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及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88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其包括:支架面板本体,其上形成有一移动设备容纳槽,在所述移动设备容纳槽一侧设置有取放槽,另一侧设置有转接头容纳槽;在支架面板本体下部安装有后壳,所述后壳中至少设置有充电电路;在移动设备容纳槽底面布置有多个磁吸固定柱;在转接头容纳槽中设置有充电转接装置,其转接公头上的充电头朝向移动设备容纳槽;其转接母头后侧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充电线穿设在所述旋转轴中,并与后壳中的充电电路进行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相应的充电转接装置。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固定和充电,且可以加强对充电头的保护。且可以加强对充电头的保护。且可以加强对充电头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及车载充电支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及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及。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汽车上,一般采用固定屏幕,无需额外考虑屏幕的固定装置及充电机构事宜。但随着移动终端(如PAD)的大量普及,这些移动终端作为可移动的屏幕在行车中应用越来越频繁,因此有必要前装用于这些移动终端的固定和充电机构。虽然市面上有类似专用后装产品,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固定,但造型不美观;且需要额外的外接充电线来实现充电。
[0003]同时,传统的车载移动终端的充电口都采用普通消费级充电口,在充电时都需要通过手动对接来实现。但在充电状态时,如果车辆行驶过程中充电接口受到冲击或横向力,可能会导致充电机口损坏,导致不菲的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及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可以解决车载移动终端的固定及充电问题,且可以加强对充电头的保护。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其包括:
[0006]转接公头,其具有一个圆形橡胶本体,在所述本体一端设置有充电头,另一端设置有橡胶的锥形导向体,在所述锥形导向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磁形电极;在所述锥形导向体端部形成第一平台,在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磁形电极;在所述转接公头中,所述第一磁形电极和所述第二磁形电极与充电头相应端子形成电连接;
[0007]转接母头,其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一端向内形成一圆锥形导向槽,所述圆柱体的另一端与充电线相连接;在所述圆锥形导向槽顶部形成有第二平台;所述圆锥形导向槽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第三磁形电极,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形成环形的第四磁形电极,其中,第三磁形电极与所述第四磁形电极在转接母头中与充电线的相应线芯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磁形电极与所述第三磁形电极相配合,所述第二磁形电极与所述第四磁形电极相配合。
[0008]其中,在所述第一平台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中设置有一红外定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平台中间设置有一凹槽,在所述凹槽中空设有一个红外接收器,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红外定位传感器相配合。
[0009]其中,所述充电头为Type C、Lighting或者USB格式充电头。
[0010]相应地,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其包括:
[0011]支架面板本体,其上形成有一移动设备容纳槽,在所述移动设备容纳槽一侧设置有取放槽,另一侧设置有转接头容纳槽;在支架面板本体下部安装有后壳,所述后壳中至少
设置有充电电路;
[0012]在所述移动设备容纳槽底面布置有多个磁吸固定柱;
[0013]在所述转接头容纳槽中设置有前述的充电转接装置,所述转接公头上的充电头朝向移动设备容纳槽;所述转接母头后侧设置有一旋转轴,所述充电线穿设在所述旋转轴中,并与所述后壳中的充电电路进行电连接。
[0014]其中,所述多个磁吸固定柱包括固定式磁吸固定柱以及可升降式磁吸固定柱,其中所述可升降式磁吸固定柱设置于靠近所述取放槽的位置上,且其升降受设置于后壳中的升降电机所控制。
[0015]其中,在所述支架面板本体设置有用于指示可升降式磁吸固定柱位置的指示灯。
[0016]其中,在所述取放槽上设置有带弹簧的自回位扣手盖板。
[0017]其中,在所述容纳槽底面设置有无线充电区,在所述后壳中与无线充电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电路。
[0018]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及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其中,采用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可以在对移动终端进行固定的同时完成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操作。其结构紧凑,无需考虑自己连接冗长的USB充电线进行充电。
[0020]同时本技术所采用的充电转接装置,通过锥形充电转接口可实现自导向锁定充电接口;其转接公头和转接母头之间通过磁吸实现了自动连接和防呆特性,当收到巨大外力时,磁性转接口会自动断开,可以保护充电口不受到损坏;另外,通过在充电转接装置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可实现自动定位充电口进行充电,提高了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支架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放置移动设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转接头容纳槽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支架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自回位扣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转接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中转接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5中转接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涉及的车载充电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1]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支架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并结合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设备包括:
[0032]支架面板本体1,其上形成有一移动设备容纳槽10,在所述移动设置容纳槽10一侧设置有取放槽11,另一侧设置有转接头容纳槽12;在支架面板本体1 下部安装有后壳2,所述后壳2中至少设置有充电电路及控制器;其中,设备容纳槽10的尺寸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大小进行设定;
[0033]在所述容纳槽10底面布置有多个磁吸固定柱;
[0034]在所述转接头容纳槽12中设置有一充电转接装置3,所述充电转接装置3 具有充电头以及充电线,所述充电头朝向移动设备容纳槽,在所述充电线一侧设置有一旋转轴30,所述充电线穿设在所述旋转轴30中,并与所述后壳2中的充电电路进行电连接。所述充电转接装置3的更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结合图5 至图7进行说明。
[0035]图1中示出了四个磁吸固定柱,用于通过磁力吸附形式牢牢固定移动终端,避免车辆在运动过程中PAD从支架上掉下。当把贴有磁性铁片或皮套的移动终端4放置到支架相应位置后,磁吸固定柱自动起效,通过磁力牢牢吸附固定屏幕。
[0036]其中,所述多个磁吸固定柱包括有固定式磁吸固定柱13以及可升降式磁吸固定柱14,其中所述可升降式磁吸固定柱14设置于靠近所述取放槽11一侧的位置上,且其受设置于后壳2中的升降电机所控制。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公头,其具有一个圆形绝缘本体,在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设置有充电头,另一端设置有绝缘的锥形导向体,在所述锥形导向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磁形电极;在所述锥形导向体端部形成第一平台,在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磁形电极;所述第一磁形电极和所述第二磁形电极与充电头相应端子形成电连接;转接母头,其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一端向内形成一圆锥形导向槽,所述圆柱体的另一端与充电线相连接;在所述圆锥形导向槽顶部形成有第二平台;所述圆锥形导向槽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第三磁形电极,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形成环形的第四磁形电极,其中,第三磁形电极与所述第四磁形电极在转接母头中与充电线的相应线芯形成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磁形电极与所述第三磁形电极相配合,所述第二磁形电极与所述第四磁形电极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台上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中设置有一红外定位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平台中间设置有一凹槽,在所述凹槽中空设有一个红外接收器,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红外定位传感器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为Type C、Lighting或者USB格式充电头。4.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帅徐伟陈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