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汲怀利专利>正文

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84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设置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两块永久磁铁,无弹簧、无挂钩,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和滑扣现象,提高了分断速度、使脱扣性能更为可靠,且灵敏度高、寿命长、分断电流的能力大,能够更有效地、更安全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靠安全用电的、多功能保护插座的脱扣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多功能保护插座中的脱扣机构,都包含有弹簧、挂钩或锁扣,其缺陷是分断速度慢、脱扣时间 长(约lOOms)、灵敏度低、寿命短、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弹簧、无挂钩,分断速度快、灵敏度高、 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的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 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设置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点4、动触片2、弹簧3、动触点13、动触片M、弹簧17、动支架18。所 述的弹簧3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凹槽内,所述的动触点4铆接在动触片2的对应小孔上,并安装在动支 架18的对应卡槽内,这样就构成第一对动触头。所述的弹簧17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凹槽内,所述的动 触点13铆接在动触片14的对应小孔上,并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卡槽内,这样就构成第二对动触头。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8、短路线圈7、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圈。所述的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 圈都环绕在线圈骨架8上,然后包一层绝缘胶带,再绕上短路线圈7。所述的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圈的首、 尾线头都焊接在电路板1上的对应焊孔内。所述的短路线圈7串联在主线路的电源端的相线L上。所述的插套组件包括对外提供电源的插套5和静触点6,所述的静触点6铆接在插套5的对应小孔上。所述的输出端子组件包括连接负载的接线铜件15、静触点12、紧固连接负载导线的压线片和接线螺钉 16。所述的接线铜件15卡在插套支架上或基座上的卡槽内,所述的接线螺钉16穿过接线铜件15的圆孔, 并旋进压线片的螺孔内。所述的静磁铁9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的一端凹槽内。所述的静磁铁19被电路板1压在基座的 凹槽内,且在电路板l上、与静磁铁19的接触处开有圆孔,所述的圆孔可以使动铁芯11自由穿过。所述 的静磁铁9和静磁铁19在安装时,是N极对N极或S极对S极。所述的动铁芯11的一端插入所述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在所述的静磁 铁9和静磁铁19之间滑动。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两快永久磁铁,无弹簧、无挂钩,因此本技术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和滑扣现 象,提高了分断速度、使脱扣性能更为可靠,且灵敏度高、寿命长、分断电流的能力大,能够更有效地、 更安全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断状态时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接通状态时的机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 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设置在所 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点4、动触片2、弹簧3、动触点13、动触片14、弹簧17、动支架18。所 述的弹簧3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凹槽内,所述的动触点4铆接在动触片2的对应小孔上,并安装在动支 架18的对应卡槽内,这样就构成第一对动触头。所述的弹簧17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凹槽内,所述的动 触点13铆接在动触片14的对应小孔上,并安装在动支架18的对应卡槽内,这样就构成第—对动触头。所述的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骨架8、短路线圈7、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圈。所述的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 圈都环绕在线圈骨架8上,然后包一层绝缘胶带,再绕上短路线圈7。所述的脱扣线圈IO和复位线圈的首、 尾线头都焊接在电路板1上的对应焊孔内。所述的短路线圈7串联在主线路的电源端的相线L上。所述的插套组件包括对外提供电源的插套5和静触点6,所述的静触点6铆接在插套5的对应小孔上。所述的输出端子组件包括连接负载的接线铜件15、静触点12、紧固连接负载导线的压线片和接线螺钉 16。所述的接线铜件15卡在插套支架上或基座上的卡槽内,所述的接线螺钉16穿过接线铜件15的圆孔, 并旋进压线片的螺孔内。所述的静磁铁9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的一端凹槽内。所述的静磁铁19被电路板1压在基座的 凹槽内,且在电路板l上、与静磁铁19的接触处开有圆孔,所述的圆孔可以使动铁芯ll自由穿过。所述 的静磁铁9和静磁铁19在安装时,是N极对N极或S极对S极。所述的动铁芯11的一端插入所述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且可以带动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在所述的静 磁铁9和静磁铁19之间滑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 接通电源-当复位线圈中通过电流时,动铁芯11就产生与静磁铁9相吸、与静磁铁19相斥的电磁场,在电磁力作用下,动铁芯ii带动动触头组件迅速向上移动,使动、静触点接触,完成接通电源r.作。二、 断开电源当脱扣线圈10中通过电流或短路线圈7中通过短路电流时,动铁芯11就产生与静磁铁9相斥、与静 磁铁19相吸的电磁场,在电磁力作用下,动铁芯11带动动触头组件迅速向下移动,使动、静触点分开, 完成断开电源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设置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铁芯(11)始终被限制在所述的线圈骨 架(8)的轴心孔内,并能带动所述的动触头组件在所述的静磁铁(9)和静磁铁(19)之间滑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设置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两块永久磁铁,无弹簧、无挂钩,因此本技术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和滑扣现象,提高了分断速度、使脱扣性能更为可靠,且灵敏度高、寿命长、分断电流的能力大,能够更有效地、更安全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档编号H01R13/70GK201259989SQ20082004009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吴桂美, 汲怀利 申请人:汲怀利;吴桂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保护插座的无扣脱扣机构,包括电路板(1)和在电路板(1)上设置的动触头组件、线圈组件、插套组件、输出端子组件及其它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无扣脱扣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线圈组件中的线圈骨架(8)的轴心孔内的动铁芯(11)和 设置在所述的线圈骨架(8)两端的静磁铁(9)、静磁铁(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汲怀利吴桂美
申请(专利权)人:汲怀利吴桂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