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6月1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
2021
‑
007814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目的。
[0003]以下描述涉及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4]在诸如智能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经使用了相机,并且根据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的需求,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的小型化是必需的。
[0005]此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已经采用了摄远相机来在利用窄视场对对象进行成像时获得变焦效果。
[0006]然而,当多个透镜如在普通相机中那样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时,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厚度可能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可能难以减小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尺寸。
[0007]具体地,由于摄远相机具有相对长的焦距,因此很难将摄远相机应用于具有薄厚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0008]此外,在具有焦点调节功能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透镜单元,包括至少三个透镜;图像传感器,配置为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并接收已经通过所述透镜单元的光;以及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透镜单元的物侧并且包括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配置为改变光的路径,其中,0mm
‑1<(SAS/f)/OD<0.15mm
‑1,其中,SAS是所述图像传感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f是所述透镜单元的总焦距,以及OD是物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从所述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以及其中,0.6mm<AFS_1.0<0.8mm,其中,AFS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4mm<OISC_1.0<0.5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中的每一个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单元包括从所述物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以及其中,0.15mm<AFS_1.0<0.25mm,其中,AFS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米的物距沿着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2mm<OISC_1.0<0.3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其中,0.15mm<OISC_1.0<0.25mm,其中,OISC_1.0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于1.0
°
的抖动量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凸出的像侧面,以及所述第四透镜包括凸出的物侧面和凹入的像侧面。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