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及CO浓度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9458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及气体浓度测量系统,其中烟气取样器包括惯性除尘组件、滤网除尘组件以及连接惯性除尘组件和滤网除尘组件的第一管道,惯性除尘组件包括第二管道和设置在第二管道中的n级挡板,n≥3,n级挡板沿第二管道轴向依次,每级挡板包括两个间隔一定间隙的板体,且每个板体的迎风面相对于第二管道轴向呈锐角倾斜;滤网除尘组件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中的滤网,第一管道为U型,第一管道一端设置在末级挡板的底部,另一端与筒体上的第二进气口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取样器产生的流动阻力较小,进而使得CO浓度测量系统的响应速度达到秒级,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及CO浓度测量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染物浓度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及CO浓度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炭燃烧是我国工业能量的主要来源,我国燃煤发电占整个发电装机容量的60%~70%,煤燃烧效率对资源的利用率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因为炉膛燃烧处于高温环境,对煤粉燃烧的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所以现有电厂对燃烧后排烟中氧气的量进行监测与分析,间接得到煤粉的燃烧情况。然而,氧气只能显示总体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气相比,CO作为煤粉燃烧不完全产物,更能反映出煤粉燃烧的充分情况,同时,锅炉负压燃烧时产生的漏风会使氧气浓度测量产生极大误差,相比之下,对CO浓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对CO浓度实施高精度的在线监测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反映显得意义重大。
[0003]但由于锅炉烟气含有大量飞灰,较长时间的工作会使测量设备的取样管路积灰堵塞;同时,现有技术对锅炉内CO浓度的测量实时性较差,测量数据滞后达到10分钟以上,难以达到实时监测锅炉燃烧状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惯性除尘组件(1

1)、滤网除尘组件(1

2)以及连接惯性除尘组件(1

1)和滤网除尘组件(1

2)的第一管道(1

3);所述惯性除尘组件(1

1)包括第二管道(1
‑1‑
1)和设置在第二管道(1
‑1‑
1)中的n级挡板,n≥3,n级挡板沿第二管道(1
‑1‑
1)轴向依次,每级挡板包括两个间隔一定间隙的板体(1
‑1‑
2),且每个板体(1
‑1‑
2)的迎风面相对于第二管道(1
‑1‑
1)轴向呈锐角倾斜;所述第二管道(1
‑1‑
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
‑1‑
3)和第一出气口(1
‑1‑
4);所述滤网除尘组件(1

2)包括筒体(1
‑2‑
1)和设置在筒体(1
‑2‑
1)中的滤网(1
‑2‑
2),筒体(1
‑2‑
1)两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
‑2‑
3)和第二出气口(1
‑2‑
4);所述第一管道(1

3)为U型,第一管道(1

3)一端设置在末级挡板的底部,另一端与第二进气口(1
‑2‑
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尘的烟气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前n

1级挡板中的板体(1
‑1‑
2)均为三角形,且n

1级挡板中每级挡板的两个板体(1
‑1‑
2)之间的间隙(1
‑1‑
5)沿烟气流向逐渐增加,其中,第一级挡板中的两个板体(1
‑1‑
2)无间隙;最后一级挡板中的两个板体(1
‑1‑
2)均为平直板,最后一级挡板中的两个板体(1
‑1‑
2)沿第二管道(1
‑1‑
1)轴向前后错落布置,且两个板体(1
‑1‑
2)均倾斜设置。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冬冬谢召祥张本强邢曜宇杨祖旺张健周必茂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