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59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包括内部具有容纳腔室的泥浆罐斗,容纳腔室中安装有泥浆搅拌机;泥浆罐斗顶部设有泥土投放口,泥土投放口连接有原料制备机;泥浆罐斗的侧壁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与澄清池产水连通,第一管路上设有提升泵,用于将澄清池产水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室中,并在搅拌机的作用下,与泥土原料均匀混合搅拌成泥浆;泥浆罐斗底部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与澄清池内筒连通,第二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与澄清池内筒的NTU表电连接,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将搅拌均匀的泥浆连续输送至澄清池内筒中,保证澄清池内筒所需泥浆量;泥浆罐斗还连接有清洗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投加量平稳,可确保产水水质稳定。质稳定。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除盐制水设备的可靠运行,前期预处理设备的混凝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原水浊度较低(<10),投加絮凝剂的量很难掌握,当混凝效果较差时水中悬浮的繁絮随着水流进入下一级过滤设备。过滤设备不能够有效拦截会进入反渗透设备,使反渗透装置污堵乃至受到损伤。一般采取投加助凝剂或投加泥土作为晶核,可以快速利用电中和作用吸附异电荷形成链状结构,然后利用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及胶体被网捕下来使水质澄清。从投入成本看助凝剂费用较高,价格在1.5万元/吨左右,而黏土可以就地取材无需成本。从目的和效果来看投加助凝剂起到增大絮凝物的粒度、密度的牢固性作用,这类药剂属于有机化合物本身不起凝聚作用,而是利用其表面的吸附作用,增大絮凝物的密度。泥土属于无机化合物同样起到增大絮凝物的密度的作用,所以在原水浊度降低时投加一定量的活性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生产费用。前期水质的控制得当,可确保二级预处理的出水水质,降低了精密过滤器的运行负担,延长精密过滤器运行周期,降低更换滤芯的工作量和运行成本,通过改善后更换频次从每周一次可延长至每2周一次,年节约滤芯采购成本预计达到30

40万元。
[0003]目前有部分电厂也采用投加泥土的方法来提高澄清池水质,但都是采用人工取土向澄清池内直接倒入属于突击式投入,不利于水质控制,同时存在投加过程中,方法不当引起的设备损坏的风险。如采用连续性泥浆式投加可防止突击式投入时产生的水质波动,并且使泥渣层趋于紧密。也可防止投加过程中澄清池搅拌机提升浆可能出现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本技术主要利用泥浆罐斗、搅拌机以及阀门等的配合使用,从而将泥浆连续投加至澄清池内筒中,投加量平稳,不会出现因突击投加引起渣层波动较大,进而导致的翻池现象,确保了产水水质稳定。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包括:设置在澄清池上方的泥浆罐斗,其内部具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中安装有泥浆搅拌机;所述泥浆罐斗的顶部设有泥土投放口,泥土投放口连接有原料制备机,原料制备机将制备好的泥土原料经泥土投放口输送至容纳腔室内;所述泥浆罐斗的侧壁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产水相连通,第一管路上设有提升泵,用于将澄清池产水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室中,并在泥浆搅拌机的作用下,与泥土原料均匀混合搅拌成泥浆;所述泥浆罐斗的底部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内筒相连通,第二管路上设有阀门,阀门与澄清池内筒的NTU表电连接,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将搅拌均匀的泥浆连续输送至澄清池内筒中,保证澄清池内筒所需泥浆量;所述泥浆罐斗还连接有清洗机构,用于泥浆罐斗内部的冲洗。
[0006]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泵为变频泵。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泥浆罐斗的底部出口处还设有监流器,用于监视泥浆投放流量和泥浆品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泥浆搅拌机采用立式搅拌或卧式搅拌。
[0009]进一步地,所述泥浆搅拌机上至少设有一个搅拌杆,搅拌杆上设有若干扇叶形搅拌叶片,或螺旋形搅拌叶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设有两个,每个搅拌杆上均设置螺旋形搅拌叶片,两个搅拌杆的运动方向相反,为错开式的双螺旋上下搅拌,搅拌更均匀。
[0011]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池内筒浊度设定为4个档位:当浊度<10时,阀门全开;浊度为10

20时,阀门开1/2;浊度为20

30时,阀门开1/3;浊度>30,阀门关闭配合絮凝剂投加量最终实现自动控制,达到出水澄清。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的直径为φ4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泥浆罐斗的容积为1吨,输送至容纳腔室内的泥土和水的比例为1:10。
[0014]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可以连续进行投加,避免突击投加后由于再次投加的时间间隔较长导致进行排泥工作时活性泥被排出过多,失去连续性,致使产水水质劣化。
[0016]2、本技术提供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由于投加方式为泥浆,不会出现因在内筒里投加干土时导致设备损坏。
[0017]3、本技术提供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投加量平稳,不会出现因突击投加引起渣层波动较大,进而导致的翻池现象。确保了产水水质稳定。
[0018]4、本技术提供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自动化强度高,此装置采用DCS控制。可实现手自动切换,装置的出口门为电动门,切到自动位时用浊度仪表从澄清池内筒中取样,反馈信号进入PLC进行运算后发出命令控制电磁阀。通过电磁阀调节阀门开关,然后通过反馈信号确认是否达到设定值来完成控制,最终实现自动调控泥浆投加量的目的。切换至手动位时可在DCS上由人员自行调节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0019]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水处理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原料制备机;2、电机;3、清洗机构;4、泥浆搅拌机;5、搅拌叶片;6、泥浆罐斗;7、澄清池内筒;8、阀门;9、澄清池产水;10、提升泵;11、泥土投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包括:设置在澄清池上方的泥浆罐斗6,其内部具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中安装有泥浆搅拌机4,泥浆搅拌机4由电机2驱动转动;所述泥浆罐斗6的顶部设有泥土投放口11,泥土投放口11连接有原料制备机1,原料制备机1将制备好的泥土原料经泥土投放口11输送至容纳腔室内;所述泥浆罐斗6的侧壁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产水9相连通,第一管路上设有提升泵10,用于将澄清池产水9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室中,并在泥浆搅拌机4的作用下,与泥土原料均匀混合搅拌成泥浆;所述泥浆罐斗6的底部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澄清池上方的泥浆罐斗(6),其内部具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中安装有泥浆搅拌机(4);所述泥浆罐斗(6)的顶部设有泥土投放口(11),泥土投放口(11)连接有原料制备机(1),原料制备机(1)将制备好的泥土原料经泥土投放口(11)输送至容纳腔室内;所述泥浆罐斗(6)的侧壁连通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产水(9)相连通,第一管路上设有提升泵(10),用于将澄清池产水(9)的水输送至容纳腔室中,并在泥浆搅拌机(4)的作用下,与泥土原料均匀混合搅拌成泥浆;所述泥浆罐斗(6)的底部出口连通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澄清池内筒(7)相连通,第二管路上设有阀门(8),阀门(8)与澄清池内筒(7)的NTU表电连接,控制阀门(8)的开度调节,将搅拌均匀的泥浆连续输送至澄清池内筒(7)中,保证澄清池内筒(7)所需泥浆量;所述泥浆罐斗(6)还连接有清洗机构(3),用于泥浆罐斗(6)内部的冲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10)为变频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加活性泥替代助凝剂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罐斗(6)的底部出口处还设有监流器,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忠刘利明李文彭志会杨秀美陆子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