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9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注塑口;从注塑口向主体内延伸的注塑流道;布置在主体内并且与注塑流道连通的两个十字流道;布置在主体内的两个模具型腔;每个十字流道均包括与注塑流道连通的进料流道以及与进料流道连通的出料流道,进料流道和出料流道布置成十字状,出料流道的两端出料口通过牛角流道分别与两个模具型腔连通;其中牛角流道的截面面积从出料流道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避免在产品表面上产生浇口痕迹。免在产品表面上产生浇口痕迹。免在产品表面上产生浇口痕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批量生产产品,通常会使用模具,模具按照产品成型可分为注塑成型、压缩成型、挤塑成型、中空成型和压铸成型六种,其中,注塑成型是利用注塑机将受热熔融的塑料注入特定的模具型腔内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模具型腔通常直接与浇口相连,产品成型后浇口与产品无法自动分离,需要在浇口位置进行后期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以至少避免在产品表面产生浇口痕迹。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注塑口;从注塑口向主体内延伸的注塑流道;布置在主体内并且与注塑流道连通的两个十字流道;布置在主体内的两个模具型腔;每个十字流道均包括与注塑流道连通的进料流道以及与进料流道连通的出料流道,进料流道和出料流道布置成十字状,出料流道的两端出料口通过牛角流道分别与两个模具型腔连通;其中牛角流道的截面面积从出料流道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逐渐变小。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十字流道沿注塑流道的轴线对称地布置。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注塑流道延伸的方向垂直于进料流道的延伸方向和出料流道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十字流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注塑流道沿竖直方向延伸。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模具型腔的形状不同。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模具型腔的形状相同。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体形成为可拆卸地卡合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的连接面平行于进料流道的延伸方向和出料流道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注塑模具的每个出料流道的两端出料口通过牛角流道与模具型腔连通,由于牛角流道的截面面积从出料流道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逐渐变小,因此减小了模具型腔中的产品与通过十字流道注入的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在产品上产生浇口痕迹;此外,两个十字流道沿注塑流道的轴线对称地布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注料的均匀性,避免生产出的产品中形成气泡。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省略了主体的上部分以更好地示出其内部的结构;
[0014]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型腔与十字流道通过牛角流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示例,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定。各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以形成未在以下描述或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16]参考附图,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10,包括:主体100,主体100上设置有注塑口102;从注塑口102向主体100内延伸的注塑流道104;布置在主体102内并且与注塑流道104连通的两个十字流道106;布置在主体102内的两个模具型腔108;每个十字流道106均包括与注塑流道104连通的进料流道106A以及与进料流道106A连通的出料流道106B,进料流道106A和出料流道106B布置成十字状,出料流道106B的两端出料口通过牛角流道110(图3中可见)分别与两个模具型腔108连通;其中牛角流道110的截面面积从出料流道106A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108逐渐变小。
[0017]由于牛角流道110的截面面积从出料流道106B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108逐渐变小,因此减小了模具型腔108中的产品与通过十字流道106注入的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在产品上产生浇口痕迹。
[0018]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型腔108以及通过牛角流道110与模具型腔108连通的十字流道106,省略了其他部分以更好地示出以上部件的特征。其中,模具型腔108是通过卡接在一起的上下型腔部分形成的,图中仅示出了模具型腔108的其中一个型腔部分。如图所示,示出的牛角流道110的浇口110A布置在模具型腔108所成型的产品的非外观面处。进一步确保了产品的表面上不会产生浇口痕迹。
[0019]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十字流道106沿注塑流道104的轴线104A对称地布置。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均匀地为模具型腔108注料,提高了产品注料的均匀性,避免生产出的产品中形成气泡。
[0020]进一步地,模具型腔108设置成沿注塑流道104的轴线104A对称地布置。可以理解,模具型腔108的形状本身并不一定沿注塑流道104的轴线104A严格对称,这样的设置意味着模具型腔108沿注塑流道104的轴线104A“划分”成的两部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体积和/或尺寸。这进一步提高了注料的均匀性和产品的生产质量。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注塑流道104延伸的方向垂直于进料流道106A的延伸方向和出料流道106B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0022]两个十字流道106沿水平方向延伸,注塑流道104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原料在两个十字流道106中流动的速度是基本一致的,确保两个十字流道106向模具型腔108内注入的原料的均匀一致性。
[0023]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模具型腔108的形状不同。
[002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两个模具型腔108的形状相同。
[0025]也就是说,本技术中的注塑模具可以应用于多种形状的模具型腔。即使注塑模具中的模具型腔的形状不同,通过如上所述的牛角流道以及十字流道和模具型腔的均匀布置,也能确保所形成的产品上不会产生浇口痕迹并且确保注料的均匀性,增加了本技术的使用范围。
[0026]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体100形成为可拆卸地卡合连接在一起的上下两部分100A、100B,上下两部分100A、100B的连接面平行于进料流道106A的延伸方向和出料流道106B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平面。因此,模具型腔108被上下两部分100A、100B分成上下型腔部分(结合图3可以更好地理解,例如图3中的管状结构用于上下型腔部分的卡合)。优选地,模具型腔108在上下两部分中的体积、即上下型腔的体积基本相同,类似于如上所述地,这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并且产品成型后主体100的上下两部分100A、100B可拆卸分离以便于取出成型的产品。
[0027]在附图示出的实施例中,上下两部分100A、100B通过设置在连接面处的凸起100C和凹槽(未示出)的过盈配合卡接在一起。当然可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任何已知的合适的方式和/或结构来实现上下部分的可拆卸卡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注塑口;从所述注塑口向所述主体内延伸的注塑流道;布置在所述主体内并且与所述注塑流道连通的两个十字流道;布置在所述主体内的两个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每个十字流道均包括与所述注塑流道连通的进料流道以及与所述进料流道连通的出料流道,所述进料流道和所述出料流道布置成十字状,所述出料流道的两端出料口通过牛角流道分别与所述两个模具型腔连通;其中所述牛角流道的截面面积从所述出料流道的出料口到模具型腔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十字流道沿所述注塑流道的轴线对称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楚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久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