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29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所述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采用了双镜头组件,可读景深范围扩大;通过设置与处理器贴合的散热组件提高散热效率避免设备过热;采用三电路板重叠布局,通过数据连接线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使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缩小模组的体积;采用镀膜瞄准镜片斜置配合激光发射器,实现测距的同时解决二次反射瞄准点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条码识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条码识读设备指的是用来读取条码信息的设备。它使用一个光学装置将条码的条空信息转换,成电子信息,再由专用译码器翻译成相应的数据信息。因其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的有点,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上,条码识读设备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对于条码识读设备,需要具有较大的可识别范围,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具有液态镜头或机械可调焦距镜头的条码扫描器,但这种方案镜头组件成本高。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双模组结合,将两个分别负责远近区域的模组上下拼接而成,共用一个外壳,但是这种方案因为是将两个模组进行组合,具有体积大、功耗大的缺点,且因为电子器件的数量多,温度很容易升高影响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摄条码识读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贯穿壳体的第一镜头区(11)、第二镜头区(12)、第一补光区(13)、第二补光区(14)、瞄准区(15);前面板(2):位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所述前面板(2)对应所述壳体(1)的各区域位置分别设有第一镜头窗口(21)、第二镜头窗口(22)、第一补光窗口(23)、第二补光窗口(24)、瞄准窗口(25);第一电路板(3):位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3)包括第一镜头组件(31)与处理器(32);第二电路板(4):位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的前方,与第一电路板(3)通过第一数据连接线(4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4)包括第二镜头连接器(42)和瞄准组件(43);第三电路板(5):位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且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4)的前方,与第二电路板(4)通过第二数据连接线(51)电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5)包括第一补光灯(52),第二补光灯(53);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区(11)内;第二镜头组件(44)设置在所述第二镜头区(12)内,通过第二镜头连接器(42)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4)上;所述第一补光灯(52)和第二补光灯(5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光区(13)和第二补光区(14)内;所述瞄准组件(43)设置于所述瞄准区(15)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聪苏满华陈又佳林小章许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