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024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包括上身防护部及下身防护部,所述上身防护部穿戴或披覆于人体上身,用于上身部位的防寒,所述下身防护部内设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的空腔,所述下身防护部朝向所述上身防护部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下身防护部用于对下身部位进行防寒或用于收纳,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连接于下身防护部,所述连接带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上身防护部,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连接带长度,其实现可同时防护上身与下身且便于外出携带。上身与下身且便于外出携带。上身与下身且便于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寒用品,尤其涉及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

技术介绍

[0002]夏季在空调房内气温较低,一些身体单薄的人群就会被冻得瑟瑟发抖,从而导致感冒。然而目前日常的防寒用品仅能防护上身部分或者下身部分,不能同时进行防护,而且不便于外出携带使用,比如在地铁、公交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同时防护上身与下身且便于携带的防寒保护罩便携包。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包括上身防护部及下身防护部,所述上身防护部穿戴或披覆于人体上身,用于上身部位的防寒,所述下身防护部内设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的空腔,所述下身防护部朝向所述上身防护部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下身防护部用于对下身部位进行防寒或用于收纳,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一端连接于下身防护部,所述连接带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上身防护部,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连接带长度。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上身防护部与第一连接带及第二连接带通过第一组连接卡扣活动连接。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组连接卡扣包括卡扣头及卡扣母,所述第一连接带朝向上身防护部一端设置有卡扣头/卡扣母,所述第二连接带朝向上身防护部一端设置有卡扣母/卡扣头,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中至少有一个设置为卡扣头,另一个设置为卡扣母,所述上身防护部朝向下身防护部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带及第二连接带互相匹配的卡扣头及卡扣母。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靠近下身防护部一端连接于开口两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身防护部覆盖于人体下身时,其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用于将下身防护部固定于下身部位,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连接件及调节件。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身防护部通过开口翻转至与设有固定带相同的一面时,其表面设置有口袋。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带及第二连接带上还设置有第二组连接卡扣。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当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所述下身防护部长度超过膝部位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身防护部为披肩。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身防护部及下身防护部对人体上身部位及下身部位进行防寒保护,并通过连接带连接上身防护部及下身防护部从而实现上身部位与下身部位的同时防护,另外在下身防护部上设置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空腔并在下身防护部靠近上身防护部一侧设置有开口,使得当无需使用时可将上身防护部装入下身防护部的空腔内,从而使得其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作为防寒保护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作为便携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上身防护部;2

下身防护部;21

开口;3

连接带;31

第一连接带;32

第二连接带;4

第一组连接卡扣;5

固定带;51

连接件;52

调节件;6

口袋;7

第二组连接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8]根据图1

2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的上身防护部1及下身防护部2,所述上身防护部1穿戴或披覆于人体上身,所述上身防护部1可以是披肩、外套等,用于上身部位的防寒,所述下身防护部2内设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1的空腔,所述下身防护部2朝向所述上身防护部1一侧设置有开口21,所述开口21贯通至空腔内,所述下身防护部2用于对下身部位进行防寒,尤其是人体膝部或用于收纳上身防护部1或其他日用品,包括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一端连接于下身防护部2,所述连接带3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上身防护部1,当无需使用时可将上身防护部1拆下放入下身防护部2的空腔内,所述连接带3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连接带长度,使得其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群。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上身防护部1及下身防护部2对人体上身部位及下身部位进行防寒保护,并通过连接带3连接上身防护部1及下身防护部2从而实现上身部位与下身部位的同时防护,另外在下身防护部2上设置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1空腔并在下身防护部2靠近上身防护部1一侧设置有开口21,使得当无需使用时可将上身防护部1装入下身防护部2的空腔内,从而使得其便于携带。
[0020]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带3包括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所述上身防护部1下端部与第一连接带31及第二连接带32通过第一组连接卡扣4活动连接。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条连接带3,将上身防护部1与下身防护部2连接,避免其穿戴或披覆在身上时滑落。
[0022]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组连接卡扣4包括卡扣头及卡扣母,所述第一连接带31朝向上身防护部1一端设置有卡扣头/卡扣母,所述第二连接带32朝向上身防护部1一端设置有卡扣母/卡扣头,所述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为卡扣头,另一个设置为卡扣母,所述上身防护部1朝向下身防护部2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带31
及第二连接带32互相匹配的卡扣头及卡扣母。
[0023]使得当上身部位与下身部位需要同时防寒时,将第一连接带31上的卡扣头与上身防护部1下端一侧上的卡扣母连接,将第二连接带32上的卡扣母与上身防护部1下端另一侧上的卡扣头连接;
[0024]当无需防寒时,将上身防护部1与第一连接带31及第二连接带32分离,并装入下身防护部2的空腔内,并将第一连接带31上的卡扣头与第二连接带32上的卡扣母互相连接,从而使得其携带。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防护装置与收纳包的变形,从而达到一物两用,实用性较高。
[0026]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靠近下身防护部2一端连接于开口21两侧。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带3随着开口21进行翻转,从而保证连接带3可始终穿出下部防护部2外侧。
[0028]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下身防护部2覆盖于人体下身时,其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带5,所述固定带5用于将下身防护部2固定于下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防护部(1)及下身防护部(2),所述上身防护部(1)穿戴或披覆于人体上身,用于上身部位的防寒,所述下身防护部(2)内设有可容纳上身防护部(1)的空腔,所述下身防护部(2)朝向所述上身防护部(1)一侧设置有开口(21),所述下身防护部(2)用于对下身部位进行防寒以及用于收纳,包括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一端连接于下身防护部(2),所述连接带(3)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上身防护部(1),所述连接带(3)上设置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用于调节连接带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3)包括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所述上身防护部(1)与第一连接带(31)及第二连接带(32)通过第一组连接卡扣(4)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寒保护罩便携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连接卡扣(4)包括卡扣头及卡扣母,所述第一连接带(31)朝向上身防护部(1)一端设置有卡扣头/卡扣母,所述第二连接带(32)朝向上身防护部(1)一端设置有卡扣母/卡扣头,所述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为卡扣头,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徐悦航吴凌凡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