便于管理。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包括基座和中控器,所述基座设有若干地钉,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中控器相匹配的土壤监测器,所述基座与所述中控器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中控器铰接;
[0007]所述中控器设有捆绑组件,所述捆绑组件包括转轴、捆绑带、卷簧盒和连接器,所述中控器一侧开有装配槽,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捆绑带缠绕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卷簧盒设于所述中控器下端并与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中控器另一侧并与所述捆绑带相匹配,所述中控器后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中控器后端设有树木监测器。
[0008]所述土壤监测器包括钻土杆、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钻土杆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钻土杆插入土壤内一端为锥形,所述钻土杆下侧开有十字槽,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十字槽内;这样通过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配合,能够对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数据进行监测,钻土杆配合十字槽,能够在钻土杆伸入土壤内时避免湿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受压过大而损坏。
[0009]所述树木监测器包括载体、径流传感器和活动弹簧,所述中控器后侧开有安装腔,所述载体滑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径流传感器位于所述载体远离所述中控器一端并与所述中控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活动弹簧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壁与所述载体远离径流传感器一端之间;径流传感器能够对树木自身的状态进行监测,载体配合活动弹簧能够确保径流传感器保持与树木的有效贴合连接。
[0010]所述连接器包括插接条和连接筒,所述插接条与所述捆绑带伸出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筒与所述中控器远离所述转轴一侧连接,所述连接筒侧面开有与所述捆绑带相匹配的
连接槽;插接条配合连接筒通过插接的方式即可对捆绑带进行连接固定,连接方式方便快捷。
[0011]所述基座和所述中控器下侧均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匹配的锁止栓;这样在中控器位置调整合适后能够进一步对连接杆进行锁止,提高稳定性。
[0012]这样通过土壤监测器、树木监测器和中控器的配合,能够对树木自身和土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管理平台,更加利于对树木的集中管理,同时基座1和捆绑组件的配合,能够提高整个装置在户外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捆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3为本技术捆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土壤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基座1、地钉11、土壤监测器12、钻土杆121、湿度传感器122、温度传感器123、十字槽124、连接杆13、锁止栓14、中控器2、捆绑带22、卷簧盒23、插接条25、连接筒26、连接槽261、装配槽27、载体3、径流传感器31、活动弹簧32、安装腔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5所示,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包括基座1和中控器2,基座1设有若干地钉11,基座1设有与中控器2相匹配的土壤监测器12,基座1与中控器2之间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基座1和中控器2铰接;
[0022]中控器2设有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包括转轴、捆绑带22、卷簧盒23和连接器,中控器2一侧开有装配槽27,转轴转动设于装配槽27内,捆绑带22缠绕设于转轴,卷簧盒23设于中控器2下端并与转轴一端连接,连接器设于中控器2另一侧并与捆绑带22相匹配,中控器2后端为弧形结构,中控器2后端设有树木监测器。
[0023]在将本装置安装到树木上进行监测时,先安装基座1再安装中控器2部分,安装基座1部分时先将基座1放置到距树木合适位置的地面,然后通过地钉11将基座1固定于地面,最后再将基座1上的土壤监测器12插入土壤内,从而对土壤的状态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给中控器2,由于基座1与中控器2之间通过连接杆13铰接,同时连接杆13自身为伸缩杆,因此基座1固定后即可根据情况转动连接杆13,直至中控器2与树干贴合,这样中控器2无需人工手动拿取支撑,安装调整更加方便;
[0024]当中控器2贴合树干后,即可通过捆绑组件将中控器2与树木连接,连接时直接拉动捆绑带22端部,使其从转轴上逐渐被拉出,此时由于中控器2通过连接杆13被相对固定,因此在拉动捆绑带22时,中控器2能够在保持高度位置相对固定的同时,不受捆绑带22拉动的影响,只需一人拉动捆绑带22绕树木一圈,最后通过连接器将捆绑带22端部固定即可,这
样在面对一些大型树木时,只需一人即可方便快捷的进行连接,避免了竖杆过大而出现的捆绑不便,并且由于卷簧盒23的作用,卷簧盒23的收卷力会拉动转轴,进而拉动捆绑带22被收回装配槽27内,这样在捆绑带22与树木连接时,能够因卷簧盒23的作用而更加有效的与树木连接,提高稳定性,同时由于转轴并未被完全锁死,这样在树木生长过程中竖杆直径变大时,不会对树木造成过多的损伤,更加利于保护树木,同时基座1和捆绑组件的配合,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起到稳定支撑,即使其中一个因户外环境或其他因素支撑失效,仍然能够保持中控器2的稳定连接,树木监测器则对树木自身进行监测观察,最后土壤监测器12和树木监测器监测得到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给管理平台,这样能够更加集中、方便的对古树进行集中管理,提高管理的便利性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
[0025]这样通过土壤监测器12、树木监测器和中控器2的配合,能够对树木自身和土壤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管理平台,更加利于对树木的集中管理,同时基座1和捆绑组件的配合,能够提高整个装置在户外使用时的稳定性。
[0026]土壤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包括基座和中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若干地钉,所述基座设有与所述中控器相匹配的土壤监测器,所述基座与所述中控器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中控器铰接;所述中控器设有捆绑组件,所述捆绑组件包括转轴、捆绑带、卷簧盒和连接器,所述中控器一侧开有装配槽,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装配槽内,所述捆绑带缠绕设于所述转轴,所述卷簧盒设于所述中控器下端并与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中控器另一侧并与所述捆绑带相匹配,所述中控器后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中控器后端设有树木监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古树名木监测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监测器包括钻土杆、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钻土杆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钻土杆插入土壤内一端为锥形,所述钻土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浩温纯伟罗满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