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50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其由基座部分与插头部分组成,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以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插头上设置有与插头定位槽对应的卡道,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对应的定位扣环;在基座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导电片具有T型触头,在基座的上表面开有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上表面;当插头的卡道在插头定位槽中就位后,定位扣环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与插头的电极接点接触。该电源适配器外壳具有制造便利、拆装方便、触点性能佳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虽已出现了多种可更换不同规格插头的电源适配器产品, 以应对目前使用者的需求,但各个品种的产品在组装性能、使用便捷程度 以及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各有千秋,有很多还并不尽如人意。使用者需 要性能更为全面、优良的电源适配器产品。而可更换插头式电源适配器各 方面性能的优劣,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适配器外壳的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该电源 适配器外壳具有制造便利、拆装方便、触点性能佳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由基座部分与 插头部分组成,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以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 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插头上设置有与插头定位槽对应的 卡道,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对应的定位扣环;在基座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 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弹性导电片具有T型触头,在基座的上表面开有 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上表面;当插头 的卡道在插头定位槽中就位后,定位扣环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弹性导电 片的T型触头与插头的电极接点接触。进一步地说,基座上表面的插头定位槽由横挡槽与侧挡槽组成,横挡 槽与侧挡槽之间开有间隔口,插头上两侧的卡道也开有间隔口,被分为前卡道与后卡道;前卡道的尺寸略小于横挡槽与侧挡槽之间的间隔口的尺寸, 插头定位槽的侧挡槽的长度略小于插头上卡道的间隔口长度;在插头的背 面设置有一用以隔离电极接点的隔片,隔片上开设有一对T型槽;当插头的 前卡道对入基座上横挡槽与侧挡槽的间隔口,且基座上的侧挡槽对入插头 上前卡道与后卡道的间隔口时,基座上的一对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正好从 所述隔片上的一对T型槽的宽口部分进入插头内;当插头的卡道在插头定位 槽中就位后,T型触头的竖头部分卡进隔片上T型槽的窄槽内,横头部分则 与插头的电极接点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源适配器外壳具有制造便利、拆装方便、触点性能佳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也是本技术的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l.基座 ll.插头定位槽 111.横挡槽 112.侧挡槽 12.插 头定位凸块 2.插头 21.卡道 211.前卡道 212.后卡道 22.定 位扣环23.隔片31. T型触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所示, 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由基座1部分与 插头2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11以 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12,插头2上设 置有与插头定位槽11对应的卡道21,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12对应的定位 扣环22;在基座l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弹性导电 片具有T型触头31,在基座l的上表面开有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 触头31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1上表面;当插头2的卡道21在插头定位 槽ll中就位后,定位扣环22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12,弹性导电片的T型 触头31与插头2的电极接点接触。基座1上表面的插头定位槽11由横挡槽111与侧挡槽112组成,横挡槽 111与侧挡槽112之间开有间隔口,插头2上两侧的卡道21也开有间隔口,被 分为前卡道211与后卡道212;前卡道211的尺寸略小于横挡槽111与侧挡槽 112之间的间隔口的尺寸,插头定位槽11的侧挡槽112的长度略小于插头2上 卡道21的间隔口长度;在插头2的背面设置有一用以隔离电极接点的隔片 23,隔片23上开设有一对T型槽;当插头2的前卡道211对入基座1上横挡槽 111与侧挡槽112的间隔口,且基座1上的侧挡槽112对入插头2上前卡道211 与后卡道212的间隔口时,基座1上的一对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正好从所 述隔片23上的一对T型槽的宽口部分进入插头2内;当插头2的卡道21在插头 定位槽ll中就位后,T型触头31的竖头部分卡进隔片23上T型槽的窄槽内, 横头部分则与插头2的电极接点接触。权利要求1. 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由基座(1)部分与插头(2)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11)以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12),插头(2)上设置有与插头定位槽(11)对应的卡道(21),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12)对应的定位扣环(22);在基座(1)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弹性导电片具有T型触头(31),在基座(1)的上表面开有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1)上表面;当插头(2)的卡道(21)在插头定位槽(11)中就位后,定位扣环(22)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12),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与插头(2)的电极接点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基座(1)上 表面的插头定位槽(11)由横挡槽(111)与侧挡槽(112)组成,横挡槽(111)与侧挡槽(112)之间开有间隔口,插头(2)上两侧的卡道(21) 也开有间隔口,被分为前卡道(211)与后卡道(212);前卡道(211)的 尺寸略小于横挡槽(111)与侧挡槽(112)之间的间隔口的尺寸,插头定 位槽(11)的侧挡槽(112)的长度略小于插头(2)上卡道(21)的间隔 口长度;在插头(2)的背面设置有一用以隔离电极接点的隔片(23),隔 片(23)上开设有一对T型槽;当插头(2)的前卡道(211)对入基座(1) 上横挡槽(111)与侧挡槽(112)的间隔口,且基座(1)上的侧挡槽(112) 对入插头(2)上前卡道(211)与后卡道(212)的间隔口时,基座(1) 上的一对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正好从所述隔片(23)上的一对T型 槽的宽口部分进入插头(2)内;当插头(2)的卡道(21)在插头定位槽(11)中就位后,T型触头(31)的竖头部分卡进隔片(23)上T型槽的窄槽内,横头部分则与插头(2)的电极接点接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其由基座部分与插头部分组成,在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以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插头上设置有与插头定位槽对应的卡道,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对应的定位扣环;在基座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导电片具有T型触头,在基座的上表面开有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上表面;当插头的卡道在插头定位槽中就位后,定位扣环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与插头的电极接点接触。该电源适配器外壳具有制造便利、拆装方便、触点性能佳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266752SQ20082018500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程新文, 卫 阮 申请人:常州市博龙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适配器外壳,由基座(1)部分与插头(2)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头定位槽(11)以及通过切槽形成的弹性片,弹性片上设置有插头定位凸块(12),插头(2)上设置有与插头定位槽(11)对应的卡道(21),以及与插头定位凸块(12)对应的定位扣环(22);在基座(1)腔内设置有一对连接于电路板的弹性导电片,弹性导电片具有T型触头(31),在基座(1)的上表面开有触头出孔,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通过触头出孔露于基座(1)上表面;当插头(2)的卡道(21)在插头定位槽(11)中就位后,定位扣环(22)圈扣住插头定位凸块(12),弹性导电片的T型触头(31)与插头(2)的电极接点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新文阮卫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博龙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